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環境保護

響應世界水獺日 守護慈湖水獺棲地與獺共存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為響應一年一度「世界水獺日」活動,金門縣政府攜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日前在慈堤海岸舉辦淨灘活動,以「獺淨海灣!與獺共存」為主題,喚起大眾對水獺棲息環境議題的關注,實際感受環境污染問題,同時更要付諸行動。

歐亞水獺是唯一一種棲息在台灣的水獺,過去在台灣本島有零星的發現紀錄,但目前僅能在金門見到牠的蹤跡,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歐亞水獺喜歡棲息在坡度較缓的水岸植生帶,金門地區溪河、湖庫與海岸相連的特性,正適合水獺於不同棲地間穿梭,我們關注水獺,透過淨灘等等保護水獺棲地的具體行動,聚沙成獺,將乾淨美麗的海岸棲地與野生動物共同分享!

研究團隊透過持續的調查與追蹤,發現慈湖、雙鯉湖濕地的水獺族群曾經多次往來烈嶼之間,為水獺族群在金門西半島重要的連接水域,游泳能力極強的歐亞水獺,習慣於夜間出沒活動,因此海灣上的垃圾、漁網漁具等廢棄物,可能會使牠們受傷及受困,為降低此意外之發生,擇定「慈堤海灣」為本次活動地點,邀請50位民眾一同加入棲地環境保護行動,還給野生動物一個乾淨的棲息地。

因地形及地理位置條件受限,讓海岸垃圾收集與清運極為困難,參與夥伴共同清理出25袋(約142.5公斤)垃圾,其中約11.7公斤屬資源垃圾、約130.8公斤非資源垃圾。非資源垃圾以保麗龍為大宗約20公斤,不乏來自對岸沿海蚵架,及漂洋過來的寶特瓶、利樂包及漁網漁具等廢棄物。

建設處表示,歐亞水獺保育已推行多年,若想對歐亞水獺有更進一步認識,可搜尋獺足金門YOUTUBE頻道,內有許多水獺影像紀錄及知識分享短片,為提倡民眾對保育類野生動物關注,倘民眾有發現傷病之水獺個體並通報縣府前往救援,且經查核確實非蓄意傷害及捕捉行為,將核與5千元獎勵金;另如發現路殺或死亡之水獺,立即通報縣府,將核予優先通報者2千元之水獺死亡通報獎勵金。

陳福海關心廚餘堆肥場處理向環保署爭取補助5,179餘萬元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縣長陳福海日前前往金沙鎮大洋資源循環中心關心金門縣廚餘回收運作與處理現況,同時巡視廠內環境空間與設施設備,感謝全體清潔人員的辛勞,讓廚餘變成堆肥使資源再利用,也感謝鄉親配合垃圾分類,讓金門縣垃圾中含廚餘類比例是全國各縣市最低,廚餘回收成效卓著。

陳福海對於廚餘場實際操作,以及堆肥產品後續運用表示肯定,垃圾變黃金,廚餘從垃圾轉為可再利用的有機栽培介質,不僅能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可將有機肥料推廣金門有機農業,打造金門的大健康產業,同時可達到資源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目標,也希望環保局能再優化處理設施與作業環境,並邀請各個社區觀摩資源處理的過程,製作大型看板進行宣導,讓鄉親能將垃圾與廚餘分類落實於生活中,以體恤辛勤的工作者。對此,環保局表示日前皆有安排學校進行參訪,透過孩童親身感受廚餘回收處理的過程,返家後能夠呼籲親友落實資源分類。

環保局表示,金門縣以往採用傳統堆肥方式,每日量能僅能處理5噸,並需不時翻堆促其醱酵,約3~6個月後,方可成為土壤改良劑,但因作業產生臭異味,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品質,另因堆肥成品品項不佳,民眾不喜歡使用,造成產品去化困難。為解決金門縣廚餘堆肥場處理量能不足、降低異味及因應場房、設備老舊等問題,縣長陳福海提及可多與行政院環保署接觸,有關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可編列預算,對應符合中央環保署的相對計畫,逐年將設備建構完整;同時機器的定期保養與維修也是一筆開銷,每天處理大量資源回收等垃圾,機器一旦出現故障,可能就會造成環保上的問題。

環保局表示已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爭取補助5,179餘萬元,於大洋掩埋場內建置廚餘高速處理設備、空氣污染防治設施及堆肥場改善、擴建工程,大幅減少廚餘發酵時間及提升堆肥品質,降低處理過程產生的臭異味,改善堆肥廠環境衛生問題,目前每年可產製一千餘噸有機堆肥,供在地鄉親領取,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未來會再積極向環保署提列相關計畫,逐步朝向永續發展。

自106年9月起實施垃圾進場檢查及破袋查核,在大家的努力與配合下,實施前後垃圾減量4成以上,資源回收率提升,廚餘回收量增加1倍以上,且垃圾中含廚餘類比例已降至3.25%,是全國各縣市最低,受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其他縣市肯定,大幅減少需焚化處理的垃圾量,降低垃圾處理壓力,更節省每年上千萬元的垃圾處理費用。

金門迎城隍自備環保杯打卡及資源回收5/30兌換活動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2023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己於5月6日揭開序幕,文化觀光季為期將近一個月,由一連串的宗教、文化及特色觀光系列活動接力登場,而重頭戲「浯島城隍遷治343週年巡安繞境」就在5月30日(農曆4月12日)正式舉行,環保局於當天112年05月30日(二)下午1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於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前方設立「金門迎城隍 回收佑平安」宣導攤位,舉辦「資源回收換好康及自備環保杯打卡送好禮。

金門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將傳統宗教祭典結合在地文化與觀光,以不斷創新的型態,延續金門城隍文化三個世紀以來的香火,因此除了金門當地民眾也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匯聚在這片土地上。爰此環保局為了能將環保意識深植民眾心中,響應本次祭典盛會以及因應繞境活動產生大量垃圾與資源回收物,特別於城隍繞境好禮暨回收宣導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環保局指出當天之活動內容除了於金門縣黨部前設置攤位有環境衛生、垃圾不落地、資源分類回收宣導外,亦進行「資源回收物資換好康」活動,歡迎民眾當日將家中使用完畢之資源物資帶至現場,即可依資源回收物之項目及數量兌換宣導品(洗潔精、抹布、菜瓜布),每人限兌換5份,數量有限換完為止。其兌換標準為:廢可攜式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一台可獲得兌換宣導品2份;廢鍵盤2個、廢手機1支、手機座充或旅充4個、水銀體溫計1支、廢乾電池及鈕釦型電池1公斤、廢光碟片1公斤(約60片)、廢寶特瓶20個、鐵鋁罐20個、乾淨的紙容器及鋁箔包20個、高壓空瓶(瓦斯罐/殺蟲劑/髮膠/防曬噴霧/芳香噴劑)5個,可兌換1份宣導品。另外自備環保杯於攤位上拍照打卡就送金門限定設計款口罩一份(限量100份),不但減塑環保又健康。

此外在城隍繞境之時,環保局亦規劃繞境巡安路線定點回收設施,解決繞境民眾、遊客垃圾無處可丟的煩惱,並分為一般垃圾及資源回收二類,並由專人負責集中、管理避免使其成為髒亂點,並提醒民眾、遊客能確實進行垃圾分類及垃圾不落地,共同為環保盡一份心力,讓金門迎城隍活動宗教與環保兼容並蓄,長長久久更加發揚光大與圓滿,也讓金門環境更美好。

「金色水岸友善陸蟹生態廊道」守護行動起跑 產官學通力合作 護蟹回家

[台灣新聞雲]記者 彭嘉煒/新北報導

為改善淡水河口陸蟹因都市開發,生活棲息環境受侷限,於繁殖期移動路線受阻礙等問題,「金色水岸友善陸蟹生態廊道」守護行動,由新北市政府、產官學界及淡水在地居民的參與下起跑,共同為友善河口生態棲息環境,保護河川生態多樣性、推動永續環境教育,盡一份心力,守護行動配合陸蟹繁殖季於即將到來的世界環境日(6/5)前啟動,別具意義。

高灘地工程管理處張修銘處長表示,這次活動透過新北市河川流域治理平台,整合市府局處與長期投入新北市生態保育議題的荒野保護協會一起籌辦,為結合永續環境教育理念,也結合一直關注淡水河生態的竹圍國小,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一同護蟹回家。

張修銘也說「金色水岸友善陸蟹生態廊道」設置地點位於陸蟹活動熱點之一的淡水金色水岸自行車道3.2公里至3.4公里間,全長約150公尺,守護行動由荒野志工率領淡水區竹圍國小師生,及關心生態保育議題的朋友,共同將可拆卸活動帆布設置於自行車道兩側,作為陸蟹繁衍所需臨時生態廊道。配合陸蟹繁殖高峰季設置時間約半年,期間荒野保護協會及竹圍國小將持續觀察廊道設置後陸蟹活動情形,作為未來健全河川生態環境之參考。

荒野台北分會秘書林育輝表示,此次守護行動結合淡水竹圍國小師生,讓永續生態保育種子深入我們的下一代,相當有意義;廊道設置方式也邀請致力護蟹生態保育的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一同參與,共同守護我們居住的地球。

現場參與活動的竹圍國小林同學表示,淡水河紅樹林住著可愛的陸蟹,陸蟹們時常不小心爬到道路上,小小身體讓人們不易發現牠們,與同學們一起動手打造廊道,幫助陸蟹平安回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為鼓勵民眾參與護蟹活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也準備精美的紅樹林紙雕模型送給參與民眾作為紀念;另參與守護行動的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代表也強調淡北道路計畫中,已有妥善規劃陸蟹保護機制,未來也會持續觀察,共同維護生態。

張修銘也特別強調,此次守護行動全程設置的解說牌,都是由荒野、竹圍國小及高灘處共同打造,未來可讓來往的民眾更了解河口生態,及陸蟹棲息的情形。這次雖然只有短短150公尺,卻是集結公私協力齊心為陸蟹打造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一大步。

國立金門大學前進大膽島 全民國防環教淨灘護軍蹟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國立金門大學結合全民國防、環境教育、融合品德提升、主題特色等多元教育主軸議題,日前特舉辦全民國防大膽島環境教育淨灘活動,總計有40多名師生參與,未來仍會持續舉辦相關教學活動,以達全民國防及環境保護教育目的

金門大學表示,本活動感謝金門縣政府觀光處協助,與當地國軍官兵熱情接待,充分展現軍民一家的精神,參與活動學生穫益良多,本次活動不僅讓學生瞭解大膽島戰地軍事設施、歷史文化史蹟蘊含,學習勇士先賢們屹立海上戊守疆土,勇敢守護家園的精神,順利圓滿。

金大軍訓室主任許悠洋表示,活動可培養學生們面對未來各種內外環境變化,學習自立自強處變不驚、勇敢堅毅砥礪前行的能耐,克服生活逆境困難,從中啟發自我調適應變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珍惜愛護我們的家園,特辦理此次全民國防暨環境保護教育之旅。

許悠洋進一步指出,本次的活動,除體驗搭乘船舶登島,飽覽島上用心維護保存的軍事史遺設施、及特殊的戰地風光景致外,大家齊聚合影紀錄下美好的回憶,並集合眾人力量為我們的家園環境盡一份心力,不分你我大家動手進行淨灘,移除岸上漂流垃圾活動,讓美麗與潔淨留在這座「大膽勇敢」的島嶼上。

金大表示,本活動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首次舉辦全民國防教育校外教學的充電之旅,讓學生們體驗金門離島特殊珍貴的戰地觀光史蹟文化,使其更深刻體會應當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富饒、安居樂業的和平生活,因應國家未來情勢變化,凝聚全民守護家園決心,保國衛民人人有責。

空品智慧監測再創佳績 中市環保局獲「2023 Go Smart Award」肯定

[台灣新聞雲]記者 白峻峰/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環保局積極推動結合科技改善空氣品質,為拓展與世界其他智慧城市的交流及分享經驗與技術機會,去年10月以「台中市精進空品感測器物聯網發展計畫」參加「2023 Go Smart Award」國際競賽,在初審及複審過程中表現優異,成功晉級至決賽,最終成功獲獎。今(23)日市政會議由環保局長陳宏益獻獎給市長盧秀燕,盧市長肯定環保局的努力,獲獎十分不簡單。

盧市長指出,市府致力推動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理念,除精進空品外,環保局也推動「水管家協助事業自主管理放流水質」,由市府創新研發的水質感測器,有效、低成本,環保局去年輔導電鍍、金屬表面業安裝超過200家,該類行業達9成以上都有安裝,將持續推廣給業者使用。

環保局說明,該獎項由全球智慧城市聯盟(Global Organization of Smart Cities)主辦,為智慧城市及其利益相關者提供知識交流平台,並促進智慧城市間的合作發展,今年度該獎項共收獲來自11個國家、19個城市、43件參賽作品,其中有14件參賽計畫入圍決賽,並於今年1月16日透過線上會議方式參與決賽,最終於2月10日由舉辦方依據參賽計畫的報告內容、計畫跨領域性、潛在影響力、功能創新性及夥伴關係等評量要素,選取5名成為「2023 Go Smart Award」獲獎計畫。

環保局表示,盧市長任職至今不斷推動綠能政策,鼓勵市民節約能源,推行「藍天白雲行動計畫」解決台中市空污問題,不僅達到台中市各級校園周邊1公里內皆有空品感測器設置,提供師生等敏感族群能隨時掌握最新空品狀況,另結合「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針對空品感測器溫溼度數據,就台中市高溫熱區實施植樹綠化等降溫策略,達到「引風、增綠、留藍」的目標。

陳局長指出,隨著世界各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潮流,環保局將持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提升科技智慧環境監控效益,而空品感測器物聯網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其成效在近幾年也受到國內外各獎項肯定,顯示台中市已朝向成為一個更宜居且永續的友善環境智慧城市。(5/23*10)*環保局

環保署舉辦金馬澎離島廢棄物研討會交流學習凝聚共識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為加強離島地區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及朝向自主處理之目標精進作法,行政院環保署特於5月16日假金門縣金湖飯店舉辦「離島地區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及自主處理」研討會,邀請各縣市環保局及外縣市離島鄉鎮公所參加,並請專家學者及廠商分享技術資訊,相互分享廢棄物管理模式與處理經驗。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李健育表示,政府正積極推動垃圾燃料化、轉廢為能政策,但垃圾燃料化前提是要作好垃圾分類,把回收物和廚餘分出來,其餘的一般垃圾才能進行機械分選產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供工業用鍋爐等設施使用。李健育表示金門縣垃圾分類之成效是全國的資優生,所以在金門縣推動垃圾分選燃料化成功率極高,希望從金門做起,成為離島示範場。

本次會議離島三縣市(金門、澎湖、連江)分別對一般廢棄物處理及自主處理規劃進行說明,並邀請專家學者分享國外島嶼垃圾處理方式及國內推動垃圾燃料化現況,另邀請目前在國內其他縣市有操作實績之業者說明執行經驗。會議內容緊湊充實,將離島垃圾處理現況及面臨困境真實呈現,透過現場交流及國內垃圾破碎產製SRF案例之經驗分享,讓與會代表了解垃圾燃料化的合適條件及關鍵問題為何?做為後續推動計畫的參考及依據。

李健育指出一定要做好資源回收及垃圾分類,垃圾燃料化才有成功的機會,而且垃圾燃料化不僅是垃圾處理的曙光,亦是國際的趨勢,世界各國都有成功且正在運行的案例,垃圾處理的同時轉為能源化,達到循環經濟及淨零排放之目標,大家只要有心做一定能成功。

科技取締不法 亂丟垃圾難逃法眼

[台灣新聞雲]記者 劉艾琳/新竹報導

彰化縣環保局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亂丟垃圾!煙蒂垃圾隨手丟、隨地便溺、張貼小廣告,任何污染環境行為,只要電眼鎖定您,罰單馬上跟著來,當心口袋錢錢被消失。 

為了揪出少數「不經意」破壞環境的人,環保局特別於縣轄國道交流道、快速道路匝道、重要道路、溝渠堤岸及海岸沿線、公墓等偏僻易遭亂丟垃圾熱區,透過科技執法,運用移動式監視器全天候24小時錄影蒐證,以銳利天眼取締不法。另由熱心民眾提供拍攝隨意亂丟垃圾的車輛車牌影片之檢舉案,去(111)年累計759件,今年迄今已有395件。所有案件經查證屬實者,皆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規定,各處罰鍰新臺幣1,200元至6,000元。 

環保局統計,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第27條各款污染行為,111年裁處1,736件,罰鍰金額299萬8,200元,今年1至4月開罰532件、罰鍰金額75萬1,800元,再進一步分析發現,違規者設籍外縣市約佔4成。彰化古蹟名勝觀光資源豐盛,更位處南來北往交通樞紐,國道交流道、快速道路匝道常見就地解放隨地便溺者,導致環境髒亂,籲請有如廁需求遊客及駕駛人多加利用縣內多達千餘座管理單位用心維護,提供清潔高品質之建檔管理公廁。 

民眾亂丟垃圾總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有部分鄉鎮市定時垃圾收運點,民眾因貪圖一時之便,在垃圾車未到達或非清運時段,即將垃圾包隨意棄置;臨海地區及舊濁水溪堤岸道路,也是遭棄置垃圾熱點。環保局巡查也發現,在國1及國3交流道周邊、台76、台61上下匝道、台74甲等道路,常有用路人貪圖一時方便,上、下匝道停等紅燈時,喝飲料、嚼檳榔、吃東西,隨手搖下車窗往外亂丟垃圾。道路中央分隔島及路側垃圾不僅影響市容觀瞻,往來車流量大,清潔人員作業風險高,垃圾若是進入溝渠也會阻塞排水道,遇雨積(淹)水,影響通行,希望用路人多體諒第一線人員辛勞,垃圾妥善處理,出遊垃圾帶回家,家戶生活垃圾交付垃圾車,事業廢棄物務必委託領有許可清除機構。環保局也鼓勵民眾於發現污染環境行為時,立即以行車紀錄器、手機、攝影機拍下含車牌完整影片,向環保局提出檢舉,以裁罰手段,遏止污染環境行為,全民共同守護環境品質。

正聲環保永續親子活動 蔣萬安:北市朝2050淨零碳排邁進!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聖文/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0)日出席正聲廣播公司「永續NOW!是!」親子活動,利用假日時間讓親子一同體驗環保生活、永續發展議題。蔣萬安除詢問現場小朋友有關節能減碳愛地球的小常識外,也表示市府現正推動2050淨零碳排、北北基桃1200交通月票等政策,都是正朝地球永續發展目標前進。

蔣萬安在致詞時表示,他有三個孩子,跟現場小朋友一樣大,今天很高興看到這麼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來到大安森林公園參與如此有意義的話動,也謝謝今天主辦單位正聲廣播公司,親子活動以「永續」為主題,就是要告訴所有大朋友、小朋友愛護這個地球就要節能減碳,才能永續發展。

蔣萬安詢問現場小朋友,大家要做些什麼事,才能夠達到讓地球永續?有小朋友說要把垃圾分類,也有小朋友說要種樹綠、美化環境,也有小朋友說不要浪費電;蔣萬安也接著說,愛護地球,達到永續目標,是全世界許多國家與城市正在努力的方向,臺北市政府也一直正朝2050淨零碳排目標前進,不管是交通運輸、市內建築物規劃、綠建築推廣,以及鼓勵大家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方面都在持續努力中。蔣萬安舉例,他在第一次參加行政院會時就主動爭取北北基桃1200交通月票,提高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意願,希望小朋友也能一起響應,出門乘坐客運、高鐵、臺鐵、公車、捷運、騎YouBike等,儘量使用大眾運輸工具,這些都是未來北市府很重要努力推動的方向。

蔣萬安也希望小朋友不管在家裡、學校,要記得在燈具、空調沒有使用時,要關燈、關閉空調、愛護環境整潔、垃圾分類、種樹綠化等等,今天活動非常豐富,有歌唱表演、劇團演出、闖關遊戲等,在遊戲中也可以獲得小番茄種子,希望今天所有小朋友都能收穫滿滿,獲取更多環保永續知識, 也記得告訴周遭朋友、爸爸媽媽也一起響應。

蔣萬安下午也出席「2022-23年P. League+ 臺灣職業籃球聯盟」北市冠名隊伍臺北富邦勇士季後賽第一輪第一場主場賽事,除為比賽開球外,也在場旁觀賞此一精采的球賽,為球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