「特派記者 陳森照」的全部文章

2023金門縣美術家聯展盛大開幕 展期到4//12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

金門縣美術學會今25日上午10點,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辦2023金門縣美術家聯展,展出近二百件作品,藝術家美不勝收的精彩作品,也為陽春三月的浯島端出一道豐盛的視覺藝術饗宴,美術學會的藝術家們,以創造力和才華,呈現出各種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讓現場觀眾大為驚艷。

開幕前會場已經開始聚滿人潮,很多美術家都已經前來展覽現場觀賞作品,出席的貴賓有主辦單位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立法委員陳玉珍辦公室主任林孫全、青年活動中心總幹事、水墨畫協會理事長楊誠國、攝影家協會理事長陳森照、美術學會前理事長吳鼎仁、翁清土,中華民國版畫學會資深成員黃世團,書法學會總幹事張金石、前理事長洪明燦、陳添財,及眾多地區藝文界人士到場共襄盛會。

呂坤和表示,金門縣文化局在他上一任期間,就積極推動,並見證了金門美術家學會的蓬勃發展,所有的作品也更加精進。他代表縣長陳福海向與會的貴賓致意,並對美術學會的藝術家們積極努力推動,表示認可和支持。

立法委員陳玉珍辦公室主任林孫全也上台致詞,代表陳玉珍向出席貴賓及美術家們致意,金門青年活動中心總幹事也表達對金門縣美術學會的美術藝術家們的敬意和支持。

金門縣美術協會理事長唐敏達表示,感謝全體會員的全力支持,讓這一次聯展非常順利,圓滿成功。他說, 本次展覽客居台灣各地的在金籍美術工作者以及長期在地區推廣美學教育和有志於各類形創作之各種美術作品,在這次展覽讓金門的藝術家們得到更多的展示和發揮的機會,也讓觀眾欣賞到了更多精彩的藝術作品。

美術學會總幹事盛崧俊表示,金門地區參與人數最多、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美術盛會,金門藝文人士在追求美學過程中,所呈現階段性年度的成果,包括油畫、水彩、水墨、書法、攝影、陶藝、多媒材等類作品,相信這樣的展覽活動,能夠讓金門的藝術文化更加豐富多彩。金門縣美術學會的藝術家們不斷努力和創新,讓金門的藝術文化不斷繁榮發展。

緊接著假藉由本次畫展,將近年地區美術所累積的創作能量,帶來心靈更豐沛的視覺藝術共鳴與激蕩,一起開拓更廣闊的藝術視野。

菸害防制法新制 全面禁電子煙 擴大禁菸場所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行政院公佈菸害防制法修正自3月22日起施行,包含擴大禁菸場所、未滿20歲者禁止吸菸、全面禁止電子煙等類菸品及加重罰則。本次修法重點擴大室內外公共禁菸場所,新增幼兒園、托嬰中心、居家式托育服務場所、大專院校、酒吧及夜店(設有獨立空調及獨立隔間的室內吸菸室除外)。未滿20歲者禁止吸菸。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及指定菸品(加熱菸)或其必要之組合元件(加熱式菸具)予未滿20歲者。菸品不得使用公告禁用之添加物。指定菸品(加熱菸)或其必要之組合元件(加熱式菸具),應經健康風險評估審查通過,始可製造、輸入及販售。

全面禁止電子煙,加重罰則業者若製造或輸入、廣告,可處1,000萬元~5,000萬元,業者以外者製造或輸入,可處5萬元至500萬元,如果販賣、展示可處20萬元~100萬元,而供應者可處1萬元~25萬元,使用者可處2,000元~1萬元。菸盒自113年3月22日起警示圖文面積增加為50%。

修法前,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他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已納為禁菸場所,為加強保護兒少免於菸害,及因應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20歲,本次擴大禁菸場所範圍包括大專校院全面禁菸,並將提供學齡前兒童教育或照護等服務之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服務場所一併納入禁菸場域。另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指定菸品(加熱菸)或其必要之組合元件(加熱式菸具)予未滿20歲者,亦不得以強迫、引誘或其他方式使孕婦或未滿20歲者吸菸。菸品販賣者有難以辨識消費者年齡時,應要求其出示足資證明年齡之文件;消費者拒絕時,應不予販售,以免受罰。

新法規定,電子煙皆不可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及廣告,民眾若使用電子煙,將處2000元至1萬元罰緩;供應電子煙及其組合元件,處1萬元至25萬元;販賣、展示電子煙,處20萬至100萬元;業者若製造、輸入、廣告電子煙,處1千萬至5千萬元;業者以外者製造或輸入行為,處5萬元至500萬元罰緩。

金門縣衛生局長蔡建鑫提醒鄉親們往返金廈千萬勿購買或攜入電子煙產品及其元件,並請勿販賣、供應、展示、廣告或使用該產品等,以免觸法而遭罰高額罰鍰。另衛生局也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加強進行網路監測暨稽查販售菸品及非法產品,請鄉親們一起來守護你我健康;呼籲有吸菸習慣者儘早力行戒菸行動,可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及攜帶健保卡前往本縣二代戒菸特約院所(如各衛生所、診所、金門醫院、社區藥局等)找醫師或藥師、衛教師提供戒菸服務。

一連二起水獺路殺 籲行車減速保護瀕危動物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3月21日晚間8時接獲通報,民眾於晚間7時59分行經金寧鄉寧湖路時發現有一隻歐亞水獺倒臥馬路旁,協會立即通報金門縣政府,經縣府人員確認該水獺已經無生命跡象,在紀錄案發現場四周環境資訊後,隨即送往金門縣野生動物救傷站進行初步勘驗,判斷該水獺個體為車輛撞擊死亡,而這起已是近期金門第二起水獺路殺事件。

本次案例水獺個體經初步檢驗,頭尾長約75公分,體重約2.1公斤,為雌性水獺幼獸,頭部遭受撞擊且變形,後續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一步解剖檢查,檢測是否有其他組織病理、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或異常情形。

第一起路殺案件發生於本月3日,在環島北路二段水獺遭到機車撞擊後死亡,屬成年雄性個體,因即時通報處理,該例水獺已送交臺北市立動物園採集新鮮精子保存,供瀕危水獺族群保存生機。

建設處說明,每年9月至隔年3月為金門地區的歐亞水獺活躍高峰期,特別在環島北路三段、太湖周圍路段、瓊安路、瓊徑路、瓊義路、高陽路、金沙水庫及榮湖周邊及雙鯉湖、慈湖周邊都常有水獺活動,研究團隊的監測資料也發現多有水獺家族群體出沒。近期金門地區因汛期來臨前準備,多處湖庫或農塘正進行浚深工程作業,在繁殖季節及棲地壓縮的相互作用下,水獺容易因為領域競爭或尋找食物等目的而四處移動,尤其在傍晚後至清晨前水獺的活動均較為頻繁,此時較容易發生路殺等意外事件,徒增憾事。

建設處長張瑞心表示,過去在台灣本島也有零星的水獺發現紀錄,但目前僅存於金門,數量少於200隻,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近年來縣府委託專業團隊執行水獺生活動態監測作業,針對早期過高或過陡的人工攔截水設施及不友善水域棲地環境等逐步執行改善。除加強設置水獺友善階梯、生態廊道、導引網、告示牌、車燈反射器及減速線等設施,亦強化遊蕩犬貓捕捉及水芙蓉、布袋蓮清除作業,並與在地社區合作共同巡守,維護水獺的生存環境。近年更設立獺足金門YouTube頻道及公民科學回報平台,透過影像資訊傳遞及結合民間力量,讓更多人瞭解水獺保育議題,維繫金門地區歐亞水獺的族群穩定。

回顧111年間金門並未發生任何水獺路殺事件,但很遺憾本月已陸續發生2起水獺因意外死亡,金門縣政府將彙集專家學者與地方意見,共同檢討並釐清路殺可能造成原因,強化機關單位間橫向聯繫,並持續改善水獺棲地環境,評估以生態廊道、警示器、或加設施工圍籬等相關導引友善設施來增加水域棲地的連通性,以避免憾事再次發生。

建設處強調,縣府將於近期啟動水獺生態給付機制,民眾如有發現傷病或死亡之水獺個體,並通報1999、縣府及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前往救援或處理,經確認不是蓄意傷害捕捉行為,即核發通報獎勵金。每隻傷病或死亡水獺個體都能提供許多寶貴資訊,以協助相關單位改善棲地環境,並排除歐亞水獺族群及野生動物的危害因素。民眾如需要水獺相關資訊,請拜訪下列網站。「獺足金門」公民科學回報平台:https://otter.tbn.org.tw/「獺足金門」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lutraland-km

2023金門縣美術家聯展3/25文化局開幕展出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2023年「金門縣美術家聯展」於3月25日至4月13日在文化局第一、二展場展出,開幕儀式在3月25日上午10時,歡迎地區熱愛藝術的朋友踴躍前往欣賞。

「金門縣美術學會」成立卅多年來,一直引領着地區美術工作的發展,唐敏達理事長表示:來自各地區參展的金門藝術家,在和善的氛圍及相互切磋砥礪下,參展陣容整齊,老中青各擅所長,每位均以各自擅長的作品展出,包括油畫、水彩、水墨、書法、攝影、陶藝、多媒材等類作品,令人印象深刻。透過這次的展覽讓鄉親們看見金門的美學發展和對家鄉的情懷,期盼鄉親能感受到畫作所傳達出來的意義,並喚醒民眾們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熱愛藝術,期待在文化局和縣政團隊的積極推動下,讓生活更加亮麗,讓金門更美麗。

今年金門全縣美術家聯展都特別選在美術節前後舉行饒富歷史意義,源於1937年對日抗戰時期深感美術在戰爭時期面對生命的勇氣和激勵,藉由藝術形式鼓勵人們共體時艱,度過難關;這與金門過去的戰地歲月,軍民各界的美術工作者也對在地的民眾和社會帶來很大的鼓舞作用同具影響力。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本次展覽不僅能欣賞到為數不少的作品同時也可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創作力,看到美術工作者帶動藝術創作的努力。展覽內容豐富多元,精彩紛呈,代表者地區美術活動生生不息的精神,今年的展覽更希望調解過去這些年因疫情的苦悶,期望疫情緩和的同時大家都能恢復原先的正常生活。

3月25日起開放小三通中轉擴大至國人及其陸配-航班時刻表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大陸委員會日前公布明(3/25)日起開放小三通客運中轉政策,適用旅客擴大至國人及其陸配等可搭乘及中轉。交通部航港局表示,經協調金、馬地方政府及航商依旅客需求規畫,各航線皆進行增班,金廈航線3月25日起調增為每日6個往返航班、金泉航線4月1日起調增為每周3個往返航班、馬祖小三通(福澳-琅岐、白沙-黃岐)航線4月1日起調增為每周14個往返航班。

航港局表示,在疫情控制並考量清明節民俗追思需求,大陸委員會公布在清明節前自今年3月25日起開放小三通客運中轉政策,除搭乘旅客擴大至國人及其陸配等外,各航線航班數量也因應旅客需求進行增班。

航港局指出,3月21日邀集金、馬地方政府、小三通航商及CIQS等相關單位確認均已完成整備,並將視旅客人數適時增派人力及運作量能,以及協調航班安排。

航港局公布航班為,金廈航線自3月25日起調增為每日6個往返航班、金泉航線及馬祖小三通(福澳-琅岐、白沙-黃岐)航線3月份仍維持原有排班,自4月1日起金泉航線調增為每週3個往返航班、馬祖小三通航線調增為每周14個往返航班,同時取消原旅客需預先向金、馬地方政府登記作業,符合資格旅客得持身份證明文件向航商購票搭乘。

航港局提醒,各航線航班表將公布於航港局官網小三通航班專區以便旅客查詢。

烈嶼國中國際教育師生體驗手作花束的美好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小麥與高粱是金門主要的農作物,在春季更是小麥的豐收季節,烈嶼國中特別邀請園藝專業教師謝柏昇進到校園,帶領烈嶼國中師生共同學習體驗手作小麥花束。

國際教育是國中教育課程中加深國際化及在地化的課程,本學期烈嶼國中國際主題要讓學生認識在地植物「小麥」,並利用「小麥」為主要素材學習花束包裝設計。

課程在3/22-3/23為為期兩日,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授課。課程中透過認識採集植物,讓學生接近大自然,以季節感的小麥為主題,搭配校園植物,學習花束綑綁技巧,還有配色的包裝設計,讓學生發揮創意展現個人獨特的「小麥花束」作品。

謝柏昇老師表示,金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課程設計就是要讓學生更認識在地作物小麥,讓學生知道小麥除了加工釀酒和製成麵粉外,還可以透過手作花束的設計,讓農產品有更多加值的可能,讓植物與文創結合打開學生更多的想像空間。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好奇心探索校園的植物,在課程中嘗試與「小麥」搭配,在色彩、造型、植物質感上進行排列組合,再透過包裝紙包裝技巧,完成獨具個人特色的「小麥花束」作品。

烈嶼國中表示這次的手作「小麥花束」課程,讓全校學生有手作花束的體驗,學生高度參與度,也很熱情的向老師學習,這次小麥花束作品也會留在學校展覽,並利用國際教育課程與國外學校連線分享小麥花束的學習成果。

青年成家有譜金門均衡發展青年住宅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在確定金門縣青年住宅政策將比照戰地政務時期金門地區國宅(售地自建)處理模式後,縣府團隊持續盤點資源,除了要協助減輕青年朋友的負擔,使其能夠達成擁有自有住宅的夢想外,陳福海說,還要進一步讓此一政策多點開花,除均衡各鄉鎮發展,更重要的精神,是要讓青年朋友能依自身需求就近成家,達到兼顧維繫原生家庭情感,履行事親義務的理想社會狀態。

金門縣長陳福海日前率地政局局長許鴻志、工務處長黃儒新、財政處代理處長呂清福及建設處處長張瑞心等主官管,邀請烈嶼鄉長洪若珊、金寧鄉長楊忠俊、金城鎮長李誠智及金湖鎮長陳文顧,繼續現勘四鄉鎮轄區幾處縣有土地,續朝完整政策目標邁進。

實勘地點分別位於四個鄉鎮,選址以交通方便,需求分流為主要考量。陳福海提醒承辦單位,基地的篩選一定要接地氣,最重要的就是要跟鄉鎮長密切溝通,確保施政方向與地方輿情一致,此次金湖鎮主動建議備選地點的方式就很好。

會勘過程中,陳福海也徵詢了鄉鎮長及與會人員對於青年住宅政策的看法。有的意見領袖反映,直接依照一般青年定義,協助20歲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就能買地蓋房似乎稍微早了些,建議年齡層整體上調;有的建議儘量往郊區發展,避免市區過度擁擠或太貴;也有的認為條件限制過多容易衍生各種取巧亂象。

陳縣長綜合大家意見,認為基本資格應該從寬,但是政策照顧對象應該還是要有先後順序,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先把五鄉鎮優先執行的計畫地點都確定下來;大家會希望自己有機會,就表示這政策有誘因,對這項政策有期待,故允諾青年住宅政策在其任內一定會照計畫一期一期的往下推,並儘可能照顧到所有有需要的人,至於資格細節可再詳談。

陳福海表示,不只滿足居住需求,更要青年在地生根,選址接地氣,政策聽民意,對於青年住宅政策更進一步的期許。因此自就任以來,即不斷以建構理想大同社會自期,本次青年住宅政策理念的提升,再次呼應其內心根本想法。

青年住宅政策定調採多點並行的方式,除了更能滿足廣大青年朋友成家安居的需求,還能兼顧成家青年朋友就近照顧原生家庭的社會面及情感面問題,當然也符合鄉鎮長們對於青年住宅政策在各鄉鎮均衡發展的期待。陳福海一直不斷的強調,只要是好的政策,能夠照顧鄉親的政策,他一定會努力達成,來回報鄉親對他的信任與期待。

公共圖書館委員專家齊力推動發展金門閱讀島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自古文風鼎盛,明清兩代就出了50多位進士,夙有「海濱鄒魯」稱號。因此如何提升縣民閱讀力,再現書香風華,副縣長李文良22日語重心長的說,六年前推動「金門閱讀島推動政策」,後續獲教育部計畫補助得以延續,為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優良教育,推廣閱讀一向是好的政策,陳縣長一直希望相關部門大膽去做,而只要是做對的事情,不論是預算或政策他都願意支持,政策拍不定的,他也願站在第一線,想方設法的加以搞定。

包括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副所長柯皓仁、臺北醫學大學圖書館館長邱子恆及臺南市立圖書館前館長洪玉貞等國內公共圖書館館長及圖書資訊相關學者,22日原本要齊聚金門,參與本年「金門縣公共圖書館發展委員會」,但因大霧除了洪玉貞委員提前抵達外,其他三名委員都因大霧影響行程,只能改為視訊參與。會議由副縣長李文良代表陳縣長主持會議,希望透過整合各方資源,對金門縣公共圖書館發展與推動興建縣立圖書館總館有所助益。會中頒發111年金門縣公共圖書館評鑑獎狀,金寧鄉獲績優圖書館,金湖鎮及烈嶼鄉獲特色圖書館,金沙鎮獲年度圖書館,鼓勵各館推動閱讀之辛勞。

金門縣文化局在報告圖書館112-116年策略發展計畫時指出,本案緣於陳縣長非常重視金門閱讀風氣,希望能透過委員會的集思廣益,全力推動及建構金門閱讀島,發揚金門海濱鄒魯先民深厚文化底蘊光輝,同時型塑金門人知書達禮之書香社會,計畫分5年推動6大目標,發展質量俱優的館藏,滿足民眾多元需求。構築通用與友善環境,型塑圖書館成為金門的文化大客廳;深化讀者服務與閱讀推廣,協助民眾終身學習與享受豐富生活。珍惜金門文化資產,傳承與加值浯島重要文化資產;導入創新數位科技,建構智慧圖書館。落實專業發展與績效評鑑機制。希望藉該計畫研擬之6大目標、18項策略、51項行動方案,全方位、有系統的推動「金門閱讀島」願景之實現,營造縣民人人愛閱讀的書香島嶼。

目前金門縣政府已爭取教育部112年「推動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體系計畫」暨「躍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及服務品質計畫」總經費共計191萬7,000元,教育部補助115萬,且同計畫109-111年總經費共計1,212萬元,金門至今已投入千萬資源提升縣民閱讀力,透過整合各方資源,分進合擊,分工協同,逐步由點(鄉鎮)結成面(全縣)擴展至全島,由基礎建構整備發展至政策目標。

文化局指出,縣與鄉鎮圖書館館藏合計約四十三萬冊,在105~111年圖書館讀者利用現況逐年提升,至去年總借閱冊數達五十五萬六千五百八十餘冊。未來新落成的金門縣立圖書館總館將以四十萬冊總藏書量為目標。

目前金門縣立圖書館館藏空間皆已不足且環境不佳,鄉鎮圖書館設備皆已老舊,亟需進行汰換及更新,文化局除了提出金門縣公共圖書館解決策略及健全體制之外,近年完成全縣圖書館智慧化,逾四十萬冊圖書RFID標籤建置完畢,可以大幅提高圖書館服務效能。縣立圖書館設有智能採購書櫃及預約取書櫃;各館皆提供自動化借還書系統服務,另於金沙車站建構廿四小時無人自動化借還書站;積極推廣縣立圖書館APP遠端存取和加值使用,因應疫情趨勢擴充電子書資源,推動在家就能閱讀的服務,更跨域進行館際合作和電子書資源共享。

在會議中也就「金門縣公共圖書館112-116年策略發展計畫(草案)」進行討論與決議,圖書館將朝6大目標努力,強化圖書館軟硬體功能,提供優質且創新的服務,亦能承載著島嶼重要的文化記憶。事實上,「110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本縣連續獲得佳績,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在好幾個場合都公開稱讚,金門縣對於圖書館館藏及閱讀率提昇的努力成果,亦代表著縣府藉由此項計畫與鄉鎮公所攜手推廣閱讀已逐漸發揮成效,期盼持續與各鄉鎮圖書館的通力合作下,能成為離島的標竿圖書館。

李文良指出,金門縣公共圖書館發展委員會於109年召開首次會議後,今年再次邀請國內最權威的圖書館專家、學者針對前揭計畫執行至今之成果進行檢視並提供建言,未來透過更多會議討論及對話,加上有四個鄉鎮長及代表的參加,搭配鄉鎮圖書場域整體合作模式,眾志成城,凝聚共識,對金門縣公共圖書館推動政策助益良多。最後,他引述一段感性的話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高尚的人交談,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感謝各位委員撥冗出席,為金門閱讀島加磚添瓦、蓄積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