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柯文哲

迎接白沙屯媽祖進香!張麗善、柯文哲北港朝天宮先參拜

[台灣新聞雲]記者 劉家和/雲林報導

苗栗縣白沙屯媽祖在2月12日起駕,展開9天8夜的北港朝天宮進香之旅,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參與徒步進香,今(16)日下午抵達雲林縣北港鎮,由縣長張麗善陪同先至朝天宮參拜,祈求北港媽恩澤台灣,隨後還體驗燈籠題字及參觀北港燈區,感受結合傳統與創新的燈會原鄉魅力,張縣長也藉機邀請全國民眾與香燈腳們來賞燈。

森興燈籠在北港開業超過一世紀,老舖創立於1866年,如今已傳到第五代老闆林聰賢及第六代林胤騰手上,依舊維持著家族一條龍作業模式,從削竹、編骨架、彩釉、上油等全都手工完成,今天並由林胤騰引導張縣長和柯前市長為燈籠題字,體驗古早味燈籠題字的趣味,張縣長寫下「雲林上場」,柯前市長則寫「平安幸福」,表達各自心中的期許。

縣長張麗善表示,柯前市長一路陪著白沙屯媽祖風塵僕僕來到雲林,並到朝天宮參拜北港媽祖,用行動來表達他對於宗教信仰的虔誠之心;而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對雲林縣幫助很多,今天特別善盡地主之誼,將北港燈會內容介紹給柯市長;北港燈會將持續到3月12日,今年燈會結合在地11位工藝師,傳統與創新的融合,有很多難得的作品,絕對值得大家來看,再次邀請全國民眾來燈會原鄉北港,到朝天宮拜拜、吃美食、賞花燈。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說,朝天宮香火鼎盛,光白沙屯進香就有11萬人隨香,張縣長積極推動燈會,增加可看度與創意,就是希望將「香客變遊客」,因為人流就代表金流,希望所有來拜拜的香客也能來看花燈。

柯文哲訪基隆市長謝國樑 分享智慧城市經驗

[台灣新聞雲]記者 池俊朋/基隆報導

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今(9)日由立委邱臣遠陪同到基隆市政府拜訪,當面恭賀謝國樑市長就任,分享八年執政推動智慧城市經驗,謝市長強調,就像他說的要將基隆升格為直轄市,北市智慧城市經驗就是最好的借鏡。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基隆市政府秘書長方定安是台北市都發局副局長轉任,副市長邱佩琳則是謝國樑市長以前就認識,今天來拜訪老朋友加油打氣,同時分享過去在台北推動智慧城市經驗與技術。

謝國樑市長指出,台北市無論在推動智慧城市或是教育上,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就學,都值得基隆市政府未來學習借鏡,柯市長今天分享過去八年的台北市政經驗,透過新任方秘書長過去在北市智慧城市經驗,未來能讓基隆市政、教育工作更順利、更有效率來推動。

謝國樑還表示,柯前市長提到「智慧城市」想法,能夠有助於基隆提升競爭力,電子公文的設置能夠加快行政作業流程,減少紙張的浪費。此外,超級悠遊卡過去在北市校園間推行試辦的經驗,也可以傳承給基隆,讓學生家長能夠瞭解學生上下學的時間、在校購買午餐、零食等消費行為,還能節省繳交班費所浪費的時間。

臺北市政府新任副市長、一級機關政務首長宣誓就職典禮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君韋/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蔣萬安25日上午主持新任副市長、一級機關政務首長宣誓就職典禮,他在致詞時表示,一級機關首長們都是來自產官學界的優秀人才,經驗豐富且戰力充沛,為臺北注入新的希望與氣象,也感謝大家願意加入臺北隊,共同推動臺北市的願景。在完成宣誓與布達儀式當下,大家就開始肩負起建設臺北的重責大任,市政建設千頭萬緒,市府團隊就是一個整體,一定要通力合作、主動出擊、積極回應市民的期待,有效率地實踐新市府團隊對市民的承諾,讓市民感到幸福與驕傲。

蔣萬安接著表示,尤其過去這幾年臺北市經歷疫情,各行各業受到嚴重衝擊,市府一定要扮演好領航者的角色,把握疫後重振的契機、打造友善的投資環境,吸引各方的投資與觀光客,活絡臺北商圈、帶動周邊效益。大巨蛋、都市更新、交通擁塞的問題,都是市民朋友高度關注的課題,市府要儘速排除困難、做出成績,要讓市民有感、也要讓市民感受到溫度;此外,包括文化、教育、動保、防災、新創、體育、生育與養育政策也都要有明確的進度規劃,絕對不能延宕。他對首長們非常有信心,也期待與各首長、市民朋友們共享臺北蛻變的圖像,更要相互激勵、做彼此最堅實的夥伴,打造更美好的臺北。

柯P回來了! 柯文哲:最後一份公文已經準備好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君韋/台北報導

市政交接倒數,臺北市長柯文哲除陸續至各機關辭行也抽空打包行李。他在整理書櫃時說,他的書籍很多,所以用分類方式處,像是管理、醫學的書籍,他會帶走找時間看,例如《蔡英文兩岸政策的心路歷程》會帶走研究,因為談判的時候都要在既有的政策基礎上進行,才會有延續性。

柯文哲表示自己的衣服都穿到壞為止,醫師袍也是8年前從臺大醫院帶來,一直掛在市府的衣櫥裡。他笑說相信臺大醫學院學生會比較緊張,因為柯P回來了!

柯文哲表示,他任內最後一份公文已經準備好,就是有關警察局監視器覆議案的後續處理報告,他還是堅持人民的納稅錢不能亂花,每年市府要多浪費8,600萬,是非常不合理且浪費公帑的,他仍會在公文上清楚闡明他的立場。

臺北市長柯文哲就職八周年記者會

[台灣新聞雲]記者 談柌萱/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於今(22)日在市府召開就職八周年記者會,發表致詞全文如下:

各位市民朋友、市府同仁大家好,八年前,我決定參選臺北市長,當時的競選口號改變臺灣,要從首都開始,改變臺北從文化開始。這場以文化為主題的社會運動,也是臺灣政治歷史上第一場以改變文化當作訴求的選舉。但是政治也不能只有口號和倡議,其實更重要的是執行力。特別在藍綠兩黨長期執政之下,留下了許多該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因為政黨利益而犧牲國家利益,因為少數人的利益犧牲多數人的利益,因為短期的利益犧牲長期的利益,我認為這是不對的事情。所以我秉持著「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理念,用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下定決心發起一場改變臺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我重建了政府的公信力,讓政治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這八年來,我們做到了。臺北真的改變成真,而且這些改變,還在持續發生。

這八年來,衷心感謝每一位參與市政的市民朋友,謝謝你們和我一起實現了許多城市願景,以及我們相信的城市價值。我們成功地推動了市場改建,完成了最困難的斯文里三期公辦都更;我們建立了公民參與的機制,讓市民朋友可以參與政策的規劃;我們已經完成了超過一百座共融式公園跟遊戲場,打造族群跟世代共融的社會;我們蓋了兩萬戶的社宅,推動多元的社會住宅政策,讓每個人有安全跟可負擔的房子可以住;我們重建了臺北市的財政紀律,還債570億,讓臺北市有更健康的財政結構;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慢老政策,讓長者有健保的補助,以及更好的社區醫療照護品質;臺北市有最完整的幼托政策,我們讓青年父母可以勇敢成家、有一個可以安心養育兒女的環境;我們持續推動城市與產業的創新政策,給年輕人創造不用害怕失敗的環境。這些年來,臺北已經不一樣了,這些成就的背後,是所有市民朋友的默默支持,還有市府同仁的努力不懈。謝謝你們讓這些改變可以成真。是你們,讓我們找回城市的光榮感。

市政工作相當繁雜,也充滿了許多挑戰。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很困難的決定,我也常常告訴自己,做每一個決定前,都要想到一件事,我們到底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臺灣給下一代。我們所改變的現在,是下一代的未來。每次想到這一點,很多困難的問題都可以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以前李登輝總統常常告訴我說,四十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你不要妄想四年可以解決。但是我認為我們現在不做,四十年後還是一樣。所以我們不可能期望一天可以改變這個國家,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期望什麼事都不做,這個國家就會改變,只要每天解決一點小問題,累積起來就會是這座城市巨大的進步。

市長是有任期的,但是市政工作是延續的。這座城市,屬於每一位偉大的市民朋友,你們可以決定這座城市的未來。我希望這些年來的改變和進步,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城市轉型和改革的腳步不能停下來,好的政治文化也應該繼續保留。現在,我們要向未來交棒,也希望下一任市長,能讓宜居永續的臺北繼續前進。

最後,要謝謝所有陪伴我們的市民朋友,以及所有市政團隊的付出。你們是我最大的後盾,最信任的隊友,最重要的夥伴。謝謝你們給我這八年的機會,讓我為臺北市民服務。臺北是一座進步而勇敢的城市,讓我們一起把這份榮耀延續下去,謝謝大家。

最後一場交通會報 柯文哲:持續精進 讓北市交通更好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君韋/台北報導

柯文哲關切忠孝西路目前僅開放23時至翌日6時機車通行,詢問下一階段開放期程?交通局表示,目前該時段為長期開放,如果要進到下一階段,仍要持續觀察,因為根據數據指出,該路段的公車車流量沒有減少,且依據日間時段進行模擬,顯示車流量還是太大、為避免發生事故導致重大傷亡或交通阻塞。評估後,目前其他時段仍不宜開放機車通行。柯文哲說,如果有需要做快慢車道調整、速限或是機車禁行區隔就做,並裁示將此案列入移交項目。

針對智慧號誌建置報告案,柯文哲也指示應多參考國外作為,朝減少人力方向持續邁進。

會後交通局長陳學台也感謝市府團隊的互助以及柯市長這8年來以醫生的角度看交通問題,不僅突破傳統交通思維還導入社福、衛生機關協助,相信持續推動對北市未來交通會有深遠的影響。

台北市府副市長及一級機關政務首長總辭 柯文哲:感謝首長們協助推動各項政策

[台灣新聞雲]記者 談柌萱/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20日主持市府副市長及一級機關政務首長總辭,他首先感謝不克出席的副市長蔡炳坤,接著他談到擔任臺北市長8年來,首先要感謝市府全體同仁的支持與付出,讓臺北在一個進步的路上,留下市政成績。透過這個機會,他感謝副市長彭振聲、秘書長陳志銘及各局處首長,長期配合市政發展,全力推動各項市政工作,給臺北市這座城市帶來了創新與改變。

柯文哲說,在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拆除完工8年從沒用過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開始了改變臺北市的歷程。上任以來他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開會,對此他感謝臺大醫院對他30餘年的教育,養成這個紀律的文化,每天早上的晨會、建立PM制度,用理性、務實、科學的精神面對市政議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處理重大市政。

柯文哲表示,8年來做了很多硬體建設,完成東區與西區門戶計畫、社宅建設、市場更新等,這是大家比較看得到的。但這些重大建設後面代表的精神與文化,才是大家要去思考的。北流、北藝與大巨蛋,歷經千辛萬苦,雖然大巨蛋還沒開始使用,但包括國賠、各個法律糾紛都已解決掉了,只等待中央批准就可以完工使用。

柯文哲說,8年來市府團隊一直秉持著理性、務實、科學,首長們都知道,只要辯得贏他,他都會聽首長的,大家就比數據,以理性、務實、科學的精神來做事。科學跟宗教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科學是只要提出證據就可以改變,宗教則是有不可改變的信仰。最重要的還是政治價值,不以少數人利益犧牲多數人利益、不以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不以政黨利益犧牲國家利益,大家都知道這一點市府團隊做得非常好。不會因不同的議員、不同的里長、不同的黨派而給予不同的待遇,一向遵守所相信的政治價值。身為醫生來擔任市長,他一向抱持著心存善念、盡力而為,這也是他基本的行為態度。這8年當中,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一開始只是一個政治的理想,但也一步一步地實現,現在有公民事務委員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廉政透明委員會,把民間提案納入市府,也實現從市府外部監督市政的制度。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已經改變成真,他期待未來能夠持續發生,這是他2014年競選臺北市長的口號,今天依照地方制度法的規定,由彭副市長率同局處政務首長提出總辭,新的市府團隊將在12月25日接續市政建設,希望市政是一棒接一棒,下一任的市府繼續努力,讓臺北繼續前進。他在致詞最後謝謝所有市府同仁的辛苦付出,還有市民朋友的支持,在此他要表達萬分的感謝之意。

「光源臺北」2023臺灣燈會 柯文哲:城市型燈會融入臺北各區多元面貌

[台灣新聞雲]記者 談柌萱/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19)日出席2023臺灣燈會「在臺北發光」記者會,會上柯文哲介紹「2023臺灣燈會」主題「光源臺北 Light up the Future」,「光」代表光榮進步,「源」代表多元共融,而「未來」則代表智慧城市,會上柯文哲也邀請全國民眾一同到臺北欣賞燈節之餘,不忘多多消費振興觀光。

柯市長致詞時首先提到,「2023臺灣燈會在臺北」是解封後的首場國際大型活動,北市府本次承辦燈會採取和過往幾屆不同措施,過往其他縣市舉辦燈會多找境內空地放置燈節展示品,然而北市境內高樓密集腹地有限,因此採取融入北市特色之「城市型燈會」。

柯文哲補充,過去西門町舉辦臺北燈節後生意好了好幾年,今年在士林商圈舉辦的白晝之夜,一個晚上也帶來了46萬人潮,給店家很大的鼓舞,因此北市舉辦「2023臺灣燈會」,著眼點在於如何透過燈復甦東區商圈,因為人流代表金流,大量人流將帶來繁華的商機。

而東區作為「2023臺灣燈會」的重要展區,此次燈會網羅了國內外知名團隊,包括視覺、數位、建築、地景、裝置、原住民藝術家等創作,總共16件中大型裝置及光環境藝術營造,另外設有40件「藝術入店」作品,超過200間以上燈會特約店家提供各式優惠,讓全國遊客都能在賞燈的同時,享受購物樂趣。

柯文哲最後強調,本次燈會最終目標是將各地商業活動振興起來,而「2023臺灣燈會」共有4大展區、1座主燈、6座副燈,範圍達168公頃,一共展出300件以上作品,另市內12個行政區都會舉辦特色燈展,期待為全國參與民眾帶來多元臺北容貌,也提醒全國民眾到臺北看燈會之餘,記得多多採買振興觀光!

柯文哲為2022臺北馬拉松活鳴槍起跑

[台灣新聞雲]記者 林君韋/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18)日一大清早前往2022臺北馬拉松活動現場為跑者加油,柯文哲致詞時表示,臺北馬拉松是臺北市的標誌,也是一個驕傲,要能夠在市區舉辦符合世界田徑總會菁英標籤標準的馬拉松賽事,是所有市民朋友、市府團隊、工作人員、志工朋友、贊助企業以及在場的每一位參與者共同努力才有的成果。

今年的活動標語是「RUN THE CITY–WE ARE POSSIBLE」,柯文哲說,其實跑馬拉松跟他騎一日雙塔一樣,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其實就是意志力而已。他勉勵今天的跑者,可以秉持最大的意志力來進行跑動。

柯文哲表示,臺北馬拉松是臺北的標誌,希望每年12月第三周的周日,所有人都記得臺北馬拉松賽事日。今年主辦單位將賽道進行優化調整,不但行經許多臺北市著名景點,周邊也有啦啦隊以及表演來為跑者加油打氣。希望大家在跑步的時候放鬆心情,爭取自己最好的成績,也讓臺北馬拉松一棒一棒跑下去,成為臺北城市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