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未來

嘉義縣召開 發展願景座談會 討論縣政未來發展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允顥/嘉義報導

為打造嘉義縣成為雲嘉南新生活服務區,縣府從110年底起邀集相關單位共同討論縣政未來發展願景及各領域的行動綱領,尤其針對交通建設、水綠基盤系統、城鄉空間發展、山海資源利用、產業園區週邊環境及公共美學等面向,擬定農工大縣空間發展的十大超越創新計畫。

翁章梁提及,嘉義縣是漢人到台最早開發的地方,從清朝到日治時代建構了便利的水利灌溉系統,造就平原成為農業天堂,山區還有阿里山的木材,讓嘉義縣成為早期農業社會裡的佼佼者。

然而60年代後,工業發展造成人口外移,嘉義縣老年人口逐年攀升,如今已是全台之冠,翁章梁說,嘉義蘊藏許多文化與地理資源,現在要做的就是重新檢視、梳理,找出新的現代化觀點,重新營造未來發展,過去四年已累積發展的契機,要因應快速的變化及創造正向成長就須掌握趨勢,有不足的地方就要外界給予強而有力的建言,創造理性溝通空間。

此次座談會除分享嘉義縣未來整體發展外,更與專家學者從淨零與智慧經濟時代角度,檢視嘉義縣下個世代空間發展的戰略佈局,針對縣內城鄉發展探討智慧運輸如何導入改善交通服務,並藉台灣縣市轉型的經驗及設計,導入公部門的機制與做法等議題,與談專家深入問題核心,直指做法與建議,盼嘉義的開發變更好。

展望未來 攜手向前-臺南市政府舉辦112年元旦升旗典禮

[台灣新聞雲]記者 吳允顥/台南報導

為迎接112年元旦新年,市府於本日(1/1)上午分別於新營區南瀛綠都心公園及永華市政中心西拉雅廣場舉辦升旗典禮,由黃偉哲市長、邱莉莉議長、議員、市府各局處首長出席,與市民朋友共同為新的一年揭開序幕。

在溪南永華場部分,由主辦單位精心規劃於市府與市議會周圍佈置國旗,於市府與市議會周圍沿中華西路、永華路二段、建平路、府前路二段等區域內佈置國旗營造旗海飛揚氛圍,現場還備有精美小國旗提供市民朋友索取,活動在大港國小太鼓隊精彩與震撼的鼓聲中開始,現場一片旗海飛揚,約有1,500人參加,隨後由憲兵隊弟兄擔任升旗手,透過莊嚴的升旗典禮儀式,為新年開啟新希望。

市府重視溪北地區活動,自109年起即分別在溪南地區及溪北地區各舉辦1場元旦升旗,引起很好的迴響和熱潮,在溪北民治場的升旗同時也結合新營青商會舉辦元旦健走活動,計有2,300人參加,讓市民朋友展現健康活力來迎接新年。

黃偉哲市長致詞時表示,市府正視少子化問題,生育獎勵金將從現行的第一胎補助1萬元,第二胎補助1.2萬元,調升為首胎和第二胎均補助2萬元,這也是其任內第二次調高生育補助,希望鼓勵更多青年在臺南落地生根。

此外,市府也要幫助臺南市民成家,臺南將在今年8月推出「首次購屋利息補貼」,針對名下沒有房子、且年所得低於102萬的市民,除了可享有中央給予的優惠利率,臺南加碼提供利息補助,對首次購屋的市民,每戶補助利息6萬元。不只幫助成家,也要支持立業。另臺南也將用實際行動鼓勵青年創業,創業貸款額度將由10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並由市府全額補貼前兩年的利息。希望透過良好的政策工具,鼓勵市民在臺南結婚生子、成家立業。更希望幫助市民築夢踏實,為下一代打造宜居城市。

黃市長也表示,新的一年,市府會全力推廣運動風氣。在今年的10月,臺南將舉辦全國運動會,邀請全國的運動好手來競賽。市府將以國際賽事的規格,全力完善14處比賽場館,做好軟硬體的準備,營造一個能讓選手充分實力的城市環境。

中壢「大時鐘市場」嶄新開幕!鄭市長:中壢蛻變的象徵

[台灣新聞雲]記者 劉艾琳/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3)日上午前往中壢區,出席「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開幕活動。鄭市長表示,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原為傳統型市場,因當時中壢獅子會捐贈大時鐘而成為地標,被稱為「大時鐘市場」。自他上任後,接續原中壢市的市場活化構想,歷經5年時間,投入7億579萬元,重建為地下4層、地上6層,兼具停車場、店鋪、社福單位、客家文化中心的綜合商場,外觀除保留大時鐘設計,更進一步打造夜間科技燈光秀,重現中壢人記憶之外,也代表新中壢的未來,更將帶動站前商圈的發展。

鄭市長表示,「大時鐘市場」改建歷經波折,而市府團隊積極克服挑戰,包括建築量體擴大、因應周圍機場捷運線做施工工法調整,以及協調原有攤商遷移、退場等,讓市場得以完整營運。目前市場地下1至4層為停車場,提供119個汽車停車位及100個機車停車位;地上1至3樓委由專業商場經營業者管理營運,引進日藥本舖、壽司郎、21世紀風味館等知名店家進駐;4樓提供給市府社會局相關單位使用;5至6樓將作為客家文化中心。目前停車場和商場已營運開放,4至6樓預計於112年對外開放,戶外廣場則可作為舉辦藝文活動等多元運用。

議長邱奕勝表示,大時鐘市場是中壢在地人兒時常來的地方,在市府團隊努力之下,有了新的風貌、新的開始,大時鐘市場鄰近中壢火車站,將成為中平商圈新的亮點,未來在營運單位努力之下,一定能再創輝煌的成績。

經發局長郭裕信指出,「大時鐘市場」為嶄新的綜合商場地標,具有節能、廢物減量、水資源再利用及智慧整合系統平台等功能,是一座黃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更榮獲2018年「國家卓越建設獎」、2022年「中華建築金石獎」肯定。開幕期間(111年12月23日至112年1月8日)更有消費滿額抽獎活動,活動期間當日累計消費滿1仟元,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將iphone14等大獎帶回家,歡迎民眾前來參與。

「光源臺北」2023臺灣燈會 柯文哲:城市型燈會融入臺北各區多元面貌

[台灣新聞雲]記者 談柌萱/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19)日出席2023臺灣燈會「在臺北發光」記者會,會上柯文哲介紹「2023臺灣燈會」主題「光源臺北 Light up the Future」,「光」代表光榮進步,「源」代表多元共融,而「未來」則代表智慧城市,會上柯文哲也邀請全國民眾一同到臺北欣賞燈節之餘,不忘多多消費振興觀光。

柯市長致詞時首先提到,「2023臺灣燈會在臺北」是解封後的首場國際大型活動,北市府本次承辦燈會採取和過往幾屆不同措施,過往其他縣市舉辦燈會多找境內空地放置燈節展示品,然而北市境內高樓密集腹地有限,因此採取融入北市特色之「城市型燈會」。

柯文哲補充,過去西門町舉辦臺北燈節後生意好了好幾年,今年在士林商圈舉辦的白晝之夜,一個晚上也帶來了46萬人潮,給店家很大的鼓舞,因此北市舉辦「2023臺灣燈會」,著眼點在於如何透過燈復甦東區商圈,因為人流代表金流,大量人流將帶來繁華的商機。

而東區作為「2023臺灣燈會」的重要展區,此次燈會網羅了國內外知名團隊,包括視覺、數位、建築、地景、裝置、原住民藝術家等創作,總共16件中大型裝置及光環境藝術營造,另外設有40件「藝術入店」作品,超過200間以上燈會特約店家提供各式優惠,讓全國遊客都能在賞燈的同時,享受購物樂趣。

柯文哲最後強調,本次燈會最終目標是將各地商業活動振興起來,而「2023臺灣燈會」共有4大展區、1座主燈、6座副燈,範圍達168公頃,一共展出300件以上作品,另市內12個行政區都會舉辦特色燈展,期待為全國參與民眾帶來多元臺北容貌,也提醒全國民眾到臺北看燈會之餘,記得多多採買振興觀光!

超跑選手陳彥博登高市「大師論壇」 與青年探索未來夢想

[台灣新聞雲]記者 楊睿榮/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青年局指出,繼邀請設計、音樂、料理界名人分享後,再度邀請大師現身高雄!該局昨(7)日特邀極地超馬世界冠軍陳彥博於高雄展覽館分享面臨職涯選擇的各種甘苦經驗以及透過他歷時五年完成世界七大洲八大站的紀錄短片來勉勵現場青年「堅持初衷,永不放棄」,活動現場逾300人參與掌聲不斷。

青年局顏己喨副局長致詞時表示,培養在地青創業者,青年局是重要推手,不僅從心態面、實務面、市場面提供最專業的業師顧問,也藉由大師分享經驗提升青年創業即戰力。昨(7)日第二場大師論壇重磅邀請超跑選手陳彥博,與學員以「超越你的不可能」為題,分享走過生命低谷,奮力跑向國際舞台,創立Run For Dream 夢想工作室的心路歷程;陳彥博更以「勇敢出發」、「相信對的信念,它將帶你勇闖世界」等理念,鼓勵現場聽眾化夢想為實際行動力;現場粉絲除大排長龍索取陳彥博簽名及合照外,還有粉絲致贈手繪畫卡及手作小禮物,為大師論壇現場增添許多熱情。

青年局進一步指出,近年「大南方,大發展」計畫帶動高雄產業聚落發展,眾多在地青創業者蓄勢待發,鎖定南臺灣未來產業商機並加速進軍國際市場。該局於今年8月起陸續舉辦共8堂青年創業培育課程、2場大師論壇,吸引超過900位民眾參與,更召集青創業者組團參加2場大型新創展,提供創業團隊一系列的創業輔導資源及爭取市場曝光度。

中市府公開未來四年市政白皮書 盧市長:說到做到!

[台灣新聞雲]特派記者 黃靖賀/台中報導

市長盧秀燕今(6)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連任代表市民對她的肯定和支持,選舉後市府提出新的市政白皮書,是未來四年總體施政的提煉,並公開透明向市民報告,內容涵蓋交通、社福、社宅、經濟等議題,如藍線捷運、東豐快速道路、公托公幼擴增、社宅興建、招商引資等建設,她保證「說到做到」!

「好還要更好!」盧市長指出,此次市政會議是今年疫情高峰以來,第一次所有的局處長聚在一起開會,共同向市民報告未來四年的施政方向,其中有許多重大建設和政策,請相關局處要隨時管控期程和實踐,並且如實如質、按照進度完成,施政才會又快又好,如台中市的育兒經費補助一定要持續讓家長有感,另社會住宅在她二個任期內目標為1萬8,000戶,市府不只會興辦好份內的社宅數量,也將持續與中央各部會合作,「一定會做的更好」。

市府今日舉行市政會議,由研考會主委吳皇昇以「守護台中 堅持幸福 本府未來四年政策藍圖」為題進行專案報告。交通建設方面,吳主委表示,市府將推動已通車的綠線延伸及捷運藍線動工、發展機場橘線、屯區紫線、崇德豐原紅線、科工綠松線、豐科黃線、山海環線;開闢重要幹道,包含市政路延伸銜接中科、中科聯外計畫道路,太平市民大道延伸銜接大里,以及東豐快速道路等;另也以轉運中心結合公路轉運,如山城已啟用的豐原轉運站,未來將陸續規劃轉運中心,縫合山海屯都各區。

社福政策方面,吳主委提到,盧市長上任前,台中市29個行政區只有5間公托,3年多來,市府力推「公托倍增」計畫,截至目前全市公托數已增加到29間,即將邁向六倍增,預計今年底前還有9間完工,屆時公托數將達35間,收托數將達942人,另外的15間也有著落,按照流程進行中,期望達到第一階段「公托十倍增」目標,預計超過60處,並且加碼補助托育費用,讓家長育兒負擔六都最低。

長者關懷部份,吳主委提到,盧市長上任後恢復老人健保補助後,敬老愛心卡的單趟車資補助由原來50元提高至85元,六都最優;未來也將持續普設關懷據點、日間照顧服務單位、佈建長照ABC據點,並透過職業訓練機制,開發適合銀髮族的職新模式,全方位保障長者權益,減輕年輕人的照養負擔。

社會住宅方面,吳主委說明,市府積極推動「台中好宅」,目前台中市24處基地,興建中及已完成達7,146戶;另已盤點可用基地8處,將持續興建,讓社宅總數達10,000戶,併中央預計興建數8,000戶,台中社宅興辦總數可達1萬8,000戶,再配合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的囤房稅全數作為青年及弱勢族群的租金補貼,保障市民居住權利。

能源臺北 淨零未來 臺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2.0發表會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君韋/台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今(11/23)日發布《臺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2.0》,讓淨零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融入施政具體作為。全球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已是國際主流共識,臺北市作為首善之都,積極響應全球氣候倡議,產業發展局於2020年發表《臺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今年配合「北市2050淨零排放願景」並廣泛聆聽各界聲音,根據國際發展趨勢、顧問專家建議以及市民需求進行調整,期共同打造屬於臺北市民的光榮城市,大步邁向永續且兼顧經濟發展的韌性城市。

陳志銘秘書長表示,臺北市政府接軌國際淨零轉型趨勢,借鏡如日本東京、韓國首爾、英國倫敦等主要國際城市的策略和作法,並邀集了國內能源顧問和專家,針對臺北市的現況共同研議,訂定出「2050年能源政策」的三大目標:(1)積極節能-累積策略節電量占2018年總用電量的72.5%,並據此訂定出2050年積極節能目標為「省下290座臺北101大樓用電量」,透過貼近日常的政策宣示讓民眾有感,促使企業與市民共同響應節電新生活。(2)智慧綠能-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相較於2018年增加7.7倍,透過發展佈建太陽能、生質能、水力、地熱等再生能源以獲得城市活動所需能源,同時,配合國家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規劃,由公部門示範帶動大企業或民眾自主購買綠電與憑證之意願,提高臺北市整體再生能源電力使用率。(3)低碳永續-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由於臺北市超過95%的溫室氣體來自於住商及運輸部門,因此臺北市政府制定「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設定中長期減碳目標,中期目標全市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應較2005年排放量減少40%,2040年排放量應較2005年排放量減少65%,長期目標於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

面對淨零的挑戰,臺北市為工商高度發展的首都城市,更是臺灣經濟發展中心,2020年率地方政府之先發布《能源政策白皮書》和《循環城市白皮書2.0》外,也在2021年陸續宣示臺北市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路徑,2022年《臺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2.0》,主要以「節約、效率、創新」為設計主軸,平衡經濟發展、能源安全效率、城市環境調適等面向,制定能源政策綱領為最高指導原則,設定建構節能環境、擴大綠能供應、帶動產業轉型三大發展方向,經由積極的節能文化鼓勵企業及市民共同自主響應節能;積極推動智慧電網,以傳統電力系統,加入ICT科技及儲電設備,整合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端的現代化電力網路,有效提升電力供需使用效能與電力系統調度彈性;鼓勵創新節能技術,導入循環經濟概念,帶動企業升級轉型等作法,引領『臺北邁向低碳綠能永續城市』為臺北市能源發展願景。

黃偉哲積極培力族群主流化人才 盼台南成為族群友善國際城市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維玠/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於10月26-28日連續三日辦理111年族群主流化培力工作坊,台南市長黃偉哲今(27)日親臨會場致意,並期許參加學員經3日培力課程訓練後能學以致用,在工作上將族群觀點納入政策、計畫及方案制訂、預算編列及資源分配,促進良好族群發展環境。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於106年即成立族群主流化推動會,在目前國內各縣市算是創舉。族群主流化是新的價值倡議,是台灣多元族群共同走向未來的關鍵,期許透過南市府行政部門、推動委員會及民間團體的協力合作,讓族群主流化政策推動的經驗,可以在台南不斷深化及發展,讓台南成為族群友善的國際城市。

黃偉哲也感謝今天工作坊的老師,能夠付出寶貴的時間來跟大家分享相當多的經驗,也期待學員們日後在各自的業務領域能夠具體落實族群主流化。南市府將持續滾動式檢討族群主流化推動的方式,以及行政作業流程是否有不足的地方,讓各個族群都能受到應有的重視與照顧。

台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表示,感謝中央客家委員會支持,及中央大學王俐容教授作整體課程規劃,讓市府團隊能全面學習認識族群主流化的概念和作為。

這次培力工作坊課程內容包括客家與族群主流化、原住民轉型正義與傳統領域、原住民文化、族群與媒體、台南的族群、族群政策與族群關係、異鄉人議題中的羞辱與尊嚴、自我評估實作等,現場講座將製作成數位課程置於台南市e學補給站供選讀,上線時間將另行公布,屆時歡迎各界多加利用。

出席高雄市嘉義同鄉會 陳其邁感謝共同打拚 創造美好未來

[台灣新聞雲]記者 楊睿榮/高雄報導

市長陳其邁今(15)日上午出席高雄市嘉義同鄉會第13屆第2次會員大會,他感謝嘉義鄉親在高雄落地生根,自擔任市長以來,和大家一起打拚,各業銷售額比前年增加1兆5百億元,今年1至8月政府稅收2291億元,較去年同期多了665億元,同時已還債70億元,感謝大家共同打拚,讓高雄更進步。

陳其邁表示,自上任兩年來,全力拚經濟,超前部署規劃半導體S廊帶計畫,台積電也來高雄投資,包括中游、下游的廠商,如默克、英特爾、應材、三福氣體等世界大廠都要來高雄投資,將串連高雄、台南以及嘉義科學園區成為半導體產業聚落,此外,市府在亞洲新灣區也很努力招商,中央也在此投資110億元,感謝大家認真打拚,讓我們看到高雄產業的未來。

陳其邁提到過往許多嘉義鄉親來到高雄,都住在前鎮、小港地區,現在則分散在高雄市各行政區,四處都有嘉義鄉親,他再次感謝大家的努力並向嘉義鄉親表示敬意,相信大家來到高雄在地打拚,讓高雄從過去重工業城市,慢慢轉變成高科技城市,未來也希望大家再繼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