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傳統文化

清明掃墓遵守「4不2記得」慎終追遠保平安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民眾掃墓祭祖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稍有不慎即引燃雜草,甚或有民眾為清除墓園雜草而故意引火燃燒,很容易造成火災,消防局在此呼籲民眾,清明掃墓要遵守「4不2記得」原則,即「雜草不亂燒、菸蒂不亂丟、冥紙不飛揚、爆竹不燃放;記得滅餘燼、記得收垃圾」,保護墓地與山林,也確保自身的安全。

消防局表示,依據消防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田野引火燃燒非經該管主管機關許可,不得為之;違反規定者,依據同法第四十一條,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金門縣政府已於109年1月21日公告「金門縣種植高粱、小麥等作物之土地」為不得申請田野引火燃燒區域;地區已有多起未經許可逕行田野引火燃燒而遭裁罰案例,請鄉親勿心存僥倖。

近日火警頻傳,經統計自112年3月1日迄今,金門已發生24件雜草火警,為降低火災發生率,消防局編排職、義消及防火宣導志工,至各公、私墓地加強防火宣導及巡邏,並透過各公共場所、機關、學校等跑馬燈,播放清明防火宣導資訊,張貼海報及布條等作為,提醒民眾慎防墓地火災發生,而針對人潮眾多的墓地及時常發生田野火警的處所,消防局也會設置金爐、水袋等,供民眾焚燒紙錢與澆熄餘燼使用,呼籲民眾清明掃墓時務必提高警覺,慎防山林田野火警,遵守「4不2記得」原則,慎終追遠保平安。

112年原民運開幕 人數規模歷年之最 好手齊聚臺北全力原夢

[台灣新聞雲]記者游元宏/台北報導

112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首度於臺北市隆重登場,此次共匯集21縣市計8,300參賽隊職員參加,人數規模為歷年之最。這場兩年一度屬於原住民族運動員最高殿堂的開幕典禮,於今(24)日在花博爭艷館盛大舉行,除了選手、裁判的族語宣誓及運動精神展現、更體現原住民族文化中極具重要性且神聖的祈福儀式,希望藉由祖靈的祝福及庇佑,讓選手們在場上盡情發揮、全力以赴、勇奪佳績。

紐西蘭毛利代表隊表演戰舞 (記者游元宏攝)

今天下午開幕典禮上,首先由太魯閣族歌手Lowking姚宇謙演唱了大會主題曲《全力原夢》,活力與節奏十足振奮人心,為典禮拉開序曲。接著由遠道而來的原住民族好朋友 -「紐西蘭毛利代表隊」送上象徵力量與團結的「戰舞」表演,以舞會友為此次賽會獻上祝福,同樣為原住民族的淵源及跨國情誼的展現,成為開幕典禮的另一亮點。

原住民樂舞《獻藝‧除疫》 (記者游元宏攝)

在序幕表演隆重登場的是以三大主軸《獻藝‧除疫》、《湧動之軀》、《光躍大地》展開的文化盛宴,表演呈現面對疫情的挑戰後,透過原住民族樂舞重新喚醒大地與生機與回家的人。希望透過族群的祈福帶來一個新的生活想像,透過樂舞讓大家看見傳統的力量如何面對困難,把圓舞和圈舞完成,靠眾人共同找到原舞向心的力量。此次表演由莊敬高職、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汝妮電音表演 Dungi Sapor、歌手Ponay、北市大舞蹈系&動藝系共同演出,也呈現原住民族重視傳承及齊心協力的文化深度。

汝妮電音表演 Dungi Sapor. (記者游元宏攝)
台北市長蔣萬安致詞 (記者游元宏攝)
台北市長蔣萬安蒞臨會場 (記者游元宏攝)

臺北市長蔣萬安在開幕典禮致詞時,特別用原住民語和大家問候,搏得滿堂采,並表示此次由臺北承辦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意義相當重大」。今年的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秉持著「一流場地、優質競賽、貼心服務、文化傳承」為主軸及目標。在籌備的過程中,市府特別設立原住民族文化諮詢顧問,也創全國之先成立聖火取火隊,到全國各地原住民族聖山、聖地、發源地、具有代表意義的地點引取母火,再匯聚至臺北市,這是過去歷屆原住民族運動會所沒有的創舉,也代表臺北市對於原住民族文化最高的敬意。

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暨宣布原住民運動會正式開始 (記者游元宏攝)

活動由賴清德副總統宣布正式開始,致詞時也秀了原住民語,並舉在世界棒球經典賽一戰成名的阿美族「國防部長」張育成為例,感謝原住民同胞對國人的貢獻,並肯定東道主臺北市的內心,讓本屆原民運參賽人數達8,300人,創史上新高。期待各縣市代表隊選手除了相互競爭切磋外,也能藉由這次的賽會互相交流、同時保留傳承原住民的文化。

大會會旗入場 (記者游元宏攝)

臺北市今年首現取火儀式創舉,至所有原住民族聖地、聖山、起源地取母火,上山下海、長途跋涉,最終再匯聚至臺北市成為本屆賽會聖火,意即將各族族群共同匯聚、情感融合。開幕典禮上,由各原鄉部落耆老齊聚一堂,共同祈福,祈求賽會順利圓滿完成,為典禮祭告祈福儀式寫下新頁。

花蓮縣代表隊在主席台前受到貴賓熱烈歡迎 (記者游元宏攝)
紐西蘭原住民毛利隊入場受到全場最熱烈歡迎 (記者游元宏攝)

112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共規劃17項賽事,包含8項原住民族擅長的運動種類、以及9項原住民族傳統運動種類,全方面的賽事規劃,讓參加者都有機會突破自我,藉由運動交流讓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再發揚。今年賽會新增的項目如女子棒球、五人制足球及競舟等,歡迎大家3月24日至3月27日為選手加油。同時在花博園區也舉辦原住民嘉年華展演等活動,包含原民文創市集外,爭豔館更有動力火車、范逸臣、舒米恩、本次賽會主題曲主唱Lowking姚宇謙以及多位知名原住民歌手精彩演出,邀大家一同參與!

原住民部落耆老共同祈福祈求賽會順利圓滿 (記者游元宏攝)
點燃運動會聖火 (記者游元宏攝)

金門消防局啟動清明專案 環保小金爐預防火災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清明節將至,消防局呼籲「自己家園自己保護」,遵行「四不二記得」口訣:『「不」亂丟菸蒂、「不」亂燒雜草、「不」飛揚冥紙、「不」燃放鞭炮、「記得」熄滅餘燼、「記得」收拾垃圾』,若發現火災發生請立刻撥打「119」電話報案,共同防止墓地火警發生。

金門縣消防局自112年3月20日起至4月5日止為期17日啟動「 112年度清明期間消防安全整備執行計畫」,辦理轄內公、私有墓地消防演練,加強轄區清明巡邏警戒及防火宣導等作為,提升民眾防火觀念,藉由公墓巡邏及宣導民眾祭祖掃墓應注意事項,達到預防墓地林野火災的目的。

消防局第二大隊大隊長陳國瑋、副大隊長董紀瑋,於3月19日消防局至金沙分隊辦理義消評核時機,協調金沙義消分隊分隊長李應文及幹事林銘凱,於清明期間動員義消勤協,並督導所屬金沙分隊執行清明專案,結合在地商家「長合餅舖」提供使用完的麥芽空桶,回收利用自製環保小金爐及提供水袋,提供民眾在私墓焚燒金紙時使用,以降低墓地火災發生。

大隊長陳國瑋也藉此呼籲,為避免清明期間墓地火災憾事發生,民眾掃墓時務必遵行「四不二記得」,妥善處理火源,共同維護「自己家園」。

陳氏宗親赴連江參加兩岸姓氏源流研討會 推動文化交流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福建連江報導

潁川堂金門陳氏宗親會一行12人,3月18日在總幹事陳成煥,執行長陳永棋帶領之下,代表理事長陳進源前往福建省連江縣參加海峽兩岸姓氏源流研討會。

研討會在連江縣陳氏總祠「連江名人文化中心」召開,連江縣各地方的陳氏宗親都推派成員出席,會議上,連江縣副縣長雷發勇對於海峽兩岸姓氏源流研討會活動成功舉辦表示了熱烈祝賀,並向參加活動的兩岸宗親致以誠摯問候。他希望兩岸宗親能夠弘揚敬祖愛鄉精神,拓展兩岸民間交流的空間、積極把握發展新機遇,融入發展新格局,持續推動兩岸在經貿、旅遊、康養、漁業等各領域深度合作,加快構建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陳成煥代表潁川堂金門陳氏宗親會理事長陳進源致詞,表達感謝並期望藉此促進陳氏宗親的文化交流,讓陳氏的源流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期待未來繼續舉辦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動,包括文化講座、文化體驗、文化旅遊等等,讓更多的陳氏宗親參與其中,一起分享陳氏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陳氏宗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與會宗親針對兩岸宗親圍繞姓氏文化等積極發言,同憶鄉愁、共敘鄉情、同話發展,相互交流近年來在相關領域研究發掘姓氏文化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並贈送《閩台陳氏文化》等書籍和世界馳名的「金門高粱酒」,現場氣氛熱烈無比。

執行長陳永棋說,三年沒有到大陸,這次看到日新月異的變化,很高興也很興奮。尤其看到宗親們能夠相聚在一起,感覺非常溫暖,希望今後繼續舉辦類似活動,讓我們常常團聚一起。

連江縣88歲高齡的陳發堯看見兩岸宗親相聚,激動不已,海峽兩岸姓氏源流研討會深化了兩岸宗親聯誼,奠定兩岸宗親間情感基礎,讓兩岸宗親能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增强两岸同根同源的認同感,不斷推動兩岸的交流與合作,讓兩岸同胞的情更親,根更深。

金門與福建合辦兩岸閩南文化研習 交流民俗傳承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本(3)月13日至15日與廈門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了「閩南煙火 兩岸情書」系列活動——廈金兩岸閩南文化研習交流活動。訪問團由理事長楊再平領隊,訪問團成員由金門縣閩南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研究專家和青年學者9人組成。因疫情隔阻,兩岸小三通暫停了近三年。此次訪問團的到來,續接起廈門金門兩地不輟的交往情緣。廈門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張勁秋對訪問團一行表示熱烈歡迎。

研習交流活動中,訪問團參觀了廈門惠和石文化園、閩南古鎮、集美後溪城內社霞城隍廟和台青創業的「聚融壹家台灣青年雙創基地」,實地感受閩南文化在廈門的傳承與發展。研習交流活動期間,三方還共同舉辦了金門廈門閩南文化交流座談會。

座談會上,兩岸閩南文化專家學者們暢敘情誼、交流共鳴,氛圍歡愉祥和。座談會主持人、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首先致辭,他誠摯地邀請金門閩南文化界的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為再次開啟小三通之後廈門金門的閩南文化交流獻計獻策。他指出,要讓廈金兩地的交流做得好,就要提出好的思路、有效的方法和具體的措施,使閩南文化的魅力感染人,讓兩岸閩南文化的交流做得更好、做出特色。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再平表示,自己多年來投身閩南文化交流傳播的經驗,在閩南文化傳承領域,尤其在金廈兩地答嘴鼓、閩南語歌曲童謠創作和閩南傳統民俗傳承方面都能在金門成功實踐。廈門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陳可芳說,閩南文化是廈金兩地的情感紐帶,舉辦閩南文化研習交流活動有利於加强两岸深度交流,推動兩岸同胞在共鳴中喚醒文化記憶、強化情感聯結。

訪問團成員也分享了各自對閩南文化的認知和經歷,並就小三通復航之後,如何持續推動金廈兩地的交流和合作,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其中,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張家麟先生轉達了金門縣陳福海縣長對閩南文化交流訪問團、金門廈門閩南文化交流座談會活動的支持和感謝,秘書長石莉安就金廈兩地的閩南文化各類活動基地的建設提出了中肯的建議,特別顧問林茂林回顧了多年來金廈兩地的閩南文化交流歷程,深有感慨地展望著金門發展在大陸。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顧問張亞明和陸曉紅、劉云,副會長李向群也分別就廈門金門兩地閩南文化交流的具體項目發表了看法。兩岸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有力推進了金廈閩南文化界研究與傳承項目的合作開展。(圖片提供/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

陳福海盼優化殯葬設施與環境 推厚養薄葬孝道觀念

[台灣新聞雲]特派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清明節將至,縣長陳福海昨日偕同金寧鄉鄉長楊忠俊等首長,在殯葬所所長黃聿標陪同下親自會勘視察金寧、金城公墓, 肯定殯葬所同仁的盡心盡力,期勉事事皆能視如己親,圓滿尊重生命禮儀,同時表示在中央與地方預算上都將全力支持優化殯葬設施與環境,完善各項工作,做好鄉親服務。

陳縣長巡視金城公墓時,針對低窪積水及老舊墓區,叮嚀注意保持雨季疏通溝渠,對於楊鄉長與殯葬所反映現有金山及金城、金寧等公墓區用地已趨飽和問題,陳縣長提議必須鼓勵民眾配合老舊墓區遷葬起掘政策,並促請殯葬所研擬從優進塔與自然葬法等配套措施,能於今年清明節前善妥辦理相關說明事宜及派員現場宣導服務。

陳福海指示,113年編列預算上,借鏡台灣各相關墓園規劃改善措施與環保自然葬園、優善辦理各公墓土地公油漆粉刷工程,照明設施則委請養工所協助修護各區公墓墓園路燈,對無主墳墓妥依規定辦理公告,做好評估優化五鄉鎮墓區,逐步編列預算委請廠商分區分年起掘進塔。

黃聿標表示,對於春祭暨清明節超荐法會,金門縣殯葬管理所訂於112年3月23日至26日止,在懷恩廳辦理春祭暨清明節超荐法會。藉清明時節孝親報恩超薦法會,懷緬祖德、孝仰報親恩。法會由金門縣佛教會承辦,禮請金門縣佛教會理事長上性下海大法師主法,普拔國軍陣公亡及納骨堂、各鄉鎮民眾公墓、軍人公墓先靈離苦得樂、超生淨土;祈求國泰民安,消災增福、風調和順,縣運昌隆。

殯葬所表示,仙洲福園納骨堂及各民眾公墓,為提供週全服務,自112年3月18日至4月9日止(含例假日)配合鄉親辦理慎終追遠,祭祀先祖。另於4月1日至5日加派人員協助服務。同時於該所金門縣仙洲福園官方網站,業已建置電子追思網,旨在推廣節能環保,請鄉親多加利用,以紓解節慶時期之龐大人潮,降低群聚感染之風險。

陳福海進一步表示,對於提升殯葬從業人員專業知能暨服務品質,鼓勵殯葬禮俗業者專業授課,盼在優質簡約中保有金門民俗喪葬文化特色,配合縣府廣為宣導「節葬、簡葬」環保殯葬政策,確保地區環境與優良文化能與時俱進永續發展,鼓勵倡導「厚養薄葬」的孝道觀念,盼殯葬從業人員秉持專業知能提升服務品質。

金門傀儡戲藝師蔡甲庚辭世 文化部將頒發旌揚狀表彰

[台灣新聞雲]特派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文化獎得獎人傀儡藝師蔡甲庚仙逝,享耆壽91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表達哀悼,並將頒發旌揚狀予以表彰。蔡甲庚,金門金寧鄉安美村西堡人,早年學習傀儡戲,從事廟會科儀與傀儡戲演出活動70餘載,創新傀儡戲劇目「風獅爺傳奇」,深耕校園薪傳,兒子蔡遠進傳承衣缽,將傳統傀儡戲發揚光大。

109年文藝節(5月4日)由金門縣長陳福海頒發第三屆「金門文化獎」獎章及證書,表揚他的成就及對金門的貢獻。早期廟會各項科儀活動需要,然傀儡戲的演師較少,故師從許師舜開始學習傀儡戲,直至民國77年才成立「金西堡傀儡戲劇團」,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傀儡戲的演出不像以往的盛況,蔡甲庚的友人大都轉業,唯有蔡甲庚還是始終堅持他最愛的「傀儡戲」。

他的一生幾乎與傀儡戲已渾然一體了。其三子蔡遠進從十幾歲便是父親的小幫手,因為不忍年邁的父親在舞台上攀高爬低,民國100年1月29日才正式登記立案,更名為「金門傀儡戲劇團」,為目前金門縣唯一的傀儡戲劇團,於2018年登錄為傳統表演藝術「金門傳統傀儡戲」保存團體。將傳統傀儡戲發揚光大,讓更多人認識金門傳統文化之美。

傀儡戲於金門以閩南語稱之為「踏棚」,因每一棚戲演出前的請神與演戲後的辭神,必須請「田都元帥」進行「踏棚」儀式,可驅邪制煞。金門傀儡戲班傳承脈絡是透過口述傳授,並無紙本流傳,且父傳子居,蔡甲庚之子蔡遠進克紹箕裘,接手劇團事務,投身發揚、推廣傳統藝術,並持續於金門校園演示傀儡戲。

「金門縣傳統傀儡戲」2018年先後榮獲文化資產保存單位與金門文化獎以及金門傑出演藝團隊的殊榮,蔡甲庚的辭世,尚有其子蔡遠進克紹其裘,繼續從基礎教育進行傳統藝文推廣與落實藝術薪傳,實至名歸。

文化部表示,蔡甲庚藝師演出經歷將近70年,並致力推廣傀儡戲文化及深耕校園薪傳,文化部長史哲聞訊表達哀悼並表示,蔡甲庚藝師一生致力傀儡戲演出,透過家族世代傳承,由後輩透過變革與創新下,隨時代戮力保存這門古老的傳統表演藝術,其持續發揚與薪傳的精神,令人感佩,將頒發旌揚狀予以表彰。(圖片提供/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楊詩傳)

陳福海視察烈嶼殯葬設施 期打造莊嚴場域

[台灣新聞雲]特派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為了讓烈嶼鄉殯葬設施的使用上更臻完善,金門縣長陳福海於今(27)日連假期間赴烈嶼鄉南塘視察新建殯葬設施工程並聽取民政處及烈嶼鄉公所簡報,陳縣長表示,提供一處現代且莊嚴的殯葬服務空間是烈嶼鄉民多年的期盼,未來在啟用導入各項服務設施前,希望承辦單位能夠多聽取殯葬業者與地方人士意見,讓新建的祭祀禮廳等服務設施能夠更具實用性,以符合鄉親的期盼與需求。

陳縣長今日一早在民政處長陳世保、縣府秘書盧根陣、鄉公所秘書洪國棟與營造商華城公司代表等人陪同下前往南塘村視察新建殯葬設施的工程現況。

陳福海在實際勘查祭祀禮廳、守靈室及移靈動線後指出管理機關在提案設計時應全面前瞻的思維,避免建築物在竣工後還要後續變更設計導致經費增加或浪費。

陳福海強調,如果設計的單位不能充分理解地區殯葬習俗,在設計過程中又少了實務性的建議與經驗,往往在啟用前還需要再一定程度的改裝調整。因此陳福海也建議管理機關和營建廠商,在這座殯葬設施啟用前能多請益地區殯葬業者的意見,以符合鄉親需求。

另外囿於縣府財政緊拙,民政處長陳世保也表示烈嶼鄉殯葬設施服務空間第二期內部工程會務實評估各項設備的需求與使用量,特別是在金門大橋開通後,將再與金門縣殯葬管理所做橫向資源調度備援,據以做出最精準適切的資源分配決策,本於當省則省,當用則用原則辦理經費支用。

民政處表示,為提升烈嶼地區殯葬禮儀之使用品質,提供在地鄉親更實用且便利之殯葬活動空間,新建設施案經國發會核定該案補助經費5,000萬元(中央補助款4500萬、地方配合款500萬),含2間禮廳、5間守靈室、助念室、悲傷輔導室、管理室、廁所及戶外公共空間,設施於去111年12月20日辦理竣工,在今年2月13日辦理初驗,驗收完工後將接續進行第二期內部設施工程,未來新建場域內部設施會以鄉親使用便利性與人性化的服務管理為目標來規劃設計。

孚濟恩主醮慶陳文顧鎮長敬獻爐敬

[台灣新聞雲]特派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金湖鎮下莊恩主廟、瓊林孚濟廟於農曆正月二十九日舉行恩主公千秋作醮慶典活動。當日上午金湖鎮鎮長陳文顧率鎮公所各課室主管們及鎮代表張中法、林嘉森等人前往拈香祝禱,庇護地方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金湖鎮鎮長陳文顧一行前往恩主公廟參拜敬獻爐敬金

金湖鎮長陳文顧一行受到下莊恩主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薛朝元、里長陳晚開、瓊林孚濟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蔡欽水、前里長蔡顯明、里長蔡懷芝、境內長老等熱烈歡迎。在廟方人員引導下,除了遵循古禮祭拜,並敬獻爐敬金,誠心祈求恩主公保佑,風調雨順,民生樂利。

金湖鎮恩主公廟現況

當地各家戶也準備牲禮、粿粽等祭品,前往廟內膜拜和酬神,祈求境內消災解難,善信平安健康,各地前往祈福的民眾也絡繹不絕,拜拜祈福添緣祈求平安。地方鄉親設醮答謝神恩,鑼鼓陣伴隨恩主公神轎遶境出巡,神氣衝天的聖尊出巡鎮五方、合境平安。

金湖鎮鎮長陳文顧一行前往瓊林孚濟廟參拜敬獻爐敬金

下莊聚落恩主公鄉老表示,早期對面山上還有另一個名為「頂莊」的聚落。恩主公廟原建在頂莊,後來頂莊廢村,神像奉於民宅。民國四十年代,金門駐軍在下莊左側將大片沙地建軍用「營房」,大量駐軍屯兵於此,造就了下莊的繁榮。民國五十三年成立「陸軍第三士官學校」,校址就設在原來的營房舊址,南雄師師部也駐紮在附近,縱、橫兩排商店陸續興建,其他村莊的人也在此開店經營小生意,隨著新下莊的形成,就有重修恩主公廟之倡議。

金湖鎮孚濟廟現況

恩主廟在民國七十六年動工,隔年竣工落成。是座一進加前拜亭的建築,正殿採用傳統建築型式和材料,拜亭則是鋼筋水泥,幾幅彩繪畫得很生動,正殿的神龕則採用全木雕飾,雕花的手藝,不是今日自動雕花手藝可以與其比擬的,龕內主祀恩主公恩主娘為境主,並主奉薛王爺。

金湖鎮孚濟廟又稱恩主公廟,位在瓊林村西郊外,始建於南宋末期,明代毀於倭寇之亂(嘉靖三十九年1560)後,遲遲無法重修,至民國八十四年才在原址重建,原廟所留的部分石柱石礎至今還在。重建後的孚濟廟,主體規模與保護廟或有過之。孚濟廟重建後,瓊林三座寺廟建築主奉之神:關聖帝君、保生大帝、恩主聖侯,正是金門全島擁有最多寺廟和信眾的三大神佛。

圖文來源:金湖鎮公所臉書「金湖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