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創新

年後運動甩油大作戰 新竹縣運動科技創新計畫啟動

[台灣新聞雲]記者 劉艾琳/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今(16)日在縣府大廳舉辦「教育部體育署運動場域科技創新前導計畫記者會」,徵求1000位縣民在春節後的2月4日至2月25日之間,在竹北國民運動中心體驗科技飛輪騎乘活動,不僅可健康甩油,還輔助姿勢、即時掌握騎乘資料。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落實「科技首都.幸福竹縣」的願景,特別與國立清華大學運動科技中心合作,邀請民眾親身體驗不受天候限制、科技飛輪的魅力。

楊文科表示,這次運動科技結合IoT感測技術,體驗的民眾只要在現場,使用手機掃QR code就能參加活動,且騎乘的資訊可即時掌握,民眾騎完就可以在通訊軟體上看到自己的騎乘狀況。此外,這套系統也結合感應器,感應器將裝置在膝蓋上,可監測膝蓋是否外翻、內轉,甚至還可以了解肌群出力狀況,十分實用。楊文科也說,民眾在過完農曆年後立即體驗運動新科技,同時享有無限運動樂趣,可說是一舉兩得。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長楊郡慈表示,未來新竹縣將持續運用5G物聯網及感測技術建置智慧飛輪騎乘科技,配合新竹縣政發展目標「科技首都、幸福竹縣」的政策「文化、科技、智慧城」,希望利用聯網技術連結新竹縣立體育場及竹北國民運動中心兩個飛輪旗艦店,建置全台首座智慧飛輪科技園區。本活動需要事先報名,相關報名資訊及本次活動詳細訊息,可以至新竹縣政府體健科、清華大學運動科技中心網頁、本次活動官方臉書粉絲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NTHUIVT)。

此外,縣民只要完成騎乘5公里科技飛輪者,將會列入英雄榜並獲得活動證明,新竹縣目標是徵求1000位縣民挑戰運動新科技,將於2月4日至2月25日之間的早上10時到12時(每日限定50名),於竹北國民運動中心開幕期間供民眾前來體驗運動科技,現場穿戴感測裝置,進行人工智慧客製化Bike fitting,即刻調整提醒及正確的騎乘飛輪姿勢,避免運動傷害,前20名參加者還可獲得虛實科技賽事紀念毛巾。

嘉義縣召開 發展願景座談會 討論縣政未來發展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允顥/嘉義報導

為打造嘉義縣成為雲嘉南新生活服務區,縣府從110年底起邀集相關單位共同討論縣政未來發展願景及各領域的行動綱領,尤其針對交通建設、水綠基盤系統、城鄉空間發展、山海資源利用、產業園區週邊環境及公共美學等面向,擬定農工大縣空間發展的十大超越創新計畫。

翁章梁提及,嘉義縣是漢人到台最早開發的地方,從清朝到日治時代建構了便利的水利灌溉系統,造就平原成為農業天堂,山區還有阿里山的木材,讓嘉義縣成為早期農業社會裡的佼佼者。

然而60年代後,工業發展造成人口外移,嘉義縣老年人口逐年攀升,如今已是全台之冠,翁章梁說,嘉義蘊藏許多文化與地理資源,現在要做的就是重新檢視、梳理,找出新的現代化觀點,重新營造未來發展,過去四年已累積發展的契機,要因應快速的變化及創造正向成長就須掌握趨勢,有不足的地方就要外界給予強而有力的建言,創造理性溝通空間。

此次座談會除分享嘉義縣未來整體發展外,更與專家學者從淨零與智慧經濟時代角度,檢視嘉義縣下個世代空間發展的戰略佈局,針對縣內城鄉發展探討智慧運輸如何導入改善交通服務,並藉台灣縣市轉型的經驗及設計,導入公部門的機制與做法等議題,與談專家深入問題核心,直指做法與建議,盼嘉義的開發變更好。

「TCCE 臺灣創媒會」12/30臺灣首次「國際IP授權展」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君韋/台北報導

首屆「TCEE臺灣創媒會」來了!在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2日在花博爭艷館跨年開展!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陳俊安局長出席今(30)日的開幕活動,為臺灣首次以「商業媒合」為主軸的跨界B2B授權媒合展覽活動揭開序幕,共同與IP內容創作者及業界人士們展現臺灣豐富的IP能量,並與設計產業、新創產業互動,提升北市設計產業的價值。

陳俊安局長表示,臺北市政府長久以來對推廣及支持各類型設計產業發展不遺餘力,在此之前2012、2013連續兩年「台灣設計師週」即在爭艷館舉辦,後續也成功申辦「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運用創新的設計思考融入城市治理。事實上,花博公園以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及多元主題氛圍,也是文創、設計產業等絕佳的展示場域。像每年固定在爭艷館舉辦的多檔不同主題動漫展,每次開展都帶來大批排隊人龍。又如台灣文博會從104年開始到110年除109年因疫情取消外,也都在爭艷館舉辦IP主題展,相較松菸、華山另兩個主題會展,也吸引最多的民眾參與。

此外,產業局自104年起已經核定文創、時尚、設計等產業補助超過144案,補助金額合計超過1億9,413萬7,000元,並舉辦「臺北設計獎」讓各領域設計人才投入創意設計、落實於市政建設與市民生活中,帶動設計產業的發展。除了軟體方面的支持之外,也提供硬體空間讓各設計領域的新創團隊可以進駐,包括位於永樂市場的「T fashion時尚基地」、明倫社宅的「D.Lab明倫新創設計基地」。其中D.Lab是由知名設計文創電商平台Pinkoi營運,以創新、輔導、協助在地設計品牌取得商業成功,期盼透過設計提高多元商業價值,走向國際市場。以上都顯示市府對產業的支持,而花博圓山爭艷館更是最佳的展示場域!

這次「臺灣創媒會」展示了不同以往的消費展模式,直接規劃商務端的 IP授權經營與媒合,還整理出一套有效的媒合流程,媒合品牌方找到適合的 IP 合作對象,同時也為 IP 創作者帶來潛在投資的商業機會,直接帶動產業發展,這也是市府在規劃與推動產業「後疫情經濟復甦」的重要切入點,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將持續支持,串接民間資源與專業,促進國內產業創新發展與提升IP產業經濟價值。

新北茶農創新奪佳績 年節送禮最有心

[台灣新聞雲]記者 胡麗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與各區農會攜手努力茶產業,新北市農業局輔導坪林區、淡水區及新店區茶農以優異製茶技術獲「2022全國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競賽」亞季軍,三峽區及汐止區茶農獲「亮點茶莊」,汐止區及坪林區茶農所產特色茶禮盒獲「十大飲享禮」,今(28)日於市政會議分享榮耀,新北市長侯友宜肯定茶農在製茶技術、茶產業經營及好茶行銷創新與努力,鼓勵支持努力的茶農。

全國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競賽,由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所主辦,至今年(111年)已舉辦11屆,今年條形包種茶組共有16名選手參加,競賽亞軍由坪林區36歲青農翁依萍獲得,展現女茶力戰群雄,為全國歷屆條形組首位女性獲獎,競賽季軍王茂林及周永淯,皆傳承父親優異製茶技術,展現新北好茶傳承新動能。

「亮點茶莊」由農糧署103年起辦理評鑑,從茶莊自然景觀、產品品質、文化文創及服務體驗等多元面向進行評比,經專家學者選出的茶莊為茶產業六級化典範,在經過初、複審競爭激烈下,選出最具發展潛力、地方文化特色的7家亮點茶莊,由三峽區谷芳有機茶園及汐止區天然茶莊入選,谷芳有機茶園由第五代青農李昌峻、洪佳玉夫妻倆與三個孩子們一同經營,以有機野放農法栽種,具有慈心有機驗證的茶園與衛生安全星級製茶廠,並獲得國際清真驗證,滿足穆斯林飲食需求,另外天然茶莊由第四代青農蔡旭志與妻子周慧慧攜手經營有機茶園,2020年將自身栽培經驗導入智慧化元素,亦獲得衛生安全星級製茶廠,包種茶也榮獲第一屆「2020全國有機茶TAGs分類分級評鑑」銅蛙選,將茶園有機茶與菜品結合,開發出特色茶餐。新北好茶亮點茶莊具備特色產品,並具產銷履歷、有機驗證、星級製茶廠及產地證明等安全溯源標章,落實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2「消除飢餓」及12「責任消費與生產」,以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生產及糧食安全,打造新北好茶喝的健康又安心。

市長侯友宜表示,茶農今年度獲全國茶界製茶技術競賽榮譽獎項、亮點茶莊及特色禮盒獎項值得肯定,積極落實SDGs永續發展目標,茶農持續精進製茶技術展現新北獨特茶品,專業技術傳承讓青農返鄉承接茶業,提升新北茶產業發展及市場競爭力。

雲林縣為民服務深獲肯定 榮獲行政院第5屆政府服務獎2獎項殊榮

[台灣新聞雲]記者 游博翔/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於今年度「政府服務獎」榮獲佳績,共有兩案獲獎,分別是「以抱制暴,雲過天晴(雲林縣衛生局)」、「智能科技監控與提升家園環境品質(雲林縣環境保護局)」。雲林縣長張麗善今(19)日帶隊出席頒獎典禮領獎,除肯定獲獎單位的努力,更勉勵要百尺竿頭再進步,同時希望帶動本府各單位積極投入服務創新,提供便捷服務回應民眾需求,讓民眾有感服務熱忱與用心。

「政府服務獎」以「數位創新加值」及「社會關懷服務」2評獎項別,獎勵各機關扣合施政主軸,結合數位科技創新,兼顧經濟、環境與社會永續發展,並依不同對象,提供多元優質服務,樹立機關標竿學習楷模。由國發會聘請產、官、學、研界組成評審小組進行評審,中央及地方政府共有133個機關(構)參獎,經過初選後有38個機關入圍,最後得獎機關24個(中央12個、地方12個),雲林縣政府提案參賽,2類獎項皆獲青睞,再次獲得行政院給予榮耀,肯定縣府團隊的施政表現。每年中央政府各部會單位、國營事業及地方政府(縣市政府、鄉鎮公所)上萬個機關均得以參加評選,可說是公務機關的年度奧斯卡獎,故獲頒此獎項之機關即足為全國楷模,更為該機關之最高榮譽!

雲林縣府今年度以「以抱制暴,雲過天晴(雲林縣衛生局)」、「智能科技監控與提升家園環境品質(雲林縣環境保護局)」兩案在競爭激烈的入圍專案中脫穎而出,分別榮獲第5屆行政院政府服務獎-「社會關懷服務類」及「數位創新加值類」獎項,顯示本府為民服務的努力深獲肯定。

縣長張麗善除了感謝縣府團隊用心投入,獲得行政院「政府服務獎」的肯定外,也期勉本府各機關持續努力,追求更優質的服務表現,共同為雲林鄉親創造便捷友善的生活。

彰縣府跨機關合作榮獲 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創新獎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孟冷/彰化報導

彰化縣政府由地政團隊及地方稅務局跨機關合作推動「農地權益e把照 老農傳承有依靠」高齡友善城市服務,榮獲「111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創新獎」。縣長王惠美特別在6日主管會報,頒獎表揚地政團隊及地方稅務局跨域共同推動農地政策的辛勞,期許持續推動農地e化,讓老農能更好的將土地產權傳承,保障農民土地權益 。

地政處表示,「農地權益e把照 老農傳承有依靠」高齡友善城市服務,由地政團隊首創「鑑界影像查詢服務」,民眾平時可免費申請查詢原先鑑界影像,產權移轉時減少土地界址爭議;地方稅務局首創「農地航照圖資數位化」系統,農地移轉時主動調高前次地價,提升核稅效率,更為民眾省荷包;「農地移轉租稅全攻略手冊」彙整農地移轉相關地方稅與國稅規定及注意事項,讓農民輕鬆瞭解農地移轉鑑界及稅務法令,透過跨機關推動「保產權」、「省稅金」、「好順稅」3項創新策略,保障農民權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辦理「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彰化縣經過3階段評選過程,第1階段書面審查及第2階段口頭報告,第3階段由評審委員進行實地訪查,訪查當日由縣府團隊以行動劇的方式呈現服務內涵,並安排評審委員現場了解貼心服務措施及視訊服務情形,獲得肯定,從全國共361個參獎案件中脫穎而出,榮獲今(111)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創新獎」,今年度獲獎率僅12%,獲獎不易。

2023台灣燈會 新移民藝術共創新臺北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君韋/台北報導

「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對於臺北這座城市別具意義,更是我國國門開放後的第1場國際盛會。此次燈會將有別於過往作品大多為藝術家、燈藝師個人的獨創藝術展現,更加著重邀請新移民、新二代一同參與燈飾設計、製作的互動成果,以凝聚多元文化於同一平台相互對話、共同創作、激發創意為目標,畫出、寫下或提出每個人心中對於原屬國故鄉及臺北新家鄉的意象,再經由藝術家內化而出一件件極富「新臺北味道」的共創燈組。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自今(2022)年10月起陸續開辦了「星空下的我們」、「關於台北」、「共創屬於家鄉的一幅景」、「我們在這-創作對話及竹編花燈」及「台北的味道」等共計9場次新移民藝術共創工作坊,吸引共計200多位新移民朋友共同參與,將製作出5座共創燈組作品。

燈飾設計藝術團隊「光試所Light Arts,Lab」與「流寓工作室」周明誼老師,藉由作品模擬圖向新移民說明整體燈組設計概念及共創參與方式,透過工作坊手作活動,激發新移民以其原屬國文化進行藝術創作,刻劃出獨特的符號及圖案,成為台灣燈會燈飾作品的一部分。

燈飾作品不僅是展演主體,藉由新移民及新二代的共同參與,讓其乘載著多元文化故事,並在綻放光芒的同時,也為臺北帶來新的味道。

優化市集軟硬體評核摘星數創新高 高雄市經發局公開表揚推薦

[台灣新聞雲]記者 張聿萱/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兩年來核定共2.5億元經費改善全市50處市場,日前經濟部公告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評核見成效,包含龍華市場等5處市集、13攤獲四星以上佳評,累計摘星數更是創歷年新高。為鼓勵獲獎市集攤商,經發局昨(28)舉辦公開頒獎典禮,表揚並推薦摘星的14處市集、119位攤商,現場並邀請獲獎名攤展示,也感謝市集攤商努力共同為高雄創造好成績。

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市長陳其邁重視商圈市場改造,上任後指示增編預算並爭取中央計畫支持,訂定環境改善、耐震補強及市場活化三大優化目標,核定近歷年最高的2.5億元經費改善50處市場,打造優質的購物環境。此外,更推動「青銀共市」,招募優秀青創進駐為傳統市集注入活水,成效亦獲有「傳統市集金馬獎」之稱的經濟部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評核肯定。

首度拿下三星優良市集的國民市場會長呂品衛指出,藉由觀摩各地市場的營業形態後,發現傳統市場一定要加強競爭力,為此,國民市場除提供高品質商品,也配合市府導入數位支付,並設置YouBike站點方便民眾購物,終於突破過往二星評等,首度拿下三星,未來將請攤商持續配合整理優化環境,營造更便利舒適的消費環境。

獲得四星樂活名攤肯定的吉林夜市大廚牛排老闆黃俊雄表示,109年拿到二星樂活名攤後就持續努力爭取評鑑升級,感謝市府、經濟部及夜市管委會的支持與協助,今年再接再厲突破自我。他強調,料理則是心與技的結合,希望以平實的價格、安全的肉品為基礎,搭配精心熬煮的醬料用心做好每一份料理,同時保持攤位的乾淨與衛生,提供客人自在與舒適的環境,不負「大廚」二字招牌。

經發局指出,市府積極推動市集與攤商參與軟硬體改善,包括環境整齊、清潔、明亮、衛生、安全以及商品標示、溯源、肉品冷鏈與數位支付導入等,提供市民兼具現代化與人情味滿分市集。今公開頒獎除表揚優秀市集與攤商,也是公開向民眾推薦這些摘星的特色市集與攤商,肯定所有市集與攤商努力,將持續爭取資源挹注優化相關軟硬體,明年繼續挑戰更高星等成績。

強!生生用平板+數位創新應用 南市資訊教育連續9年評比全國特優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允顥/台南報導

臺南市推動資訊教育成績亮眼,再度榮獲「教育部校園資訊基礎環境111年執行成果暨112年推動計畫」特優,創下連續9年蟬聯全國特優的榮耀。

黃偉哲市長表示,今年是南市資訊教育成果豐碩的一年,因應教育部推動「生生用平板」政策,南市率先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以打造「智慧城市」為藍圖,積極建構具前瞻性的資訊教育學習情境、善用適性化平台,推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透過「5G智慧學習應用」及「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等專案,積極營造學校創新教學動能,達到提升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數位教學的目標,很高興今年再度獲得教育部的肯定。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在黃偉哲市長的支持下,教育局團隊近日獲獎連連,不僅「全球公版直播教學-停課不停學.處處是教室」,榮獲今年第五屆政府服務獎,資訊教育又再度榮獲教育部111年度縣市校園資訊基礎建設評比全國特優,並創下連續9年特優的成果實在不容易。為全面推動「生生用平板」的政策,南市教育局已支援各校全面建置師生平板設備與數位內容,完善學校與本市出口網路頻寬,感謝市長全力支持,以本市預算完成機房端資訊安全設備、智慧網路管理系統及內容傳遞系統,透過更可靠與穩定的數位基礎建設,提供師生完善的數位學習環境。

鄭局長表示,在教育部的評比中,評審一致肯定本市前瞻規劃各項資訊教育方案,尤其對數位學習教師的基本培訓課程達成率,已達94%領先全國,資訊教育一般性補助款考核項目,無論在量化指標或質性報告指標皆榮獲滿分。教育局112年起將會全面規劃教師數位學習實作課程、優化校園頻寬、提高無線網路涵蓋率及升級資安設備,以達成「生生上資安課程」、「師師能數位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