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生態保育

金門社區攜手護水獺 警示圖樣換新裝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地區目前共有8處地點設置「水獺出沒!請小心」的警示牌,提醒用路人該路段為水獺可能出沒的活動熱區,行車經過時應特別留意野生動物活動。該圖樣沿用十餘年未曾更換,今日(5月31日)為112年世界水獺日,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與地方團體共同舉辦「社區攜手護水獺 警示圖樣換新裝」活動,一起為降低金門地區水獺意外盡一份心力。

建設處表示,今年金門地區春季降雨充沛,水獺頻繁使用的水域棲地得到水源補充,水獺活動安定,也促使水獺積極探索周邊區域,部分水域工程施作時影響野生動物通行需求,可能因此迫使水獺改穿越道路往來鄰近棲地,增加路殺風險。

本次與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農村亮點計畫團隊,以及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共同合作,以社區參與形式帶領洋山、后沙等聚落民眾,共同修繕並更換水獺出沒警示牌圖樣貼紙,現場由水獺專家團隊解說警示牌設置選址與周邊水獺事件回顧,使民眾理解警示牌的設置原因及效果,並討論未來可行的水獺事件減緩方式,提升社區民眾保育意識。新設計的警示牌圖樣有別於過往的設計理念,採用較為可愛、詼諧的水獺形象,線條也更為鮮明,預計將更能引起用路人的注意,期望持續發揮警示效用,將水獺事件的發生機率降至最低。

建設處今年再度邀請「露恰露恰」擔任水獺保育推廣大使,將於今日晚間10點「Lutralutra Ch. 露恰露恰」Youtube頻道,首度於線上直播觀察歐亞水獺生活樣貌,並與獺足金門水獺研究團隊合作辦理「帶著歐亞水獺遊世界」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金門水獺感熱馬克杯及春魚工作室提供的精美禮品,預計抽出15名幸運觀眾,與我們一同歡慶世界水獺日。

縣府建設處提醒,民眾如有發現傷病或死亡之水獺個體,可通報縣民專線1999、縣府建設處農林科(082-321254)或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082-333587)協助前往救援或處理。

「金色水岸友善陸蟹生態廊道」守護行動起跑 產官學通力合作 護蟹回家

[台灣新聞雲]記者 彭嘉煒/新北報導

為改善淡水河口陸蟹因都市開發,生活棲息環境受侷限,於繁殖期移動路線受阻礙等問題,「金色水岸友善陸蟹生態廊道」守護行動,由新北市政府、產官學界及淡水在地居民的參與下起跑,共同為友善河口生態棲息環境,保護河川生態多樣性、推動永續環境教育,盡一份心力,守護行動配合陸蟹繁殖季於即將到來的世界環境日(6/5)前啟動,別具意義。

高灘地工程管理處張修銘處長表示,這次活動透過新北市河川流域治理平台,整合市府局處與長期投入新北市生態保育議題的荒野保護協會一起籌辦,為結合永續環境教育理念,也結合一直關注淡水河生態的竹圍國小,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一同護蟹回家。

張修銘也說「金色水岸友善陸蟹生態廊道」設置地點位於陸蟹活動熱點之一的淡水金色水岸自行車道3.2公里至3.4公里間,全長約150公尺,守護行動由荒野志工率領淡水區竹圍國小師生,及關心生態保育議題的朋友,共同將可拆卸活動帆布設置於自行車道兩側,作為陸蟹繁衍所需臨時生態廊道。配合陸蟹繁殖高峰季設置時間約半年,期間荒野保護協會及竹圍國小將持續觀察廊道設置後陸蟹活動情形,作為未來健全河川生態環境之參考。

荒野台北分會秘書林育輝表示,此次守護行動結合淡水竹圍國小師生,讓永續生態保育種子深入我們的下一代,相當有意義;廊道設置方式也邀請致力護蟹生態保育的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一同參與,共同守護我們居住的地球。

現場參與活動的竹圍國小林同學表示,淡水河紅樹林住著可愛的陸蟹,陸蟹們時常不小心爬到道路上,小小身體讓人們不易發現牠們,與同學們一起動手打造廊道,幫助陸蟹平安回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為鼓勵民眾參與護蟹活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也準備精美的紅樹林紙雕模型送給參與民眾作為紀念;另參與守護行動的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代表也強調淡北道路計畫中,已有妥善規劃陸蟹保護機制,未來也會持續觀察,共同維護生態。

張修銘也特別強調,此次守護行動全程設置的解說牌,都是由荒野、竹圍國小及高灘處共同打造,未來可讓來往的民眾更了解河口生態,及陸蟹棲息的情形。這次雖然只有短短150公尺,卻是集結公私協力齊心為陸蟹打造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一大步。

再創雲林影視補助最佳紀錄!《魍神之夜》獲金穗獎最佳動畫片

[台灣新聞雲]記者 劉家和/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影視補助再傳捷報!《魍神之夜》繼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後,112年5月13日再獲文化部2023年金穗獎最佳動畫片獎。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動畫片領域屢創佳績的資深導演蔡旭晟與畢業生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最新力作,以雲林古坑嘉南雲峰為背景,生動且深入地拍出10歲少女奇遇森林動物之旅,深獲評審好評,蔡導演及畢業生製作團隊獲得最佳動畫片獎實至名歸。

《魍神之夜》以雲林古坑嘉南雲峰為背景,帶出友善動物、永續保育大自然環境之省思《魍神之夜》以雲林古坑嘉南雲峰為背景,帶出友善動物、永續保育大自然環境之省思。


蔡旭晟導演表示,感謝甘耀明老師跟所有幫助《魍神之夜》完成的團隊。《魍神之夜》是我們很想說的故事,期待觀眾可以跟著劇中角色一起參與這場大自然的生命教育,回到日常生活後,對人和動物關係有近一步的思考跟重視,期盼這個世界再更溫柔一點。製作公司畢業生也感謝文化部、雲林縣政府、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電影館對於《魍神之夜》的支持,讓蔡導腦海中民俗魔幻的光影世界得以實現在大眾面前。畢業生有限公司王威人監製榮獲2023金穗獎最佳動畫片畢業生有限公司王威人監製榮獲2023金穗獎最佳動畫片。雲林縣政府新聞處長卓宜姿表示,縣府自109年起成立雲林縣影視委員會並推動「雲林縣政府獎勵影視製作補助計畫」,每年補助影視團體拍攝雲林人文風景,透過導演及製作團隊的視角,詮釋雲林各種樣態之美,讓大眾了解雲林雖是農業大縣,卻不侷限於農業,更有推廣影視文化之軟實力,期待更多影視團體來雲林找尋拍攝素材,讓雲林成為孕育優質影片的搖籃。

金穗獎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金馬執委會承辦,今年共有331部影片報名,62部入圍,競爭非常激烈。處長卓宜姿說,蔡導演對手繪動畫的堅持與細心讓他在這次金穗獎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縣府非常榮幸能參與,除金穗獎外,《魍神之夜》也入圍2023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片,期待蔡導演能再度拿下獎項。

《魍神之夜》改編自甘耀明小說《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透過10歲女孩徐春妹在魔幻森林與石虎等動物相遇,片中引人入勝的畫面節奏、精緻的動畫製作及詭異的配樂,不寒而慄的氛圍,令人看了直呼過癮。《魍神之夜》預告片觀看連結:https://youtu.be/_8ktAxDuDoU

環保署舉辦金馬澎離島廢棄物研討會交流學習凝聚共識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為加強離島地區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及朝向自主處理之目標精進作法,行政院環保署特於5月16日假金門縣金湖飯店舉辦「離島地區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及自主處理」研討會,邀請各縣市環保局及外縣市離島鄉鎮公所參加,並請專家學者及廠商分享技術資訊,相互分享廢棄物管理模式與處理經驗。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李健育表示,政府正積極推動垃圾燃料化、轉廢為能政策,但垃圾燃料化前提是要作好垃圾分類,把回收物和廚餘分出來,其餘的一般垃圾才能進行機械分選產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供工業用鍋爐等設施使用。李健育表示金門縣垃圾分類之成效是全國的資優生,所以在金門縣推動垃圾分選燃料化成功率極高,希望從金門做起,成為離島示範場。

本次會議離島三縣市(金門、澎湖、連江)分別對一般廢棄物處理及自主處理規劃進行說明,並邀請專家學者分享國外島嶼垃圾處理方式及國內推動垃圾燃料化現況,另邀請目前在國內其他縣市有操作實績之業者說明執行經驗。會議內容緊湊充實,將離島垃圾處理現況及面臨困境真實呈現,透過現場交流及國內垃圾破碎產製SRF案例之經驗分享,讓與會代表了解垃圾燃料化的合適條件及關鍵問題為何?做為後續推動計畫的參考及依據。

李健育指出一定要做好資源回收及垃圾分類,垃圾燃料化才有成功的機會,而且垃圾燃料化不僅是垃圾處理的曙光,亦是國際的趨勢,世界各國都有成功且正在運行的案例,垃圾處理的同時轉為能源化,達到循環經濟及淨零排放之目標,大家只要有心做一定能成功。

飼養海龜有刑責 最高裁罰100萬

[台灣新聞雲]記者 彭嘉煒/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5月18日接獲海保署通報貢寮區民眾私自飼養海龜,動保處5月19日召集保七刑大、中華鯨豚協會前往查緝。查扣保育類綠蠵龜一隻,後續將由保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將行為人移送法辦。

5月18日海保署通報動保處,說明巡察時發現貢寮區民眾疑似私養海龜,5月19日會同相關單位前往查緝。該址為水產養殖工廠,保七員警於工廠後方廢棄魚塭查獲活體保育類綠蠵龜一隻。查扣交由動保處委請鯨豚協會暫為安置,保管於會址新北市樹林區之收容中心。

林姓行為人為水產工廠負責人,聲稱該海龜是數年前該址地主遺留,他將海龜飼養在工廠後方廢棄魚塭內,每日以工廠水產餵飼;該海龜屬亞成體,健康狀況不佳,全身佈滿青苔,後送往鯨豚協會樹林區收容中心刷洗、安置,後續將送往台大動物醫院檢查、醫療。

綠蠵龜廣泛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幼龜為肉食性,成龜以大型海草及海藻為主食,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由於牠用肺呼吸,於海中的潛水深度極限約100~200公尺。在臺灣主要分布東部、東南部、南部及澎湖等長滿海藻的淺海區。

新北市動保處表示,新北市是臺灣本島最北的城市,海岸線長達120餘公里,幅員遼闊,東北部、北部及西北部均臨海,東北季風旺盛,不時會有鯨豚、海龜擱淺;民眾若有發現鯨豚、海龜擱淺,可藉由「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海保救援網MARN)系統通報,撥打118或新北市動保處專線0229596353,獵捕海龜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依同法第41條最高可處5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00萬元罰金。

黃偉哲與學童一同拾畫筆為動物園添繽紛色彩 誓言做動物的守護者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允顥/台南報導

為宣揚動物保育、培養下一代生命教育概念及美學素養,台南市長黃偉哲今(14)日前往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出席「2023做動物的守護者寫生比賽」記者會,拿起筆刷為壁畫牆上的長頸鹿等動物上色,象徵為動物們生命增添色彩,同時在保育員解說帶領下體驗餵食駱駝,難得近距離接觸動物的療癒體驗讓他直呼難忘!市議員王宣貿、謝舒凡、陳怡珍也到場共襄盛舉。

黃偉哲表示,頑皮世界動物園教育基金會為落實保育、教育功能,近年除設置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接受台南市政府委託參與野生動物救傷工作,同時積極推展偏鄉保育教育,是個兼具知性、感性、教育、樂趣,適合大小朋友一起來體驗的地方。明(15)天是國際家庭日,也希望親子在此都能有美好回憶,一起度過溫馨又快樂的時光。

南市府這次與頑皮世界動物園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動物寫生比賽,希望讓保育教育向下扎根,從小就培養尊重生命的觀念。此次提供台南學童免費入園參加寫生比賽,正是期望讓學童透過畫作,呈現動物與自然環境間的互動,除提升孩子美學素養,同時鼓勵家長帶著孩子走出戶外接觸自然,並藉由觀察動物、與其互動機會,輔以動物教育解說活動,達到生命教育意義。

這次寫生比賽自5月6日至31日止,僅限台南公私立小學生參賽,當地學童只要憑學生證明文件,即可事先報名,免費入園參與比賽。比賽區分為高、中、低年級三組,參賽的小朋友除可獲得小禮物,每組冠軍還可獲得一萬元獎助學金,更可於園區內藉由參加動物解說活動,獲取更多書本中沒有的動物知識,歡迎學童踴躍報名參賽。

動物園邀您春季觀星 守護環境為黑熊點燈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聖文/台北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將在5月20日星期六晚間(17:00-20:00)舉辦「2023年動物園夜間觀星-為黑熊點燈」親子研習營,邀請大小朋友到動物園觀星和關注「一隻臺灣黑熊之死」紀錄片,共同度過一個滿載溫馨與知識的夜晚,活動報名網址:[連結]

臺北市立動物園諶亦聰園長表示,動物園及動物保育公園鄰近捷運站、貓空纜車站及景美溪河畔,腹地廣大,生態環境維護得宜,是許多本土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加上位處於臺北市南區邊陲、遠離市中心的喧囂、光害稀少,非常適合從事觀星活動。

在臺灣,每年的3-5月晚上所能看到的主要星座稱為「春季星座」。春季星空中,最明顯的星座非大、小熊星座莫屬。今年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地與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將在5月20日星期六晚間(17:00-20:00)舉辦「2023年動物園夜間觀星-為黑熊點燈」親子研習營,預計邀請50位學員到動物園及動物保育公園,透過高倍數的望逺鏡,一起欣賞無垠夜空中閃爍的星星。

「2023年動物園夜間觀星-為黑熊點燈」研習營費用為每人新臺幣300元整,內容包含動物園門票、晚餐、星座盤的製作與操作教學,帶領學員認識天文科學及天文觀測的方法,在戶外觀星時更可以馬上利用自己製作的星座盤分辨星星。另外課程還規劃了星光電影院,觀賞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推出的「一隻臺灣黑熊之死」紀錄片及電影解析等。

透過觀星活動及紀錄片觀賞等課程,臺北市立動物園期望所有參與的學員們都能夠反思人類與野生動物的相處之道,一起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但願逝去的野生動物能化作夜空中的繁星點點,在遠方繼續守護臺灣多樣的生態環境。活動詳情請上臺北市立動物園官網([連結]查詢,活動報名網址:[連結]

推動海洋保育 花蓮縣政府編製鯨豚保育教案

[台灣新聞雲]記者 謝志明/花蓮報導

為了推廣海洋保育理念,花蓮縣政府近年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攜手合作,辦理多項海洋保育活動與講座,並編製兩份鯨豚保育教案,提供海洋保育教育推廣使用,以在校園種下海洋種子,培養保育精神成長茁壯。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海岸線全長175公里,是本島海岸線最長的縣市。縣府團隊響應「向海致敬」政策,依循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維護海洋環境的清潔與永續,連續兩年於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洋環境管理考核」評定為特優,展現出花蓮縣政府守護海洋的決心與成果。縣府農業處並積極整合中央、地方與民間資源,把海洋保育的理念推廣給鄉親與教師學子,讓藍色海洋也成為教育現場。

農業處長陳淑雯說,縣府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合作多年,培訓海上生態解說員,藉由解說傳達生態價值,推動海洋環教。透過大眾講座,傳遞海洋知識與海洋行動者經驗,建構多元融合之海洋觀點。並舉辦到校推廣講座與教師研習,輔助學校落實海洋教育,培養校園師生具備海洋公民素養。近兩年並編製「七星潭的鯨豚鄰居」與「拜訪鯨豚好鄰居」兩套海洋保育教案,提供學校或是教育團體使用,透過認識花蓮海域的常見鯨豚,引導師生進入海洋環境,了解海洋生態與鯨魚海豚,落實深化海洋保育。教案可於花蓮縣政府農業處網站-資料下載區下載使用,網址:https://lam.hl.gov.tw//dolphin.htm。

陳淑雯說明,今年度縣府持續於本縣中小學辦理海洋保育校園講座,並每月舉辦「話題潮界線-海洋保育大眾講座」,五月份主題為「獺足金門 一起追尋金門島上的水獺蹤跡」,邀請袁守立博士分享金門歐亞水獺的保育現況,講座訂於5/10晚間7點至9點於孩好書屋(花蓮市明禮路69-2號)舉行,詳情請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臉書專頁,報名資訊:https://fb.me/e/2M8nbfUE5,或電洽黑潮(03-8246700)與縣府農業處保育與林政科(03-8226050)。

竹市首座!「溪埔子人工濕地」通過國家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打造水岸新視野

[台灣新聞雲]記者 劉艾琳/新竹報導

「溪埔子人工濕地」於今(112)年3月通過行政院環保署審查認證,成為新竹市首座以人工濕地為主題之戶外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是轄內第5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今(3)日特舉辦揭牌儀式,市長高虹安邀請民眾來體驗優質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人工濕地,了解「淨化水質及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提升環境素養,為愛地球盡心力。

「像健達出奇蛋一樣,三個願望一次滿足」高市長表示,人工溼地的功能除了可以汙水處理淨化水質,還可以建造豐富多元的生態系,以及它同時也是一個環境教育的場域,感謝環保署補助市府2,764萬的經費,讓我們建置人工濕地,並在今天正式通過環境教育設施的認證。「中央跟地方攜手合作」高市長說,盼未來學校以及社區鄰里可以多多利用溪埔子人工濕地公園,進行學習及休閒的活動,了解「永續宜居」的觀念,能從大家的生活當中落實,一同為愛地球盡心力。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任秘書葉俊宏表示,恭喜新竹市拿到這一次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認證,同時也盼溪埔子人工濕地,能成為竹市孩子的戶外教室,讓學生們可以在戶外進行學習。葉主秘補充說明,人工溼地的好處包含,利用較少的能源淨化水質,同時也可以創造一個生態系統,並避免水體的汙染,相信這樣的自然生態工法也是符合在場荒野保護協會的理念,期待未來讓更多學生及民眾認識到這麼好的環境教育場域。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溪埔子人工濕地位於頭前溪溪洲橋下游200公尺高灘地,占地12公頃,主要功能為淨化溪埔子大排的家庭污水,改善頭前溪水質及打造河岸親水環境。每年可處理家庭生活污水水量達474萬5,000公噸,每年可削減生化需氧量86.5公噸、懸浮固體物103.9公噸、氨氮8.8公噸。人工濕地以「水質淨化、都市公園、親水空間、休閒遊憩、永續經營」5大設計方向,採重力流方式,自然引進溪埔子排水系統的生活污水,運用水生植物的淨化能力,去分解生活污水內的污染物,讓污水淨化後排入頭前溪。

環保局指出,市府秉持「永續宜居」理念治理環保,用心維護新竹的母親之河頭前溪水質,於轄內頭前溪上下游設置柯子湖、溪埔子等2處人工濕地公園,減少生活污水對流域水體負荷。再發揮「新竹好學」行動力,推動環境教育新視野,串聯水文與人文,整合溪埔子人工濕地公園現有資源,融入環境教育、人文歷史、生態景觀等多元面向,與機關、學校、水環境巡守隊,共同建構與環境共存的優質教學場域,打造生態保育、休閒休憩及環境優化兼具的微笑新竹左岸。環保局說明,溪埔子人工濕地環教課程,以自然生態與水質保護為規劃重點,利用自導式解說牌體驗自然,截至今年3月共計辦理24場次、1,810人次參訪,深受民眾肯定讚譽。歡迎各界踴躍申請環境教育課程、參觀導覽服務,了解人工濕地如何淨化污水,觀察水域生態,站上觀景平臺瞭望美麗的河岸,體驗生機蓬勃的大自然協奏曲。洽詢窗口為水及土壤污染防治科林先生、陳小姐(03-5368920分機3009、3007)。

今日「溪埔子人工濕地」揭牌儀式,由新竹市舊社國小金獅隊帶來精彩的開場表演,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組長魏國鈞,市議員李國璋、吳旭豐、宋品瑩、林慈愛、徐美惠、鍾淑英、陳啓源、廖子齊議員助理、林彥甫辦公室主任、紅蜻蜓水環境巡守隊隊長塗夢龍、新竹市香山區東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雪美、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新竹市東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瓊林、舊社國小校長莊傑志、北門國小校長李敦仁、南寮國小校長李佳穎、陽光國小校長謝佳曄、三民國小總務主任張秀光、舊社國小家長會長蔡文盛,皆到場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