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藝文活動

烈中首次成功完成鳴蟲特展 促進文化均衡發展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烈嶼國中日前舉辦了一場引人入勝的鳴蟲特展,主要是由廣達文教基金會辦理的游於藝計畫支援。此次展覽的主旨在實現藝術平權,讓更多人享受文化的豐富,並促進文化的均衡發展。

鳴蟲特展於5月26日至6月2日期間在烈嶼國中圖書館展出,吸引了學區各校眾多師生的關注和參與,展出期間共計近三百多人次以上的參訪導覽,並有烈中丶卓環丶上岐丶西口與何浦等各校的師生參訪。透過精心策劃的展覽,展示了鳴蟲這個獨特生物世界的神秘之處,同時探索了藝術與科學的交匯點。

在展覽期間,參觀者得以欣賞到多樣化的鳴蟲展品,並通過烈中同學的導覽解說,深入了解這些小小生物的生態特性和鳴叫方式。此外,展覽還包括了互動手作課程丶學習單填寫和有獎徵答等活動,為參訪同學帶來了豐富的參與體驗。

本次展覽舉行開幕儀式,與會來賓踴躍,烈嶼國中校長黃文華丶卓環國小校長楊杰頤丶西口國小校長劉界宏與何浦國小主任李卓恩、烈嶼國中榮譽會長李良財等人,活動由展覽的主要推手李卓恩開幕致詞,並提到本次展覽是由廣達文教基金會辦理的游於藝計畫所推動,而且是首次跨海來到烈嶼,同時也要感謝金門縣政府教育處的大力協助,得以在烈嶼學區展出,而這樣的展覽與計畫推廣,其目的就是實現藝術平權丶文化均富的目標。

廣達文教基金會在此次展覽提供展品,而烈嶼國中的師生合作則扮演關鍵角色,在佈展籌劃與導覽設計中,把握學生展能原則,讓學生可以發揮所學,更可以獨立導覽與帶領手作課程,打造了這場精彩的展覽,並將藝術和科學融合在一起,為參觀者提供了一次獨特的寓教於樂的學習體驗。

本展的目標是實現藝術平權丶文化均富,讓每個人都能夠接觸和欣賞藝術的魅力。這次鳴蟲特展於烈中成功完成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更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將藝術帶給更多人,並促進文化的均衡發展。

烈嶼國中校長黃文華表示,感謝廣達文教基金會與縣府教育處的幫忙,這場鳴蟲特展為烈嶼學區師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觀察和了解鳴蟲的生態,他們不僅增加了對自然世界的認識,同時也開拓了對藝術和科學的理解。更要感謝本校吳慈慧老師與沈世寅組長兩位師長的帶領,讓本校同學能在這次展覽上展現出學習成果與自信,使本校同學們大展所學。

金蘭藝曲 唱響和平823砲戰65週年音樂會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紀念823砲戰65週年,金門縣合唱團特別邀請來自宜蘭縣的「五十蘭愛樂合唱團」前來金門,演出時間6月9日 19:30,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希望藉由歌聲,傳遞和平的普世價值。

來自宜蘭縣「五十蘭愛樂合唱團」2012年,由宜蘭縣知名鋼琴教育家陳瑞娟老師成立,獲宜蘭縣政府評選為傑出藝文團隊,積極參與國內外各項合唱比賽及演出屢獲佳績,成為國內重要的優質合唱團。高老師接手本團後,除了參與全國合唱比賽,更積極擴展團員的視野。

五十蘭愛樂合唱團指揮高端禾老師出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多次出國參與音樂節與國際大賽,分別在義大利、德國、匈牙利的國際合唱大賽中奪魁,演出經驗豐富。《合唱無設限》發起人之一,與來自世界各國的作曲家合作超過40首當代人聲作品,期間更入選台灣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前十大製作。

鋼琴伴奏張絜宇老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研究所,主修音樂製作及產業行銷。劇本演出—安原良,其影視演出作品有~《走過愛的蠻荒》,導演王明台等9 部作品;劇場演出作品有—《掰掰見習生》,導演孫唯真等20部作品,廣受大眾的喜愛。

金門縣合唱團總幹事李素治負責整體團務運作。指揮是由現任金城國中老師李永舜,2016、2017年曾獲彰化美學館全國合唱比賽優秀指揮獎。鋼琴伴奏是徐元妤老師,現任金寧中小學音樂教師,長年致力於金門音樂教育的深耕,近年來已栽培多數金門學子考取台灣學校音樂系。另一鋼琴伴奏是李宣萱老師,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在校期間以鋼琴系第一名成績大學畢業,2019-2022曾擔任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金門縣各級學校鋼琴伴奏、歌唱比賽的評委。

金門縣合唱團原名「金門社教合唱團」,係由「金門縣社會教育館」(金門縣文化局的前身)徵召地方的音樂老師、愛樂人士等於1986年10月成立,1987年更名為「金門縣合唱團」,歷屆現任縣長皆為當然之團長,是金門縣文化局所大力扶植之優質團體。除積極於地區音樂活動之推展,寓教於全民,更踴躍投入兩岸三地的音樂交流活動,為金門的音樂藝術宣揚。

1999年6月9日至11日由陳水在縣長帶領前往新加坡,假新加坡宗親會館舉辦「金門心 •番薯情」音樂會宣慰僑胞,備受鄉親青睞,場面溫興感人。2006年7月15-26日參與廈門翠辦的第四屆世界合唱大賽,参與隊伍80餘隊,金門縣合唱團榮獲銀獎。也參與過第一及第三屆放歌海西合唱比賽,抱回無數的獎盃和獎狀。近年來更積極投入彰化美學館舉辦的全國合唱大賽,包括樂齡組、混聲組、男聲組丶女聲組、均獲得優異成績。亦經常受邀與蒞金演唱的合唱團隊同台高歌,秉持著「以歌會友增情誼,相互切磋求進步」

2022年10月22日,金馬解嚴30週年,本團特別邀請「高雄市大地合唱團」前來金門,假文化局演藝廳演出「解酸30~金聲有約音樂會」;11月12日「浯江」跨海結緣「葫蘆墩」,假台中市豊原葫蘆墩文化中心與「葫蘆墩愛樂合唱團」共譜 「解嚴30~聲韻傳情音樂會」希望藉由歌聲,傳遞和平的普世價值。、2023年1月7日邀請 「葫蘆墩愛樂合唱團」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辦~葫蘆墩與浯江的跨海情緣~聲情傳頌音樂會,場面溫馨感人,深獲觀眾好評。

金蘭藝曲唱響和平823砲戰65週年音樂會演出的曲目:
五十蘭愛樂合唱團獻唱曲目:
一、 無限蘭芽創作系列~烏石帆影,1. 那口井、2. 太平洋、3. 艷紫荊、4. 有風自南
二、 混聲四部合唱,1. Ana Tupa Tu (月光 )、2. 紅龜粿、3. 丟銅仔

金門縣合唱團獻唱曲目:
有混聲合唱:
三、 女生三部合唱~戰地的春天
四、 混聲四部合唱~夜哨
五、 男聲三部合唱~黃龍美酒
六、 混聲四部合唱~1. 烈士悼歌,2. 金門禮讚

時值八二三砲戰65週年紀念,金門縣文化局本於「和平無價,戰爭無情」的理念,企畫推動一系列的藝文活動,金門縣合唱團承傳文化大使的任務,努力以歌聲喚起大家對時代的記憶。我們了解好聽的歌聲是沒有敵我的,好聽的歌聲永遠令人懷念,金門縣合唱團希望借歌聲讓大家了解金門的過去與現在,用歌聲傳遞金門文化到遠方,到世界各地。在紀念823砲戰65週年的今天,金門縣合唱團特別邀請~「宜蘭縣五十蘭愛樂合唱團」前來金門,希望藉由歌聲,傳遞和平的普世價值。

光影情感交織-陳森照個展在金門燕南書院展出

[台灣新聞雲]記者金門現場報導

金門燕南書院「森情·微影」陳森照微攝影個展已經順利展開,展期至十月三十日,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欣賞。此次展覽為陳森照攝影師經過三年疫情後在燕南書院的首次個人攝影展覽,展出了他多年來精心拍攝的攝影作品,展現了他對攝影藝術的熱愛與堅持。

陳森照透過攝影的方式,將瞬間凝固,呈現出視覺美感和情感觸動。他的作品以紀錄金門的過往與現代的凝結為主要特點,透過多年的攝影探索,呈現出屬於自己真正的攝影風格。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再平日前率領副理事長羅愛國、常務監事陳奕紘、秘書長石莉安、理監事楊詩傳、蔡遠進、魏本嵢、陳國源等及來自美國和台灣來金門旅遊的攝影家一行,前往觀賞陳森照此次展覽。

楊再平說陳森照也是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的理事,去年剛獲得美國AECA教育文化聯盟國際攝影教育督導師認證,也取得台灣攝影家交流協會高級攝影師及德藝雙馨金像獎、中華民國FAI創藝攝影學會一級攝影師榮銜,此次個展展出的作品令人驚嘆不已,其中金門風獅爺純樸影像,福建土樓的作品深受大家的喜愛與觀賞,也在作品中呈現出攝影的魅力和多樣性。

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講師魏本嵢也是閩南文化協會理事,他對攝影師陳森照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要不斷推廣攝影藝術,讓更多人感受攝影帶來的美好。此次展覽將為金門攝影愛好者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相信會有更多的觀眾前來欣賞和體驗。

「森情·微影」陳森照微攝影個展的開展是金門文化藝術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陳森照多年努力的結晶。希望更多人能夠前往觀展,感受攝影藝術的魅力與力量。

2023小小市民跳島巡迴音樂會6/3登場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由教育部指導,金門縣政府教育處主辦的「2023小小市民跳島巡迴音樂會-林旺三部曲」,將於112年6月3日(星期六)晚間7點至9點於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演出,並於晚間6時30分開放免費入場,歡迎大小朋友們闔家前往聆賞。期望透過文學、美術及音樂的跨領域結合,帶領孩童認識繪本文學,並透過將曲目改編成管樂團編制,使觀眾進一步了解管樂魅力,推廣音樂欣賞人口,邀請大家一同聆賞優雅的樂聲,並親身感受結合科技繪本動畫的磅礡演出。

為推動地方音樂藝術及美感教育,增進浯島美學涵養,提升縣民生活美學觀念,金門縣府教育處自107年起,規劃邀請「金鼎獎」得主金門縣籍繪本作家李如青老師及首屈一指具豐富經驗的「台北市民管樂團」來金與金門縣「青少年管樂團」進行交流演出,今年更是由中正國小管樂團帶來精采的暖場曲目,歡迎闔家前往聆聽,讓我們共渡美好的夜晚。

「看見G07考古發掘」教育特展開幕 探索桃園在地4千年文化與五代車站歷史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營光/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1)日下午前往桃園軌道願景館,出席「看見G07考古發掘」教育特展開幕活動。蘇副市長表示,桃園車站是他從小到大活動的地方,他很意外這裡保存了4千年前的訊塘埔文化的相關文物,也保留了自清代至現代共五代的歷史記憶,都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感謝捷運局與文化局攜手合作,一方面調整工程設計並將遺址元素納入設計,一方面依照考古審議委員會的決議,依不同的方式保留相關文化遺構,原物提取的部分並先行移置保護,同時蒐集施工過程中的照片與文化素材,促成本次特展,展示桃園捷運綠線G07車站考古發掘成果,讓更多民眾瞭解桃園在地歷史與文化資產的價值。

蘇副市長指出,G07車站的文化保存議題受到許多媒體關注,張善政市長在上任第一週即召集捷運局及文化局,針對如何在鐵路地下化工程中保留文化遺構及如何回應各界需求等進行討論,希望創造雙贏,並建立一個好的案例,作為未來文化教育的重要基礎。後續並由捷運局及文化局積極協助,與文化團體、文史專家、工程師進行溝通,成功讓施工單位華麗轉身為文化保存的倡議單位,讓公共建設與文化保存和諧並存。

蘇副市長強調,桃園車站是全台灣少數有五代遺址的車站,自清代劉銘傳時期興建桃仔園停車場,乃至現在使用中的桃園火車站臨時站,已歷經5次蛻變,其中第一代鐵道在台灣幾乎匿跡,而桃園G07車站出土的劉銘傳鐵道,就是多年來第一段出土的鐵道遺構,能夠將其保留下來,是桃園的驕傲,也是文化人的驕傲。因此,儘管文化保存工作讓捷運工程期程有些微耽擱、設計有部分需要調整,但為桃園留下最好、最美麗的文化資產與建設是大家共同的目的。 

蘇副市長也提及,他家就在復興路上,後院就能看到鐵軌和各種列車,他從小就喜歡研究各種火車,高中時到台北念書,更是每天搭乘藍皮平快車通勤,對於桃園車站有深厚的情感。「看見G07考古發掘」教育特展納入五代桃園車站的點點滴滴、內容豐富,誠摯邀請市民朋友到桃園軌道願景館看展覽,一起來聽桃園的故事、宣傳桃園的文化。

捷運局長劉慶豐指出,捷運局在捷運綠線G07車站工程施工中發見疑似考古遺址,目前已為列冊考古遺址。本次考古教育特展特別輸出1:5的大型考古挖掘照片,與館內原本展示的桃園驛模型相互對照,期待讓更多民眾瞭解桃園在地歷史文化遺留。捷運局也積極辦理桃園在地公民教育及學術討論,針對G07車站已成立設計諮詢委員會,就車站設計及保存活化等議題將進行充分討論,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廣納各單位意見,作為未來G07車站設計之參考,妥善保存文化資產。

彩虹村重新開放! 彩虹爺爺畫作結合在地居民共創 邀民遨遊繽紛世界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靖賀/台中報導

曾入選國際知名旅遊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世界的秘密奇跡」最值得探訪景點的彩虹村,每年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到訪,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自106年起逐年進行修繕,去年更編列420萬進行預防性加固,今年4月已完成驗收;另彩虹村原部分彩繪牆面遭人以油漆覆蓋,文化局也架設臨時保護牆,結合在地藝術家、師生、社區居民共同創作,即日起至6月30日重新開放免費參觀。

文化局表示,為提供安全的參觀環境,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自106年起逐年進行修繕,包括地基補強、屋頂維修、傾斜監控等,去年為進一步強化整體建物牆面結構,更編列420萬元進行預防性加固,工程於今年4月完成驗收;此外,彩虹村彩繪牆面原為彩虹爺爺黃永阜先生所畫,由於園區內部分牆面遭人以油漆覆蓋,故文化局架設臨時保護牆,並結合在地藝術家、學校師生、社區居民在保護牆上共同創作,組合成絢麗的鉤織藝術、彩繪畫作供遊客欣賞,讓彩虹爺爺的畫作與共創作品融合呈現多元藝術風貌。

文化局指出,彩虹村是世界級的景點,也是最美的畫布,目前園區內仍有彩虹爺爺作品,這次透過在地居民的巧手及孩子們純真的筆觸進行共創,將黃爺爺素人藝術的精神傳承下去,開放後歡迎大家回到彩虹村,觀賞彩虹爺爺繽紛又充滿童趣的彩繪牆及更多不同的藝術作品。

當地里長閻新懃也開心分享,鉤織創作是許多在地眷村媽媽的共同回憶,聽到要為彩虹村創作,大家紛紛主動參與,加上在地的春安國小學童也共同創作童趣、可愛的彩繪牆,將社區的大小朋友凝聚一起,創造屬於大家共同回憶的彩虹村,令人感動。

指導鉤織活動的藝術家楊海茜老師也說,自己從小住在台中南屯的台貿五村,雖後來至外地求學,但對眷村仍有滿滿的回憶,藉活動回到彩虹村貢獻心力,覺得很有意義,希望大家觀賞時能感受到彩虹村滿滿的正能量。參加共創活動的大甲高中美工科主任林秋萍則說,雖然不是在地居民,但非常喜歡彩虹爺爺純真的畫作,帶領學生參與計畫,很高興能與彩虹爺爺及在地居民一同打造屬於市民共同回憶的彩虹村,也希望大家重新拾起畫畫的樂趣,到彩虹村傳承彩虹爺爺單純質樸的創作精神。

文化局說明,彩虹村即日起至6月30日重新開放,將利用這1個月聆聽遊客意見並吸取回饋,藉此評估調整與精進,待正式開放後帶給遊客更好的參觀品質。園區巷內空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放(每週一休園維護);園區為單一出入口,參觀民眾請由彩虹藝術公園廣場入園(嶺東南路旁),相關資訊也可至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antunRainbow)查詢。(5/31*8)*文化局

112年花蓮縣美育交流學會會員聯展

[台灣新聞雲]記者 鄭淑惠/花蓮報導

花蓮縣美育交流學會成立於111年2月,集結多元藝文人士。本次展覽作品包含書法、國畫、攝影、油畫、水彩、多媒體、西畫、烙畫、棉紙撕畫、押花、纏花、拼布、糕點、手工皂、植物(藍)染等,內容琳瑯滿目,共有80餘件作品,是一場呈現多元藝術品的精彩展出。經典佳作讓大自然的美,透過藝術賦予多元的內涵來呈現,本次展覽以每位藝術家專長提供佳作,令人激賞。

展出者不乏在地吉安鄉藝術家,如退而不休校長賴世豪,其精通書法、國畫、水彩等,仍從事藝術教學且桃李滿天下。西畫家馬雅麗來自湖南,定居吉安鄉二十餘年,以花蓮人自居,其彩筆畫盡花蓮本地風情人物。二度榮獲洄瀾獎大師黃玉英,擅長寫意花鳥山水等國畫,四十年來創作無數從未間斷。土生土長的理事長彭榮美,擅長押花藝術及手工藝。本次展出的創作者亦不乏各懷專才的吉安鄉民。

另邀請96歲書法名家劉鳴岐展出大作、書法家:姜秀琴、邱群祐、古皓文等各有風格。還有前花蓮縣美術協會理事長林閒書畫大作、前花蓮縣攝影學會理事長邱文顯攝影大作,並邀請榮譽會員烙畫大師翁瑞崇及棉紙撕畫名師許澄江老師共襄盛舉。

每位展出者的精心之作不勝枚舉。值一提的展覽創舉,會員黃湘涵今年五月下旬於韓國參加翻糖作品比賽,榮穫金牌獎,也於本次展出,因食品有保存性,欲一賭丰采者儘快近期來參觀,這是一場精彩可期的展出。本次展覽除實體展覽外,並於FB、粉絲專業網路展覽。

花蓮縣美育交流學會創立宗旨是培育藝術人材,今年度已開辦了木玫瑰創作、棉紙撕畫、國畫、素描與粉彩、水彩畫課程,將陸續開辦烙畫、押花、纏花等課程,歡迎大家一起來共學,推廣「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概念,落實生活美學普遍化。

本次會員聯展於6月2日在花蓮縣吉安鄉好客藝術村吉野藝文館展出;上午9點筆會、10點隆重開幕,理事長彭榮美敬邀各界嘉賓蒞臨參觀指導。

指導單位:花蓮縣吉安鄉公所、花蓮縣政府
主辦單位:花蓮縣美育交流學會
展覽時間:112年6月1日 至112年6月28日
展出地點:好客藝術村吉野藝文館
展出地址:花蓮縣吉安鄉中山路三段477號

給你最美的祝福聯合音樂會

[台灣新聞雲]記者 鄭淑惠∕花蓮報導

在這茉莉花開時節的初夏夜晚,花蓮縣立教師合唱團與花蓮縣立秀林國中合唱團,即將於6月9日晚上7點30分於文化局演藝廳,獻上一場「給你 最美的祝福」聯合音樂會,這是老師與學生最美的相遇。

「給你 最美的祝福」音樂會,由花蓮縣立教師合唱團與花蓮縣立秀林國中合唱團聯合演出。花蓮縣立教師合唱團,成立至今將近三十年,由留美多年鑽研合唱指揮與鋼琴伴奏的東華大學音樂系教授彭翠萍擔任指揮,團長是東華大學附設小學校長鮑明鈞,伴奏為目前就讀東華大學主修鋼琴的同學唐維汝。

花蓮縣立教師合唱團目前團員有四十餘位,成員由原來的在職教師與退休的老師組成,近年來加入許多來自各行各業愛好合唱音樂的朋友,每年除了例行年度表演外,並與縣內各國中、小或社區合唱團隊,甚至邀請縣外優秀合唱團隊,遠道前來花蓮參與聯合演出。

花蓮縣立教師合唱團|記者 鄭淑惠/攝影

秀林國中合唱團,是一支享譽合唱界的天籟,靈魂人物的指導老師簡正雄於1982年創立組團以來,不斷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也盡心培養優秀的合唱團員,全力積極參與全國鄉土歌謠及女聲合唱比賽,不但年年獲得佳績,並且多次榮獲最高榮譽特優獎。

秀林國中合唱團將原住民音樂帶入藝文殿堂,並於文化傳承做出卓越貢獻,在全國音樂比賽歷史佔有一席之地。目前秀中合唱團的指揮為東華大學音樂系畢業的陳俊宇,在其指導下,表曲目更加多元,邁向更高的境界。

花蓮教師合唱團: 指揮|彭翠萍 伴奏|唐維汝
秀林國中合唱團: 指揮|陳俊宇 伴奏|黃崇維
音樂會表演曲目:
一、 花蓮教師合唱團:
●小時候住過的地方
● 為要尋一個明星
二、 秀林國中合唱團:
● 無條件的愛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三、 花蓮教師合唱團:
●一剪梅
● Chindia
四、 秀林國中合唱團:
●Come to me,O my love
● Why we sing
五、 花蓮教師合唱團:
● Sunrise Sunset
●Walking in the Air
 Memory
六、 秀林國中合唱團:
●祝福
● 花樹下
● 歡樂舞曲(太魯閣族語演唱)
●感恩祭之歌(太魯閣族語演唱)
七、二團美聲大合唱:
●Music speaks
●我親愛的朋友

親愛的朋友,一首好歌、一句問候、一聲祝福,曾經深深的溫暖了你我的心。這將是一個充滿感動與溫馨的夜晚,讓觀眾感受到太魯閣族文化的獨特風情,也有中、英文歌曲的抒情與浪漫。歡迎喜好音樂的您於6月9日晚間7:30前。前往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陶醉在這場精彩可期的音樂會。免費索票自由入座,

索票地點:
★花蓮縣文化局臨時圖書館(03)8227121 #506花蓮市文復路6號
★文暉文具行(03)8332065花蓮市中正路193號
★功學社(03)8353090花蓮市中山路475-3號
★育樂社(03)8322564花蓮市博愛街80號
★政大書城(03)8316019花蓮市中山路547號3F
★ 美育音樂教室(03)8569002吉安鄉建昌路三巷37號
★聲子藝棧(03)8324517花蓮市博愛街199號

唐代壁畫首度航向浯島今5/30開展 盛世壁藏金門再現唐人風采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深受台灣各地觀眾喜愛的「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二部曲」,將於今5月30日至6月16日,首度跨過台灣海峽在金門縣文化局展覽場開展。

展覽精選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五十幅壁畫,介紹唐人日常。難得的是,其中首次展出唐著名宰相韓休墓近年研究與修復成果。

金門古稱浯洲。唐曾設牧馬場,陳淵奉命前來墾拓,對金門深具貢獻,被後人尊為「開浯聖王」。當年為儲存牧馬水源,堆建區隔海與湖的要地「埒牆」,沿用至明末並保留迄今,是金門與唐代淵源的實證。古人應對環境的智慧令人讚嘆!此次展覽同樣洋溢著唐人巧思,留待觀眾到場體會。

展覽由主辦方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與金門縣文化局、國立金門大學通力合作辦理。除精彩展覽外,並規劃文化講座、漢服體驗、壁畫臨摹、曲水流觴、代表色票選、AR拍照、手機解謎遊戲等活動。每日下午14點導覽,公益展覽,免費進場。

相關資訊,請洽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或致電02-2706-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