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多元文化

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視察吉安客庄社區-禾埕專案營造 正面肯定

[台灣新聞雲]記者劉龍/花蓮報導

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今天聯袂視察即將竣工的吉安客庄社區環境營造-禾埕專案計畫工程,對於鄉長游淑貞率公所團隊完成「校園社區化、社區校園化」的專案核心價值,融合村鄰與學校的高使用需求,白天為學生的風雨運動場、夜間及假日便化身鄉親休閒樂活利用,給予有效資源做倍增加值極度肯定。

周江杰副主委說,「桐心廣場」雖為客委會經費興建乃友善親民的設施,期盼成為客家、原住民、閩南族群多功能共榮的生活場域,充分發揮客家「禾埕」文化精神,他們建議鄉公所可配合衛福部長照十年計畫2.0政策,於客庄地區所推動 「伯公照護站」計畫,讓「吉安客庄社區環境營造-禾埕專案計畫」再創加值效益。

洪宗楷執行長對於吉安鄉規畫執行的「桐心廣場」抱以高度期待,更認同鄉長游淑貞的理念,「桐心」也是取其「童心」寓意,校園的桐花代表學子綿延不絕的綻放與成長,社區的桐花則象徵客庄的文化故事永續流傳;尊重原有植栽整合景觀資源,規劃兼具安全性、通透性及便利性的停車空間與廊道,符合多元需求使用的高期待值。

鄉長游淑貞表示,這項計畫獲客委會補助2970萬、縣政府全額支持自籌款363萬、吉安國小提供縣地和多位議員建議款挹注並由吉安鄉公所發包興建,總執行經費近4千萬元,不僅發揮「一塊錢三用」讓學校使用、社區共用、族群多用,更要產生五塊錢的高使用效能;俟竣工驗收之後,將撥交吉安國小承擔起管養維護責任,這也將成為花蓮縣地方團結共力,完成「無縫接軌」的最佳建設。

新銳藝術設計展登場   黃偉哲:來市政中心挺青年藝術新浪潮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允顥/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與復興商工、崑山科技大學合作策劃「2023新銳藝術設計展」,即日起至6月2日於永華市政中心二樓中庭展出。台南市長黃偉哲今(29)日親自出席開幕式,期待藉新銳藝術展活動,讓新世代藝術青年齊聚一堂,激起青春藝術新浪潮。來自復興商工的學生還現場致贈黃偉哲市長一幅肖像畫,神韻不僅微妙微肖還帶點俏皮,黃偉哲看了覺得相當驚喜。

黃偉哲表示,感謝復興商工師生特別從北部來台南,偕同南市府及崑山科大舉辦展覽,復興商工和崑山科大學生的藝術成就一向有目共睹,這次設計展匯聚台灣南北兩大頂尖設計學校青年學子的優秀作品於台南交流,強強聯手的展覽可說是超水準,市民朋友一定要把握機會來看看。

黃偉哲特別提及明年就是台南400年,在這個具歷史意義的里程碑,需要有青年的創意思維加入,期望屆時也能有機會邀請復興商工與崑山科大學子一起參與台南400計畫。

今日開幕茶會活動,市議員朱正軒與楊中成也到場相挺。參加展覽的復興商工人像速寫隊學生也於現場為參觀來賓及民眾進行人像速寫繪製,以約五至十分鐘的速度來完成每一幅人像畫,拿到自己肖像畫的民眾都相當開心。

2023新銳藝術設計展是由復興商工首次跨出北台灣來到台南,與崑山科大青年學子聯手展出,呈現新世代年輕人的藝術和設計面貌,結合新銳藝術與潮流時尚設計,展出作品包括油畫、水墨、版畫、水彩、產品設計、文創商品、各類設計作品等,展現台灣青年的藝術設計創意實力。設計展展期從即日起至6月2日,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5時,於永華市政中心二樓中庭展出,歡迎各界人士前來參觀,給予新一代的年輕人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縣長盃競技疊杯錦標賽登場 縣長期許選手多講客家話、孝順父母

[台灣新聞雲]記者 劉艾琳/苗栗報導

苗栗縣112年縣長盃競技疊杯錦標賽28日在苗栗市登場,賽事共有61位好手客場競技,各自展現迅速飛快的疊杯、收杯技巧,其中公館鄉五穀國小表現突出,包辦中年級菁英組前3名、低年級一般組和菁英組的冠軍,成為最大贏家。縣長鍾東錦專程關心和鼓勵選手參賽,期許學子們多學講客家話有助未來職場加分,更要有反哺回饋的孝心,報答父母辛勞教養之恩。

苗栗縣112年理事長盃競技疊杯錦標賽,今(28)日上午在苗栗市清華里活動中心舉行,縣長鍾東錦也專程率教育處長葉芯慧到會場關心和鼓勵選手,苗栗縣體育會競技疊杯委員會主委、縣議員楊明燁和委員會總幹事莊百雲等人陪同打氣。

總幹事莊百雲表示,此項運動在苗栗縣推廣邁入第9年,今年共有8個組別、61位選手參賽。她強調,疊杯運動能增進手眼協調、專注力、爆發力和培養團隊默契,學習門檻不高,是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

縣長鍾東錦表示,除了關心疊杯運動好手,他認為苗栗是客家大縣,呼籲大家多講客家話,如果年輕學子會講客家話,對未來職場一定有很大助益和加分作用,例如桃竹苗縣市政府都要求公務員參與客語認證,並列入升遷考核的參考項目;鍾縣長並說,學子平日要多培養閱讀學養,可以大幅提升學習效率,他也體會到孝道越來越淡薄,呼籲學子們要有反哺回饋的心,不致辜負父母含辛茹苦的教養之恩。

民間口傳文學達人許金印-第八屆金門文化獎得主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由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及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兼主任劉名峰教授,聯合申請推薦的金門民間口傳文學耆老許金印老先生,今年已將近百歲,經由金門縣文化局評審委員通過為第八屆金門文化獎。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表示,4、50年代的金門,坊間幾乎人人都可隨口唸唱出許多地方歌謠、諺語、名言…等等。相較於今日,用傳統金門腔閩南語會唱會唸的幾乎很少見,由此可見金門民間口傳文學是新傳播時代被遺忘和流失中的無形文化資產。時代變遷中隨著自然與人文環境變化和耆老衰亡民間口傳文學正大量流失中。實應該保存與傳承。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指出,許金印老先生出生於民國16年,歷經日軍佔據金門8年期間,國共內戰期間金門的古寧頭戰役、九三戰役及八二三戰役等等,從戒嚴到解嚴,可說是走過金門重要歷史歲月的見證者。其獨特的記憶力將其所處環境下之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敘事長詩、勸世歌、神話、傳說、民間諺語、俗語、俚語、謎語、童謠、兒歌等多種題材常於生活中常脫口而出。由於深具使命感使然,常於許多公眾場合或文教團體說唱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等等。

其女許梓恬目前就讀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學程,多年隨行記錄許金印的唱誦文學,非常認真且傳神。

許金印老先生頗受金門文化界推崇,1999年退休金城國中校長許維民,曾帶學生來拜訪許金印老先生,採錄刊登於金門縣立金城國中校刊「晨風」。再則在2005年金門文學家洪春柳也曾專訪許金印老先生並記載於金門民間故事集。還有2017年在圓山飯店舉辦的台灣金門同鄉總海內外聯誼大會許金印老先生現場說唱搖榕樹、冬瓜詩、白鷺鷥…等等。於2017清明節及重陽節分別受邀到金門縣文化園區說唱清明節與重陽節相關的傳統歌謠。於2019/06/04更受邀到國立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華語文學系講述金門傳統歌謠,這些傳統歌謠都是用很獨特的金門腔閩南語娓娓道來,相當精彩動人,這些歌謠諺語也是了解早期金門人生活的活字典。

金門民間口傳文學達人許金印,金門后湖人,生於民國16年,現年96歲,以獨特的記憶力將所處環境下之民間故事、民間歌謠、勸世歌、神話、傳說、民間諺語、俗語、俚語童謠…等多種題材於生活中常脫口而出。除了教化子女外,也曾於重大場合受邀講述,對民間文學有興趣的文史工作者都曾前來跟許金印老先生採錄。2017年曾在海內外聯誼會應邀上台說唱:搖榕樹、冬瓜詩以及白鷺鷥等歌謠。以「用金門腔講古」曾刊載於金門日報。透過許金印老先生這部活字典將此無形文化資產化為有形,同時為我們金門之民間口傳文學注入新生命。(照片提供/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

金門輔具工作聯繫會議提升服務效能與資源連結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政府為推動輔具服務提升效能,於本(112)年05月23日上午9時假金門縣政府大禮堂召開112年度第1次輔具工作聯繫會議,邀集金門醫院、金門縣衛生局、榮民服務處、各鄉鎮公所及民間團體等單位,對於今年度本縣輔具服務成效進行業務報告,並研商促進資源整合,以提供鄉親更適切的輔具服務。

金門縣身心障礙設籍人口數截至112年3月底為6,033人,為讓轄內之身障者均能享有優質的服務品質與量能,預計於今年7月在金沙鎮設立金沙據點,提升服務的可近性、便利性及多元化之服務,並結合金門尚義機場旅遊服務中心,提供來金門旅遊有需求民眾免費借用行動輔具,期能增進身障礙者與行動不便者之友善旅遊體驗。透過會議整合展現社政、醫療、衛政、教育以及第一線網絡單位在輔具服務上的長期努力,除在原有的服務上持續耕耘,亦配合中央政策推動不同的服務方案,期能讓本縣鄉親獲得更有感的服務。

金門縣府每年度皆召開2次輔具工作聯繫會議,除會議上的業務報告外,更積極與各網絡單位討論將輔具服務推動更完善,精進提升服務效能與資源的連結,因應社會福利多元的時代需求,促進連續且整體性之輔具專業服務發展。

憶曲來臺東 三場次藝術下鄉

5/27首場成功鎮三民里 邵大倫、王海玲等歌手與鄉親同唱

〔台灣新聞雲〕記者周建芳/台東報導

臺東縣是匯集多元族群文化社會充滿魅力的縣城,保有眾多的原住民的傳統文化,除原居於當地的原住民以外,還擁有閩南人、外省人、客家人等族群融合,各有其文化特點。今年文化處精心規劃3場「憶曲來臺東-112年臺東藝術下鄉巡演活動」,將前往成功鎮、鹿野鄉及達仁鄉巡演,邀請多位歌手與鄉親同樂,演出陣容堅強,並有「金曲大放頌」送彩品活動,請鄉親及遊客不要錯過。

    縣長饒慶鈴表示,雋永的歌;不論在何時都百聽不膩。這幾年,縣府持續推動藝文深耕,讓資深歌手前進鄉鎮,把大明星請到你家旁,讓阿公阿嬤走出家門就能欣賞,懷念的旋律搭配歌手的實力派演出,讓長輩們走出家門就能以歌會友、唱出歡樂。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指出,「憶曲來臺東」藝術下鄉巡演活動今年特別為鄉親及遊客,用心規劃三場音樂會,邀請甸貞、向娃、王海玲、蘇霈、涂佩岑、戴梅君、邵大倫及木船開心二人組等多位歌手,與前華視大樂團劉志賢老師領軍的藝起大樂團擔任現場伴奏,讓鄉親零距離感受現場演唱會的魅力,與民同樂。

另外,各場次在進場時,文化處將提供驚喜小禮品贈送現場觀眾,並於會中安排「金曲大放頌」趣味活動,獎品豐富,節目精采可期,路過不可錯過,踴躍前來參加,讓我們隨著歌聲琅琅上口一起歡唱,共創最幸福的週末夜吧!

活動詳情請見Facebook粉絲專頁「112年臺東藝術下鄉巡演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SINGTOTAITUNG/

【演唱活動地點及相關資訊】

第一場

活動名稱:憶曲來臺東-112年臺東藝術下鄉巡演活動-海岸線成功鎮

活動日期:112年5月27日晚上7點00分至8點30分

活動地點:三民里活動中心(臺東縣成功鎮三民路131-107號)

第二場

活動名稱:憶曲來臺東-112年臺東藝術下鄉巡演活動-南迴線大武鄉

活動日期:112年5月28日晚上7點00分至8點30分

活動地點:瑞源瑞隆原住民部落文化聚會所(臺東縣鹿野鄉同興路200號)

第三場

活動名稱:憶曲來臺東-112年臺東藝術下鄉巡演活動-海岸線東河鄉

活動日期:112年6月3日晚上6點00分至7點30分

活動地點:南田村文化聚會所(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南田1鄰10號旁)

陳福海為台灣原住民營造一個金門聚會所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近三十來年,原住民族來金工作的人數越來越多,多數融入在地生活、落地生根,逐漸把金門當成自己的第二家鄉,迄今在金門設籍的原住民族人數逾1,200人。同時原住民族也盼望能在金門繼續他們原有的文化傳統,持續傳承原民文化,卻苦無一處可安置和使用。重視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縣長陳福海,於上週先行召集會議了解族群所需,而後率民政處處長陳世保、林務所所長鄭向廷及縣府相關人員進行會勘,希望能夠幫原住民族找到一個適所的家,讓其文化與故事可以傳承及累積。

台灣原住民族來到金門工作,大多從事木工、板膜工等建築工程,為金門的基礎建設亦有相當貢獻,同時也逐漸把金門當成自己的第二家鄉,融入在地生活,在金門落地生根。如今多元、開放的社會風氣中,他們也希望繼續原民文化的傳承,然多年來一直沒有一處合適的地點可以進行文化活動,對於傳承文化影響甚鉅。

原住民相關團體與協會多次向縣府提出陳情尋求幫助,對此,縣長陳福海相當重視希望幫原住民找一個家,促進文化融合,也是形塑金門的文化發展的多元性。

臺灣原住民協會表示臺灣移民之原住民分散金門各處,文化及語言也隨之消逝,急需一處聚會所供族人凝聚情感及營造原民文化生活之環境,作為技藝文化傳承、講習場地及觀光發展等多功能用途,對於縣長關於聚會所的關心,族人表示感謝與感動。縣長陳福海回應道,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落地生根的原住民族人找到歸屬感,尋得精神文化寄託,將原住民族感動的故事與文化傳承下來,未來結合觀光,吸引更多遊客來看看金門多元文化的展現。

陳福海說明聚會所是台灣原住民族傳統祭儀及辦理相關活動的場所,對於文化傳承及疑聚其精神有非常大的功能存在,加上原住民族委員會願意全力支持金門縣為原住民族人營造聚會所,同時也感謝原住民族人在金門的付出,會協助尋覓合適地點,為原住民族人取得一個溫暖的空間,延續族群命脈與文化傳承。

Fun現港灣雙語數位導覽系統正式上線 陳其邁與吳鳳暢玩真人版大富翁 體驗高雄雙語數位導覽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慶堂/高雄報導

「Fun現港灣雙語數位導覽」發布會今(21)日於Pinway駁二8號倉庫熱鬧舉辦,高雄市長陳其邁與金鐘主持人吳鳳等人共同揚帆啟動,為系統正式上線,並暢玩真人版大富翁,一起感受高雄旅遊的數位體驗。陳其邁表示,青年局舉辦的雙語導覽,主要在鹽埕區,包括幾個熱門的景點、商家、社區發展協會等,將雙語資源串連起來,讓更多的國外旅客到鹽埕區,能夠接受最好、最親切的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所培訓的國際志工有一個練兵的地方,營造好的、沉浸式的環境,能夠多使用英文,與外國朋友彼此交流,介紹自己美麗的家鄉,讓所學的雙語更加生活化。

陳其邁說,這幾年市府注意到在雙語教學的過程裡,較難生活化、學以致用,因此上任市長之後,除了一方面努力投注資源每年培訓200位雙語師資,預計4年可達800位,今年更編列預算2.5億元,較2020年增3倍;同時全市348所學校已成立362個雙語社團,包括籃球、網球、社區導覽等,希望讓同學將語言運用於各種生活及活動中,務實提供學生雙語學習需求。

此外,陳其邁也提及鹽埕在他心中的記憶,在未就讀國小時,到鹽埕區就像出國,當時的堀江舶來品及外國船員很多,商品很炫,也很新奇。國小國中以後,鹽埕區比較像是一個新舊交融的地方,除了有好吃的美食小吃,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舶來品。而現在的鹽埕區已經與過去不一樣,在擔任代理市長的時候,將海邊的圍牆打開,現在是一個充滿文青、青創、年輕人活力展現的地方,也隨著時代進步和觀念改變,以前是舶來品進來,現在則是外國觀光客、文化或新觀念的引入,包括大駁二文青創星埕計畫等,變成一個抽象的創意、創新的港口。

陳其邁說,伴隨著5G AIoT創新園區成立,一銀倉庫共創基地2.0也即將要啟用,未來陸續有許多國際台灣知名的設計師、鴻海智慧電巴研發中心進駐,鹽埕區會有不同新時代的不同想像,永遠讓大家覺得新奇和創新。

隨後,陳其邁與吳鳳等人也參觀「黑啤遊港都雙語主題遊程展」,並以雙語介紹展覽內容、遊戲故事與動畫,更一同暢玩真人版大富翁,推薦鹽埕美食,氣氛熱烈。

青年局表示,鹽埕乘載著高雄的城市發展歷史,是許多高雄人孩童或年輕時的記憶,巷弄內的小店與老建物背後都有一段豐富的故事,此次結合了鹽埕、哈瑪星等12處知名景點與21家在地店家,串聯地方商圈文化協會,運用數位科技導入城市解謎樂趣,推出「Fun現港灣-雙語數位導覽」系統,民眾只要以臉書Messenger進入導覽就能一邊解謎遊戲內容,一邊漫步探索鹽埕,雙語介面讓台灣或國際遊客都能以全新方式認識高雄港灣特色,相關活動詳細資訊,請至「Pinway駁二8號倉庫」粉絲專頁、青年局官網或電洽(07)521-4767查詢最新活動訊息。

花蓮新城鄉布農族射耳祭活動 邀請各族群參與傳承文化 意義非凡

[台灣新聞雲]記者劉龍/花蓮報導

由新城鄉公所主辦,布農族發現展協會、事務組及家政班聯合承辦的112年布農族射耳祭文化傳承活動,今天上午九點在原住民多功能活動中心前廣場登場,除了傳統祭儀之外,並且邀同多元族群參與盛會,呈現族群融合,深具意義。

堪稱布農族一年中最盛大祭典的射耳祭活動,是在族人們「拍拍手」大會舞蹈表演,揭開序幕;新城鄉長何禮臺雖然身體微恙,仍冒雨前往與事務組長黃金明共同主持盛會,包括立委傅崐萁服務處主任柏江生、花蓮縣議員程美蓮、笛布斯及鄉民代表會副主席張美華等各界貴賓𦲷臨,布農族並特別邀請康樂社區發展協會、太魯閣族發展協會等,分別表演節目,增添不少歡樂氣氛。

隨即展開文化祭儀-Bunun Malahtangia,以祈福儀式、傳統八部合音及報戰功、飲酒歌等呈現, 透過公開展現,除共同學習祭典儀式外,也讓參與此盛會的鄉親朋友們,也能認識布農文化之美。

依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告,布農族射耳祭是原住民族重要的「歲時祭儀放假日」,何禮臺鄉長特別強調,希望今年仍在外縣市工作及就學的布農族青年,明年能依循「歲時祭儀放假日」預留放假期程,回到自己的部落參與這項布農族射耳祭文化傳承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