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消防安全

金門消防局111年度義勇消防組織評核 民力有效運用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消防局依據「義勇消防組織編組訓練演習服勤辦法」第 23 條規定,訂於 112 年 3 月 12日、18日及19日,實施 111年度義勇消防組織評核工作,藉以落實義勇消防組織運作,提昇協助消防救災效能,以激發義勇消防人員團結心與榮譽感,並達成強化消防救災,有效運用民力之目的。

為了提升參與率,本次評核由各單位自行選定假日及夜間,利用便於參與及配合之時段,對各義消分隊展開評核,由代理副局長林俊擔任評核組長、金門縣義勇消防總隊總隊長顏章團擔任副組長,組員則由科長董必文等 10 餘人擔任,各單位為了取得佳績,皆主動利用休息時間前往並練習相關抽測內容。

消防局表示,評核內容包括:編組狀況、訓練情形、協勤情形、裝備器材操作及維護情形、團隊機制發揮情形及其他社會服務事項、監督管理情形及創新作為等 7 項;評核過程中,由消防局代理副局長林俊抽出 5 名成員,透過中華電信的「emome」系統或分隊實際使用之聯繫方式(例如LINE群組等),發出簡訊或訊息,收訊者如無法到達現場測驗必須打電話回應,否則團隊就會被扣分,另由所有成員之中抽出3名,中籤者必須操作被指定消防器材及各項救災技能,並分別由消防局各業務科指派專業教官進行測試:防宣分隊抽測住宅火災及電器火災防範宣導等專業知識、台風及口條,鳳凰分隊抽測到院前緊急救護之CPR、口鼻咽等單項技術操作,救生分隊則測試船艇發動、保養與簡易故障排除與潛水定標等。

金門縣消防局表示,為配合今年10月份內政部消防署所舉辦之「全國義勇消防人員體技能交流活動」之競賽項目,義消分隊抽測項目首次調整內容為火災搶救連續動作,分別為消防衣著裝、搬運破壞器材、托拉水帶、搬運假人及強制破壞(搥擊機),每位義消操作人員均能於穿著全套個人防護裝備(含空氣呼吸器)之情形下完成測驗,且各單位無不卯足全力,除了強力動員使得本次出席率非常高之外,測驗過程不時有團隊吶喊等充滿向心力的表現,均獲得在場評核人員極力讚賞。

消防局局長呂英華表示,期望藉由此次義消業務督導評核工作,所進行各項勤業務指導及經驗傳授,相信對日後執行各項消防勤業務工作之推展將更為精進落實,俾能提升所屬外勤單位義消人員各項管理工作之效率,並提升更優質之消防服務品質。

金門消防局啟動清明專案 環保小金爐預防火災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清明節將至,消防局呼籲「自己家園自己保護」,遵行「四不二記得」口訣:『「不」亂丟菸蒂、「不」亂燒雜草、「不」飛揚冥紙、「不」燃放鞭炮、「記得」熄滅餘燼、「記得」收拾垃圾』,若發現火災發生請立刻撥打「119」電話報案,共同防止墓地火警發生。

金門縣消防局自112年3月20日起至4月5日止為期17日啟動「 112年度清明期間消防安全整備執行計畫」,辦理轄內公、私有墓地消防演練,加強轄區清明巡邏警戒及防火宣導等作為,提升民眾防火觀念,藉由公墓巡邏及宣導民眾祭祖掃墓應注意事項,達到預防墓地林野火災的目的。

消防局第二大隊大隊長陳國瑋、副大隊長董紀瑋,於3月19日消防局至金沙分隊辦理義消評核時機,協調金沙義消分隊分隊長李應文及幹事林銘凱,於清明期間動員義消勤協,並督導所屬金沙分隊執行清明專案,結合在地商家「長合餅舖」提供使用完的麥芽空桶,回收利用自製環保小金爐及提供水袋,提供民眾在私墓焚燒金紙時使用,以降低墓地火災發生。

大隊長陳國瑋也藉此呼籲,為避免清明期間墓地火災憾事發生,民眾掃墓時務必遵行「四不二記得」,妥善處理火源,共同維護「自己家園」。

桃市消防局義消救護評比 王明鉅副市長感謝義消無私奉獻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營光/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今(19)日前往市府消防局訓練中心暨防災教育館,出席「112年度救護義消救護技術評比暨108-111年有功人員表揚」。王副市長表示,消防同仁不僅要救火救難,緊急救護也是重要的勤務,尤其疫情期間同仁更為辛苦,去(111)年緊急救護勤務量高達11萬7,251件,平均每天有320件救護案件,相當驚人。王副市長今日也特別表揚16名協勤的救護義消,並肯定其中有多位義消卓越的救護表現堪稱世界級水準,成功挽救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市民生命,他也期許桃園在消防及義消同仁的努力下,成為既溫暖又安全的城市。

王副市長指出,在救護過程中,不但要有見義勇為的心,更需要熱情、活力及充分的知識,而桃園市「旁觀者CPR」執行率居於六都之冠,代表桃園市民願意投入協助急救,展現見義勇為的精神;此外,消防局去年度載送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的患者,恢復自主心跳且康復出院人數達117人,他對此感到於有榮焉,也感謝救護人員無私的奉獻。

王副市長談到,過去他身為醫師,長期與消防界、醫界同仁並肩作戰,深刻瞭解消防同仁執行緊急救護勤務的辛勞,也感謝醫師的努力與指導,讓消防同仁救護技術愈做愈好。而桃園市消防局也將持續充實救護裝備器材,例如:骨針、影像式喉頭鏡、無線手持超音波系統、自動心肺復甦機等器材,讓救護義消大隊同仁充分發揮能力,展現見義勇為的精神。

王副市長指出,桃園市義消救護大隊成立以來,目前有264名救護義消人員,包括有3位醫師、9位高級救護員、47位中級救護員、205位初級救護員,持續展現救護活力與熱誠,提升急救成效。王副市長也預祝各分隊同仁在今(112)年的救護技術評比中爭取好成績,並實際運用於救護場合。

王副市長今日也一起示範實施心肺復甦術急救(CPR),並頒發表揚狀予各分隊有功義消,感謝他們在108年至110年間,支援消防局OHCA救護勤務,協助搶救患者成功康復出院。王副市長也肯定桃園防災教育館內設施完善,可讓各年齡層學生在此體驗災難環境,學習應對方式,並從中瞭解消防同仁如何救火救人,深具防災教育意義。

消防局長龔永信表示,「112年度救護義消救護技術評比」分為初賽與決賽,初賽共66組132人參賽,決賽則由初賽中擇優12組24人參加,其中初賽以QCPR模型來進行,透過與軟體連線即時監測操作者的按壓深度、回彈、速率及通氣量等數值,並有完整的成績回饋,使評比更加嚴謹;決賽則運用消防局救護模擬情境教室,以投影實際場景融合模擬假人與情境考題,使參賽者如臨真實救護現場,考驗選手的基本功與臨場反應,並由4位醫師擔任評審,以專業態度給予救護義消指導,建立高品質的競賽標準。各項賽程除了考驗各組別的專業能力外,也考驗彼此間的合作默契及指揮者的領導能力,藉此凝聚救護義消向心力。

今日包括市府消防局長龔永信、義消救護大隊長蕭雅文、各分隊義消同仁及醫療指導團隊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金門8樓以上建築物公安3/24、25日辦理講習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8樓以上建築物自本(112)年度起納入公安申報,為提升集合住宅及強化建築物公共安全,金門縣府於3月24、25日在縣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辦3場「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暨公寓大廈業務講習會」,期望藉學術交流面向,為建築物公共安全與公寓大廈管理提供新思維,歡迎金門縣各類營業場所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從業人員、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昇降設備管理人及一般民眾報名參加。

課程將由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新北市政府法制局、臺南市政府工務局、台灣建築物公共安全協會等單位之先進提供實務經驗分享,並就建築物公共安全申報、建築物消費安全與消防安全、公寓大廈管理業務、建築物昇降設備等實例深度解析,藉以提升相關災害應變及預防能力,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報名表請至「台灣建築物公共安全協會」網站下載或本府建設處領取,如有相關問題可逕洽「台灣建築物公共安全協會」電話(02)2737-3900羅小姐或本府建設處(082)318823#62344 承辦人:楊子譽。

金門消防局組訓提升車禍救助能力保障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因疫情逐漸趨緩,國內旅遊景氣回溫,許多旅客遊金時以租車代步,常因路況不熟悉發生交通事故,為守護民眾安全,金門縣消防局第二大隊於今(14)日在金沙分隊後方訓練場地辦理車禍救助大隊組合訓練,利用「簡單」、「安全」、「效率」、「空間」、「穩固」等五原則及「以人為本」的信念來操作全流程,有效提升消防員車禍救助能力,強化消防局車禍救助能量。

消防局指出,演練模擬情境為金門縣消防局金沙分隊後方道路發生交通事故,一民眾遭車輛撞擊壓困車底,另一民眾夾困於堆疊的車輛中,且車門皆已變形無法開啟,民眾發現立即向119報案請求救援。

演練依照車禍救援通用流程(FAST SMR)[一、評估現場環境(Fast evaluation),二、建立作業區域(Area),三、車體穩固(Stable),四、接觸傷患(Trauma/Triage),五、開創空間(Space),六、傷患脫困(Movement),七、現場復原(Recovery)]進行,消防人員利用枕木、墊塊、棘齒輪束帶、支撐柱執行車輛穩固作業,並用手搖式千斤頂將車體頂起及各式破壞器材破壞車體,順利協助傷患脫困,整個演練過程詳實逼真,猶如真實救災現場一般。

消防局第二大隊大隊長陳國瑋表示,依金門縣警局統計資料顯示,今(112)年1至2月份交通事故共發生231件,造成2人死亡、177人受傷,藉此呼籲道路使用人要養成遵守道安規則的習慣,消防人員未來亦將持續秉持縣長「勤政親民」之態度,勤勉於消防各項教育訓練工作,以提升同仁消防專業技能,保障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民宅火警 一人受困 打火兄弟救援順利脫險

[台灣新聞雲]記者謝志明/花蓮報導

花蓮市富國路傳一起住宅火警,一位民眾受困屋內待救,消防局獲報後立即派遣自強、花蓮、仁里分隊車組共計11車17名人員前往現場搶救,順利將受困民眾救出,安然脫險。

發生火警的民宅為3樓RC建築物,其一樓竄出大量濃煙及火勢,消防局自強分隊趕抵現場人員立即出水搶救及人命搜救,並於1樓後側救出受困民眾,評估其生命徵象穩定並無大礙,而現場火勢在警義消合力下迅速撲滅,隨即進行排煙及殘火處理

至於起火原因刻由消防局火調人員調查。花蓮縣消防局呼籲,爐火烹調時務必做到人離火熄,使用爐火烹調時避免離開現場,若須離開現場,應確認爐火是否已關閉。避免爐火被風吹熄,或被溢出的湯汁澆熄,造成瓦斯外洩。若有聞到瓦斯味,應將門窗緩慢小心開啟保持通風,不可開啟或關閉電器開關,避免氣爆意外。

金門防救災緊急通訊表現獲內政部100分評價

[台灣新聞雲]特派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111年7月至12月內政部「防救災緊急通訊系統維運及考評規定」評比,在全國各中央單位暨各縣市政府中,獲評100分佳績。

內政部針對中央各橫向機關、直轄市、縣(市)政府及所屬橫向機關、鄉鎮市(區)公所等,配置防救災專用緊急通訊設備,透過自主檢核測試、辦理教育訓練、定期測試,使各機關熟悉相關衛星通訊設備之使用操作要領。藉由定期測試及故障報修之紀錄,且配合不定期之實地訪測,來檢測各機關之工作執行績效,並檢討相關策進作為、促進整合現有防救災緊急通訊資源,以達到降低災害風險、強化防救災緊急通訊應變能力之目的。

金門縣防救災緊急通訊設備配置單位計有消防局、衛生局、環保局、警察局暨各鄉鎮公所,除內政部消防署定期測試外,金門縣每月定期辦理所轄單位自主測試,以強化災害發生時,能有通暢之連繫管道,洽請中央或相關單位支援。防救災通訊設備首重平時之維護,強化操作熟悉度,本縣各單位依評核項目之期程積極辦理,落實評核目的之達成。

金門縣消防局局長呂英華表示,對於防救災工作積極督導,防救災專用緊急通訊設備的定期測試、自主檢測、教育訓練及故障報修等辦理事項之各項簿冊及紀錄是非常重要的,如此才能確保災害發生時通訊不中斷,此次在消防局、警察局、衛生局、環保局及各鄉鎮公所相關設備承辦人員、代理人員、主管人員配合及努力下,展現全縣團隊精神,方能榮獲如此佳績。

行政院災害防救業務年度訪評 金門縣再獲離島分區第一名殊榮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行政院日前公布去(111)年度災害防救業務訪評成果,金門縣在內政部、國防部、教育部、經濟部、交通部、衛生福利部、環保署、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及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等20個中央部會評核項目中,獲得共計18項優等及2項佳等的優異成績,不但持續蟬聯離島分區第一名,優異的成績也在全國22縣市中名列前段班,可見金門縣執行災害防救工作各項成果與創新作為深受行政院暨相關部會評核委員一致的好評與推崇。

為加強災害防救工作推動及執行,落實督導考核,行政院每年訂定「災害防救業務訪評計畫」,由中央災害防救業務相關部會聯合督導地方政府災害防救工作辦理情形,並採「現地訪視」及「聯合訪評」方式辦理。金門縣去年度現地訪視經選定由烈嶼鄉公所辦理,行政院災防辦主任吳武泰及衛福部社救司司長蘇昭如,率領中央評核團隊遠赴烈嶼鄉公所,就收容場所規劃整備及災害防救業務工作執行情形進行訪視並聽取業務簡報,烈嶼鄉公所由秘書洪國棟全程主持受評,金門縣府方面則由消防局、社會處、教育處等災害防救業務相關局處同仁及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協力團隊銘傳大學與會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

金門縣消防局表示,聯合訪評部分行政院劃分離島三縣為E區(離島分區),去年也是自107年以來,聯合訪評睽違4年再度移師金門舉辦,由金門縣政府擔任主辦單位負責規劃評核流程、場地租用、交通接駁、展場佈置、膳食供應、人員接待及協調聯繫等事務。行政院災防辦主任吳武泰擔任帶隊官,帶領中央災害防救業務相關部會評核委員考評離島三縣災害防救工作執行成果,各縣災害防救業務相關局處同仁均出席受評,並藉此機會相互交流、觀摩學習防救災工作經驗,共同提升防救災能力、開拓防災新視野。

消防局局長呂英華表示,近年來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之下,各種天然或人為災害都朝向「規模不可預測」、「災害型態複合」及「死傷超出預期」的趨勢發展,而「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一直是近年執行災害防救業務的主要原則,因此強化政府機關防救災整備及災害應變處置作為,並加強與民眾的風險溝通,一直是縣府持續努力的重點工作項目。

金門縣政府防救災團隊在去年度災害防救業務訪評充分展現防救災軟實力與累積多年的成果,贏得中央各部會評核委員一致高度評價,持續蟬聯離島分區第一名,有賴承辦單位消防局、相關業務局處及友軍夥伴的共同努力與合作,值得大力讚揚。縣府也將藉由中央評核委員所提出的寶貴建議及觀摩其他縣市災害防救工作執行情形,持續加強推動各項防救災工作,有效落實平時減災、整備與災時應變處置及災後復原等各項措施,以保障每位縣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防災教育 防災教育人員赴日交流

[台灣新聞雲]記者林偉志/新北報導

為提供台灣第一線推動防災教育教師參與國際交流機會,由各縣市政府及各特殊教育學校推派計26名教師與行政人員組成交流團,於3月5日至9日前往日本京都市與神戶市,與當地紀念館、研究中心、中小學校、特殊教育學校進行交流與經驗分享,並展現台灣推動防災教育成果。

教育部說明,全球性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傳,災害發生樣態也越趨複雜,教育部推動以判斷原則取代標準答案之防災教育觀念轉變,並建立校園災害管理評估體系做為推動防災校園核心架構,近年來持續輔導與挹注資源強化各縣市防災教育輔導團與運作組織架構,納入幼兒、特殊教育領域專長教師為輔導團團員,以完善各縣市政府防災教育輔導團組織量能。教育部表示,藉由本次參與學習與經驗交流的過程,紀錄當地政府政策推行各項措施及學校推廣防災教育成效,未來返國後轉化所學知識與做法,運用於實際所需,提升自我防災教育推廣能量。

各縣市政府及各特殊教育學校推派計26名教師與行政人員組成交流團
各縣市政府及各特殊教育學校推派計26名教師與行政人員組成交流團

本次國外交流活動規劃拜訪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中北英一所長、渦岡良介副所長及矢守克也教授,探討國際防災教育推動現況,及參觀宇治川開放實驗室各項洪水災害研究設施,並參訪宇治市立黃檗學園、京都市立下京雅小學校及京都教育大學附屬特教學校,了解日本各學習階段學生防災演練之項目與學校建物配合防災避難規劃及設施整備觀摩等,並與日本學校校長及教師就防災教育操作推動的經驗進行交流,以實際了解學校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等災害管理措施與應變作為。此外,交流活動將拜會京都市教育委員會,雙方會晤將以座談會方式進行交流,並將探討防災教育政策方向、實行策略,以及政府、學校與地方之間合作與營運模式。

日本與台灣同屬天然災害頻傳的國家,教育部近年持續辦理防災教育國際研討會,邀請日本學者與台灣基層教師以視訊方式進行議題交流與討論,汲取國際推動防災教育經驗外,並透過雙方交流訪問之方式,深化兩國防災夥伴關係,期透過各項積極作為,了解日本人文社會與災害防救經驗,並納入幼兒、特殊教育、原住民族、防災青年等議題,加深、加廣學校教師防災知能,以提升學校面對災害的應變能力,實踐防災教育扎根深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