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佛光山

張善政赴佛光山悼念星雲大師 盼各界繼承推廣世界和平遺志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營光/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2)日下午前往高雄佛光山,悼念星雲大師。張市長表示,星雲大師的離世,令他及許多國人都感到相當難過與不捨,過去星雲大師自中國大陸來到台灣,一步一腳印建立起佛光山整個體系,多年來,已成為許多佛教朋友心中的精神支柱,甚至拓展至海外,星雲大師可說是台灣在國際宗教界上的標竿人物。

張市長也談到,星雲大師雖然已離開,但他長期弘揚佛法與推廣世界和平的觀念,大家可以牢記在心,並繼承星雲大師的遺志,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持續推廣下去。

張市長今日抱著懷念及不捨的心情至高雄佛光山悼念星雲大師,感謝星雲大師對台灣、對世界的貢獻。

星雲大師圓寂 周春米、賴清德前往佛光山弔唁

[台灣新聞雲]記者 張治平/屏東報導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雲大師,2月5日下午安詳離世,享耆壽97歲。佛光山謹遵祖規一切從簡,不設治喪委員會、不個別發訃聞、不做繫念佛事,並訂於13日上午舉行「圓寂讚頌典禮」。副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7日上午在監察院長陳菊、台南市長黃偉哲、高雄市長陳其邁、屏東縣長周春米等人陪同下,親赴佛光山雲居樓弔唁星雲大師。

佛光山指出,星雲法師的後事將謹遵祖規一切從簡,不設治喪委員會,不個別發訃聞,不做繫念佛事。將在2月13日上午9時舉行星雲大師的圓寂讚頌典禮,接著發引至台南市大仙寺「荼毘」(火葬),永久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另外,佛光山即日起暫停任何對外活動,但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放給信眾哀悼。

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感念星雲大師慈悲為懷,為人間佛國一生奉獻,一生弘揚佛法、創立佛光山,讓信徒說好話、存好心,是安定國家社會的重要力量,令人永遠懷念。祈願星雲大師的智慧與慈悲永存人間,乘願再來,造福眾生。

黃偉哲弔唁星雲大師 盼延續大師精神持續福國利民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允顥/台南報導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於2月5日圓寂,享耆壽97歲。台南市政府昨(6)日先與佛光山南台別院聯繫,希望以表彰或弔唁方式,緬懷感念星雲大師,台南市長黃偉哲今(7)日上午也與監察院長陳菊,及高雄市長陳其邁、屏東縣長周春米等縣市首長,一起陪同副總統賴清德,前往佛光山弔唁星雲大師,感念其對台灣社會及宗教界的貢獻,也相信星雲大師的精神常在,佛光山會持續成為台灣公益與佛法的重要力量。

黃偉哲表示,對於星雲大師的離世,感到十分不捨及懷念,星雲大師是佛教的一代宗師,在佛光山宣傳人間佛法,並推廣社會教化,施行社會公益數十年,幫助求道者及迷途者找到方向,讓許多社會弱勢得到救助,可以說是社會的一盞明燈。

雖然星雲大師的離去是台灣社會一大損失,黃偉哲認為星雲大師的精神常在,也期待佛光山持續成為台灣公益佛法的重要力量,繼續做安定社會的重要支柱,台南市民及台灣全民,除了追思這位偉大宗教家,也能跟隨大師的腳步,對福國利民的事情做出更多付出與貢獻,讓社會與世界更美好。

星雲大師一手創立佛光山,畢生努力弘陽佛法,佛光山也致力於社會服務,時常參與台南社會公益活動、關懷弱勢,並在110年COVID-19疫情嚴峻之際,捐贈2座智慧防疫消毒門給台南市政府,保障洽公民眾以及市府員工健康。市府並將延續星雲大師的精神,持續關懷弱勢族群,讓台南更美好。

星雲大師圓寂 陳其邁哀悼:萬般不捨 永懷感念

[台灣新聞雲]記者 張聿萱/高雄報導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星雲大師於昨日(5日)捨報圓寂,高雄市長陳其邁聽聞消息,心中萬般不捨,表達最深哀悼之意。並指示成立專案小組,由秘書長擔任召集人,全力配合協助治喪事宜。

星雲大師一手創立佛光山、也是國際佛光會的創辦人,在大師畢生努力下,1967年在高雄大樹鄉麻竹園開創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陳其邁表示,大師不僅是高雄的榮耀,更是眾生內心敬重的長輩,總在眾生面臨苦難時,聞聲救苦、照拂眾生。

陳其邁提及,過去與星雲大師請益,除了持續關心他的身體狀況,更感念大師關心社會,以圓融的慈悲與智慧點撥。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安定人心、提升社會正面力量,且在佛教、文教、公益慈善皆不遺餘力,讓社會更加祥和。

陳其邁再次深切哀悼,感念大師對佛教、對台灣、對眾生的貢獻,祈願大師續佛慧命、乘願再來,阿彌陀佛。

星雲大師回到心心念念的地方!走得很安詳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允顥/高雄報導

我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裡有個人的呢?但在我的內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

這是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留給世人的遺言。對他來說,內心富足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於社會,星雲昨天下午安詳離世,享耆壽97歲。

對於星雲的辭世,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fb發文弔念星雲,他說世界上有3種人值得敬仰,其中最讓人敬佩的就是宗教家,以無私的心來自度度人、普度眾生,星雲大師就是有這般風範的宗教家。

韓國瑜說,星雲創建佛光山一路走來篳路藍縷,不只投身公益,也全力投入教育,謝謝星雲大師用他的一生來弘法利生,讓人間佛教遍地開花,他曾言「人一生活的歲數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的生命意義」,星雲大師此生所傳遞生命意義,必將在全世界佛教徒心中留下深遠影響。

據了解,星雲大師農曆年前住進加護病房,昨天(5日)早上喘得厲害,喘到無法進食,血壓也不穩定,弟子與醫療團隊討論,5日下午3點多搭車離開長庚醫院,傍晚5點左右在佛光山上圓寂,「大師回到他心心念念的地方,走得很安詳」。

臺史博與佛館同賀11年有成 簽署合作共創博物館新史

【台灣新聞雲】記者黃宇祥/台南報導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今年雙館同慶開館11週年,並呼應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的力量」,期望結合雙方的社會影響力,深耕教育,推動創新,讓博物館更容易接近和參與,共同來促進社會的永續發展。雙館攜手跨域合作,5月5日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簡單隆重的合作交流協議書簽署及揭牌儀式。

臺史博提供

臺史博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同於2011年開館,見證民國百年自由民主的成果;兩館同以營造「大家的博物館」為使命,為教育與文化扎根。世界上很多角落,都可以發現「臺灣」的蹤跡,臺史博持續進行海外臺灣資料蒐藏整理與教育推廣,將臺灣與世界的連結與互動關係,以宏觀的視角呈現給社會大眾,透過博物館這個平臺,來與當代社會對話、溝通,進而產生積極行動與影響力,發揮博物館的最大效益。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長期致力於推廣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業體系,擁有廣大信眾基礎,在海內外設有300餘所寺院道場,29所美術館,還有16所佛學院、4所社會大學、多所中小學、幼稚園等,貢獻海內外當地社區,影響力備受國際肯定。

臺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臺史博自去年升格後開始推動組織活化,值此重要時刻能與佛陀紀念館簽署友好合作,將在園區規劃、觀眾服務、數位創新以及國際連結等四大面向,提供臺史博打造新團隊最佳的學習方向,未來臺史博將與佛館共同致力於提升臺灣對外關係及能見度,促進社會文化多樣性,讓雙館共同的想像與願景推向世界。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兩館同慶開館11年有成,佛陀紀念館是一個國際性推動平權文化教育的平臺,而臺史博以「世界中的臺灣」為視野,深化並推廣文化多元內涵,彰顯臺灣價值的重要性。雙館能透過共好、共生、共長的理念,持續發揮博物館的力量。

臺史博提供

臺史博與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在國際間面對疫情挑戰的此刻,雙館合作持續推動博物館的影響力,雙方並將以立足臺灣面向世界為目標,透過系統性的合作以及實質工作的推展,共同來激盪創新思維與行動,從「大家的博物館」看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臺灣。

法寶節佛光山蘭陽別院分送臘八粥 祝福宜蘭市民平安吉祥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才昱 /宜蘭報導

   慶祝法寶節,佛光山蘭陽別院今天(110年1月20日星期三)舉辦法寶節臘八粥結緣活動,住持妙勤法師和佛光會義工們,分送500多份臘八粥,給宜蘭市公所及洽公民眾,傳遞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法喜,以及致贈臘八粥的意義,祈願新的一年事事如意,同時祝福大家「平安吉祥」。   

農曆12月初八法寶節,俗稱臘八節,是為紀念佛陀成道日。這天,佛教團體會準備臘八粥與大眾結緣。臘八粥源起於紀念釋迦牟尼佛,在未得道前因為苦修疲憊不堪時,牧羊女供養乳米粥,讓釋迦牟尼佛恢復體力,於菩提樹下立誓成佛,終於在12月初八這一天開悟證道。因此,臘八粥又稱為平安佛粥。 

  宜蘭市公所江聰淵市長表示:「農曆12月初八就是俗稱的臘八,也是「法寶節」,即是「佛陀成道紀念日」。

感謝佛光山蘭陽別院住持妙勤法師、義工們,在新的一年帶著滿滿的祝福及熱騰騰的臘八粥,與公所同仁及洽公民眾結緣。透過佛寺加持的這碗「臘八粥」,宣揚佛陀成道的意義,也讓大眾獲得「健康平安」,分享佛教慶祝佛陀成道的喜悅,藉著緬懷佛陀慈悲智慧的精神,促進社會祥和的力量,今天秉持著歡喜心在這裡為市民發送溫馨的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