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金門縣新聞

2023金門縣美術家聯展3/25文化局開幕展出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2023年「金門縣美術家聯展」於3月25日至4月13日在文化局第一、二展場展出,開幕儀式在3月25日上午10時,歡迎地區熱愛藝術的朋友踴躍前往欣賞。

「金門縣美術學會」成立卅多年來,一直引領着地區美術工作的發展,唐敏達理事長表示:來自各地區參展的金門藝術家,在和善的氛圍及相互切磋砥礪下,參展陣容整齊,老中青各擅所長,每位均以各自擅長的作品展出,包括油畫、水彩、水墨、書法、攝影、陶藝、多媒材等類作品,令人印象深刻。透過這次的展覽讓鄉親們看見金門的美學發展和對家鄉的情懷,期盼鄉親能感受到畫作所傳達出來的意義,並喚醒民眾們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熱愛藝術,期待在文化局和縣政團隊的積極推動下,讓生活更加亮麗,讓金門更美麗。

今年金門全縣美術家聯展都特別選在美術節前後舉行饒富歷史意義,源於1937年對日抗戰時期深感美術在戰爭時期面對生命的勇氣和激勵,藉由藝術形式鼓勵人們共體時艱,度過難關;這與金門過去的戰地歲月,軍民各界的美術工作者也對在地的民眾和社會帶來很大的鼓舞作用同具影響力。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本次展覽不僅能欣賞到為數不少的作品同時也可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創作力,看到美術工作者帶動藝術創作的努力。展覽內容豐富多元,精彩紛呈,代表者地區美術活動生生不息的精神,今年的展覽更希望調解過去這些年因疫情的苦悶,期望疫情緩和的同時大家都能恢復原先的正常生活。

3月25日起開放小三通中轉擴大至國人及其陸配-航班時刻表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大陸委員會日前公布明(3/25)日起開放小三通客運中轉政策,適用旅客擴大至國人及其陸配等可搭乘及中轉。交通部航港局表示,經協調金、馬地方政府及航商依旅客需求規畫,各航線皆進行增班,金廈航線3月25日起調增為每日6個往返航班、金泉航線4月1日起調增為每周3個往返航班、馬祖小三通(福澳-琅岐、白沙-黃岐)航線4月1日起調增為每周14個往返航班。

航港局表示,在疫情控制並考量清明節民俗追思需求,大陸委員會公布在清明節前自今年3月25日起開放小三通客運中轉政策,除搭乘旅客擴大至國人及其陸配等外,各航線航班數量也因應旅客需求進行增班。

航港局指出,3月21日邀集金、馬地方政府、小三通航商及CIQS等相關單位確認均已完成整備,並將視旅客人數適時增派人力及運作量能,以及協調航班安排。

航港局公布航班為,金廈航線自3月25日起調增為每日6個往返航班、金泉航線及馬祖小三通(福澳-琅岐、白沙-黃岐)航線3月份仍維持原有排班,自4月1日起金泉航線調增為每週3個往返航班、馬祖小三通航線調增為每周14個往返航班,同時取消原旅客需預先向金、馬地方政府登記作業,符合資格旅客得持身份證明文件向航商購票搭乘。

航港局提醒,各航線航班表將公布於航港局官網小三通航班專區以便旅客查詢。

烈嶼國中國際教育師生體驗手作花束的美好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小麥與高粱是金門主要的農作物,在春季更是小麥的豐收季節,烈嶼國中特別邀請園藝專業教師謝柏昇進到校園,帶領烈嶼國中師生共同學習體驗手作小麥花束。

國際教育是國中教育課程中加深國際化及在地化的課程,本學期烈嶼國中國際主題要讓學生認識在地植物「小麥」,並利用「小麥」為主要素材學習花束包裝設計。

課程在3/22-3/23為為期兩日,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授課。課程中透過認識採集植物,讓學生接近大自然,以季節感的小麥為主題,搭配校園植物,學習花束綑綁技巧,還有配色的包裝設計,讓學生發揮創意展現個人獨特的「小麥花束」作品。

謝柏昇老師表示,金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課程設計就是要讓學生更認識在地作物小麥,讓學生知道小麥除了加工釀酒和製成麵粉外,還可以透過手作花束的設計,讓農產品有更多加值的可能,讓植物與文創結合打開學生更多的想像空間。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好奇心探索校園的植物,在課程中嘗試與「小麥」搭配,在色彩、造型、植物質感上進行排列組合,再透過包裝紙包裝技巧,完成獨具個人特色的「小麥花束」作品。

烈嶼國中表示這次的手作「小麥花束」課程,讓全校學生有手作花束的體驗,學生高度參與度,也很熱情的向老師學習,這次小麥花束作品也會留在學校展覽,並利用國際教育課程與國外學校連線分享小麥花束的學習成果。

青年成家有譜金門均衡發展青年住宅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在確定金門縣青年住宅政策將比照戰地政務時期金門地區國宅(售地自建)處理模式後,縣府團隊持續盤點資源,除了要協助減輕青年朋友的負擔,使其能夠達成擁有自有住宅的夢想外,陳福海說,還要進一步讓此一政策多點開花,除均衡各鄉鎮發展,更重要的精神,是要讓青年朋友能依自身需求就近成家,達到兼顧維繫原生家庭情感,履行事親義務的理想社會狀態。

金門縣長陳福海日前率地政局局長許鴻志、工務處長黃儒新、財政處代理處長呂清福及建設處處長張瑞心等主官管,邀請烈嶼鄉長洪若珊、金寧鄉長楊忠俊、金城鎮長李誠智及金湖鎮長陳文顧,繼續現勘四鄉鎮轄區幾處縣有土地,續朝完整政策目標邁進。

實勘地點分別位於四個鄉鎮,選址以交通方便,需求分流為主要考量。陳福海提醒承辦單位,基地的篩選一定要接地氣,最重要的就是要跟鄉鎮長密切溝通,確保施政方向與地方輿情一致,此次金湖鎮主動建議備選地點的方式就很好。

會勘過程中,陳福海也徵詢了鄉鎮長及與會人員對於青年住宅政策的看法。有的意見領袖反映,直接依照一般青年定義,協助20歲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就能買地蓋房似乎稍微早了些,建議年齡層整體上調;有的建議儘量往郊區發展,避免市區過度擁擠或太貴;也有的認為條件限制過多容易衍生各種取巧亂象。

陳縣長綜合大家意見,認為基本資格應該從寬,但是政策照顧對象應該還是要有先後順序,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先把五鄉鎮優先執行的計畫地點都確定下來;大家會希望自己有機會,就表示這政策有誘因,對這項政策有期待,故允諾青年住宅政策在其任內一定會照計畫一期一期的往下推,並儘可能照顧到所有有需要的人,至於資格細節可再詳談。

陳福海表示,不只滿足居住需求,更要青年在地生根,選址接地氣,政策聽民意,對於青年住宅政策更進一步的期許。因此自就任以來,即不斷以建構理想大同社會自期,本次青年住宅政策理念的提升,再次呼應其內心根本想法。

青年住宅政策定調採多點並行的方式,除了更能滿足廣大青年朋友成家安居的需求,還能兼顧成家青年朋友就近照顧原生家庭的社會面及情感面問題,當然也符合鄉鎮長們對於青年住宅政策在各鄉鎮均衡發展的期待。陳福海一直不斷的強調,只要是好的政策,能夠照顧鄉親的政策,他一定會努力達成,來回報鄉親對他的信任與期待。

公共圖書館委員專家齊力推動發展金門閱讀島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自古文風鼎盛,明清兩代就出了50多位進士,夙有「海濱鄒魯」稱號。因此如何提升縣民閱讀力,再現書香風華,副縣長李文良22日語重心長的說,六年前推動「金門閱讀島推動政策」,後續獲教育部計畫補助得以延續,為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優良教育,推廣閱讀一向是好的政策,陳縣長一直希望相關部門大膽去做,而只要是做對的事情,不論是預算或政策他都願意支持,政策拍不定的,他也願站在第一線,想方設法的加以搞定。

包括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副所長柯皓仁、臺北醫學大學圖書館館長邱子恆及臺南市立圖書館前館長洪玉貞等國內公共圖書館館長及圖書資訊相關學者,22日原本要齊聚金門,參與本年「金門縣公共圖書館發展委員會」,但因大霧除了洪玉貞委員提前抵達外,其他三名委員都因大霧影響行程,只能改為視訊參與。會議由副縣長李文良代表陳縣長主持會議,希望透過整合各方資源,對金門縣公共圖書館發展與推動興建縣立圖書館總館有所助益。會中頒發111年金門縣公共圖書館評鑑獎狀,金寧鄉獲績優圖書館,金湖鎮及烈嶼鄉獲特色圖書館,金沙鎮獲年度圖書館,鼓勵各館推動閱讀之辛勞。

金門縣文化局在報告圖書館112-116年策略發展計畫時指出,本案緣於陳縣長非常重視金門閱讀風氣,希望能透過委員會的集思廣益,全力推動及建構金門閱讀島,發揚金門海濱鄒魯先民深厚文化底蘊光輝,同時型塑金門人知書達禮之書香社會,計畫分5年推動6大目標,發展質量俱優的館藏,滿足民眾多元需求。構築通用與友善環境,型塑圖書館成為金門的文化大客廳;深化讀者服務與閱讀推廣,協助民眾終身學習與享受豐富生活。珍惜金門文化資產,傳承與加值浯島重要文化資產;導入創新數位科技,建構智慧圖書館。落實專業發展與績效評鑑機制。希望藉該計畫研擬之6大目標、18項策略、51項行動方案,全方位、有系統的推動「金門閱讀島」願景之實現,營造縣民人人愛閱讀的書香島嶼。

目前金門縣政府已爭取教育部112年「推動公共圖書館總館-分館體系計畫」暨「躍升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及服務品質計畫」總經費共計191萬7,000元,教育部補助115萬,且同計畫109-111年總經費共計1,212萬元,金門至今已投入千萬資源提升縣民閱讀力,透過整合各方資源,分進合擊,分工協同,逐步由點(鄉鎮)結成面(全縣)擴展至全島,由基礎建構整備發展至政策目標。

文化局指出,縣與鄉鎮圖書館館藏合計約四十三萬冊,在105~111年圖書館讀者利用現況逐年提升,至去年總借閱冊數達五十五萬六千五百八十餘冊。未來新落成的金門縣立圖書館總館將以四十萬冊總藏書量為目標。

目前金門縣立圖書館館藏空間皆已不足且環境不佳,鄉鎮圖書館設備皆已老舊,亟需進行汰換及更新,文化局除了提出金門縣公共圖書館解決策略及健全體制之外,近年完成全縣圖書館智慧化,逾四十萬冊圖書RFID標籤建置完畢,可以大幅提高圖書館服務效能。縣立圖書館設有智能採購書櫃及預約取書櫃;各館皆提供自動化借還書系統服務,另於金沙車站建構廿四小時無人自動化借還書站;積極推廣縣立圖書館APP遠端存取和加值使用,因應疫情趨勢擴充電子書資源,推動在家就能閱讀的服務,更跨域進行館際合作和電子書資源共享。

在會議中也就「金門縣公共圖書館112-116年策略發展計畫(草案)」進行討論與決議,圖書館將朝6大目標努力,強化圖書館軟硬體功能,提供優質且創新的服務,亦能承載著島嶼重要的文化記憶。事實上,「110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本縣連續獲得佳績,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在好幾個場合都公開稱讚,金門縣對於圖書館館藏及閱讀率提昇的努力成果,亦代表著縣府藉由此項計畫與鄉鎮公所攜手推廣閱讀已逐漸發揮成效,期盼持續與各鄉鎮圖書館的通力合作下,能成為離島的標竿圖書館。

李文良指出,金門縣公共圖書館發展委員會於109年召開首次會議後,今年再次邀請國內最權威的圖書館專家、學者針對前揭計畫執行至今之成果進行檢視並提供建言,未來透過更多會議討論及對話,加上有四個鄉鎮長及代表的參加,搭配鄉鎮圖書場域整體合作模式,眾志成城,凝聚共識,對金門縣公共圖書館推動政策助益良多。最後,他引述一段感性的話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高尚的人交談,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感謝各位委員撥冗出席,為金門閱讀島加磚添瓦、蓄積動力。」

植樹月贈樹苗捐發票做公益 金門首場民眾反應踴躍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春季是金門最適合種樹的季節,為推動全民一同響應造林,林務所與五鄉鎮公所合作辦理贈苗活動,首場於22日下午2點熱鬧展開,民眾反應踴躍。林務所表示,今年植樹月再次與五鄉鎮公所共同合作辦理捐發票換樹苗活動,邀請鄉親以3張發票換1株樹苗,一起植樹愛護地球,捐發票送愛心,活動所得之發票全數捐贈給公益團體華山基金會,作為扶助金門弱勢長者使用。

此次植樹月贈苗活動共規劃2場次,分別於3月22日在金城鎮、金湖鎮、金寧鄉以及金沙鎮辦理,3月26日上午則是於烈嶼鄉習山湖共融公園辦理。贈苗活動將於每個鄉鎮將送出豆梨、九重葛、羅漢松及酒瓶蘭4種樹苗共1,200株。

22日贈苗活動從下午2點展開,熱情的民眾前往金城鎮公所旁東門公園、金湖鎮公所後方停車場、金寧鄉公所前方廣場以及金沙鎮公所一樓等地點排隊,以發票兌換樹苗。金城鎮長李誠智贈苗時表示,本次活動贈苗的樹苗豆梨,為金門原生種,適合在春天種植,種樹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還能美化家園。

林務所為增加鄉親種植苗木後續存活率,也貼心製作4種樹苗之種植小卡提供給鄉親,介紹不同植栽種植日照、澆水方式及土壤選擇,讓民眾適地、適木種下樹苗,以讓苗木能順利成長。另外,環保局也提供自製廚餘堆肥,增加種植時土壤的有機質及肥力,讓苗木順利生長,並於現場提供土壤改良劑說明小卡,讓民眾了解堆肥的混拌比例及使用方式。

林務所表示,錯過首場捐發票換樹苗活動的民眾,別錯過第2場次贈苗活動。烈嶼鄉公所訂於3月26日上午11時起,假習山湖公園舉辦贈苗活動,3張發票可換1株樹苗(限以112年3月發票兌換),最多可兌換4株,4種品項共計1200株,發完為止,歡迎民眾一起捐贈發票做公益,植樹美化家園。

天文學家孫維新金門大學演講聚焦邁向太空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國立金門大學為引領學子向典範學習、看齊,該校通識領袖講堂常態性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巨擘蒞校進講,日前舉辦本學期第一場次講座,特邀請國內知名天文學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孫維新教授前來演講,主題是「邁向太空-工作和休閒在地球之外」,帶領所有學生認識太空知識,全校師生獲益良多。

金大校長陳建民表示,太空產業的無限商機,受到各國政府與企業的高度重視,並加深人們對於太空的好奇及嚮往,我國亦將太空產業列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孫維新教授是國內知名的天文學者,曾擔任科博館館長達10年,對於我國的科學教育及科普推廣有重要的貢獻。陳建民說,金大有開設多門天文學相關課程,期盼此次孫維新的演講,能更進一步帶領學子了解太空世界。

金大副校長陳奇中指出,孫維新教授致力於天文學及物理學,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的兼任教授。他曾榮獲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第二屆譚天獎的殊榮。並以「航向宇宙深處」系列影集,獲得金鐘獎教科文節目主持人獎;所著《孫維新談天》專書亦獲得吳大猷科普獎著作金籤獎的榮譽。陳奇中說,2006年全國最高的鹿林天文台發現二顆小行星,其中185364號行星是以孫維新的名字來命名,可見其傑出的貢獻。

孫維新教授在演講中提及,太空時代就在前方的轉角處(Space age is around the corner),我們的下一代就有可能生活在太空時代。他介紹人類進入太空的開端──火箭科學的發展歷程與應用,以及太空電梯艙的概念,大家應做好準備迎接太空時代的來臨,並捨棄已有答案的題目,積極去了解那些未知的部分。孫維新認為,在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之內,人類就會找到獨立於地球之外的生命。

金大表示,本學期通識領袖講堂共有6場次,下一場次為「昇恆昌講座」,將於3月24日邀請耀華集團總裁張平沼主講,主題是「『勇於嘗試,堅定目標,全力以赴』的人生!」。該系列講座可登錄公務人員學習時數,歡迎地區民眾及各界人士踴躍參與,並可透過「國立金門大學通識領袖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觀看各界領袖人物的精彩演講內容。

台商墜樓廈門醫院救治 金門紅十字會協助返台治療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台南市永康區一名40歲台商廖〇凱前往大陸經商,因從4樓墜落,緊急送至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接受治療。經醫生診斷,廖〇凱腰1、2椎體壓縮骨折,背部、肋骨、骨盆、脊椎等多處骨折,並伴隨著肺部炎症、出血等傷勢。

台商廖〇凱赴大陸經商,因從4樓墜落,緊急送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診療,金門縣紅十字會接獲通知,即成立專案並通報海基會,也請廈門市紅十宇會協助通報五通碼頭相關單位。3月22日在金門縣紅十字會總幹事呂忠飛率志工蕭偉權、林國祥、陳森照,搭船前往廈門。

然而,由於廈門港區今天受濃霧天氣影響,原訂10點開往金門的客輪迅安號延遲到11:30才開始安檢,近90名旅客和病患都受到影響。廖〇凱在骨科手術後,醫生交代需在10個月後拆除相關鋼板支架並定期複查。

12:30迅安號客輪順利抵達金門水頭碼頭,金門相關位海關、檢疫、醫療護理人員等單位已經在碼頭等候,港務處長許嘉興也前來關心狀況。目前廖〇凱已經平穩送往部立金門醫院,預計明(24)日將安排醫療專機前往台灣治療,一星期前直航前往廈門照顧廖先生的74歲父親表示,感謝金門紅十字會及有關單位的協助,並期待兒子廖〇凱能盡快康復回家。

金門大學邀請黃世忠副總裁演講 分享企業ESG理念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國立金門大學鑒於ESG大趨勢下,為增進企業風險、威脅與因應策略的認識,日前該校邀請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資深副總裁黃世忠蒞校演講,約150名學生到場聆聽,獲益良多。校方表示,本次精彩的演講,盼為師生帶來深度思考與啟發,並有望引領社會對ESG的關注和實踐。

金大管理學院院長葉子明表示,ESG分別是指,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ESG代表的是企業社會責任,許多企業或投資人會將ESG評分,視為評估一間企業是否永續經營重要的指標及投資決策。葉子明說,SGS在台擁有3千多名員工,是台灣最大的測試、檢驗、驗證服務公司,黃世忠資深副總裁是位具豐富經驗和深厚學養的企業家,深刻理解ESG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

黃世忠資深副總裁指出,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ESG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他希望能夠推動企業界能更關注ESG,並將其納入到企業經營的全局中,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黃世忠鼓勵在場同學投入該領域,掌握永續及綠領人才的新職涯機會,SGS並將提供金大學生實習機會,培育成為檢驗、測試、驗證界的菁英,為更多的台灣產業把關。

金大表示,當前ESG已逐漸成為企業和社會關注的熱點,此次演講涉及ESG的現狀、趨勢、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等多個方面,盼能增進師生對該議題的關注和重視,同時認識到環境、社會、治理對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影響,並激發對ESG的思考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