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金門縣環保局

陳福海關心廚餘堆肥場處理向環保署爭取補助5,179餘萬元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縣長陳福海日前前往金沙鎮大洋資源循環中心關心金門縣廚餘回收運作與處理現況,同時巡視廠內環境空間與設施設備,感謝全體清潔人員的辛勞,讓廚餘變成堆肥使資源再利用,也感謝鄉親配合垃圾分類,讓金門縣垃圾中含廚餘類比例是全國各縣市最低,廚餘回收成效卓著。

陳福海對於廚餘場實際操作,以及堆肥產品後續運用表示肯定,垃圾變黃金,廚餘從垃圾轉為可再利用的有機栽培介質,不僅能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可將有機肥料推廣金門有機農業,打造金門的大健康產業,同時可達到資源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目標,也希望環保局能再優化處理設施與作業環境,並邀請各個社區觀摩資源處理的過程,製作大型看板進行宣導,讓鄉親能將垃圾與廚餘分類落實於生活中,以體恤辛勤的工作者。對此,環保局表示日前皆有安排學校進行參訪,透過孩童親身感受廚餘回收處理的過程,返家後能夠呼籲親友落實資源分類。

環保局表示,金門縣以往採用傳統堆肥方式,每日量能僅能處理5噸,並需不時翻堆促其醱酵,約3~6個月後,方可成為土壤改良劑,但因作業產生臭異味,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品質,另因堆肥成品品項不佳,民眾不喜歡使用,造成產品去化困難。為解決金門縣廚餘堆肥場處理量能不足、降低異味及因應場房、設備老舊等問題,縣長陳福海提及可多與行政院環保署接觸,有關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可編列預算,對應符合中央環保署的相對計畫,逐年將設備建構完整;同時機器的定期保養與維修也是一筆開銷,每天處理大量資源回收等垃圾,機器一旦出現故障,可能就會造成環保上的問題。

環保局表示已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爭取補助5,179餘萬元,於大洋掩埋場內建置廚餘高速處理設備、空氣污染防治設施及堆肥場改善、擴建工程,大幅減少廚餘發酵時間及提升堆肥品質,降低處理過程產生的臭異味,改善堆肥廠環境衛生問題,目前每年可產製一千餘噸有機堆肥,供在地鄉親領取,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未來會再積極向環保署提列相關計畫,逐步朝向永續發展。

自106年9月起實施垃圾進場檢查及破袋查核,在大家的努力與配合下,實施前後垃圾減量4成以上,資源回收率提升,廚餘回收量增加1倍以上,且垃圾中含廚餘類比例已降至3.25%,是全國各縣市最低,受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其他縣市肯定,大幅減少需焚化處理的垃圾量,降低垃圾處理壓力,更節省每年上千萬元的垃圾處理費用。

金門迎城隍自備環保杯打卡及資源回收5/30兌換活動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2023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己於5月6日揭開序幕,文化觀光季為期將近一個月,由一連串的宗教、文化及特色觀光系列活動接力登場,而重頭戲「浯島城隍遷治343週年巡安繞境」就在5月30日(農曆4月12日)正式舉行,環保局於當天112年05月30日(二)下午1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於中國國民黨金門縣黨部前方設立「金門迎城隍 回收佑平安」宣導攤位,舉辦「資源回收換好康及自備環保杯打卡送好禮。

金門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將傳統宗教祭典結合在地文化與觀光,以不斷創新的型態,延續金門城隍文化三個世紀以來的香火,因此除了金門當地民眾也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匯聚在這片土地上。爰此環保局為了能將環保意識深植民眾心中,響應本次祭典盛會以及因應繞境活動產生大量垃圾與資源回收物,特別於城隍繞境好禮暨回收宣導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環保局指出當天之活動內容除了於金門縣黨部前設置攤位有環境衛生、垃圾不落地、資源分類回收宣導外,亦進行「資源回收物資換好康」活動,歡迎民眾當日將家中使用完畢之資源物資帶至現場,即可依資源回收物之項目及數量兌換宣導品(洗潔精、抹布、菜瓜布),每人限兌換5份,數量有限換完為止。其兌換標準為:廢可攜式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一台可獲得兌換宣導品2份;廢鍵盤2個、廢手機1支、手機座充或旅充4個、水銀體溫計1支、廢乾電池及鈕釦型電池1公斤、廢光碟片1公斤(約60片)、廢寶特瓶20個、鐵鋁罐20個、乾淨的紙容器及鋁箔包20個、高壓空瓶(瓦斯罐/殺蟲劑/髮膠/防曬噴霧/芳香噴劑)5個,可兌換1份宣導品。另外自備環保杯於攤位上拍照打卡就送金門限定設計款口罩一份(限量100份),不但減塑環保又健康。

此外在城隍繞境之時,環保局亦規劃繞境巡安路線定點回收設施,解決繞境民眾、遊客垃圾無處可丟的煩惱,並分為一般垃圾及資源回收二類,並由專人負責集中、管理避免使其成為髒亂點,並提醒民眾、遊客能確實進行垃圾分類及垃圾不落地,共同為環保盡一份心力,讓金門迎城隍活動宗教與環保兼容並蓄,長長久久更加發揚光大與圓滿,也讓金門環境更美好。

金門春季淨灘五鄉鎮2,000多人清理1萬公斤垃圾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淨灘.減塑.愛金門不分你我, 金門縣各鄉鎮公所同步於21日分別在烈嶼鄉黃厝仿雷區一帶海灘、金城鎮泗湖海灘、金湖鎮峰上海灘、金沙鎮田浦水庫出海口及金寧鄉后湖海灘,舉辦112年金門縣春季淨灘活動。

本次活動總計有2,000餘人參加,計清理資源垃圾約5,130公斤,非資源垃圾4,260公斤,成效卓著。讓民眾親自感受原本美麗的海岸線,充斥著人類所造成的廢棄垃圾,體會海洋廢棄物為環境以及海洋生物帶來許多危害,同時也了解到SDGs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因金門大橋完工,大小金門不再有交通上的限制,全縣淨灘首次將主場移至烈嶼黃厝仿雷區一帶海灘,烈嶼因靠近大陸,受到季節洋流的影響,帶來大量的海漂保麗龍、漂流木、塑膠瓶罐、廢棄漁網與浮球等海漂垃圾,堆積在海岸線,尤其是海漂保麗龍數量更為龐大,嚴重影響環境觀瞻。本次活動由烈嶼鄉長洪若珊、環保局副局長楊忠盛帶領地區志工、義工、軍方、社區民眾及民間企業團體等一同參與淨灘活動。

環保局感謝今日全民共同響應淨灘活動,並再次呼籲民眾在前往海邊及在海上從事相關遊憩、休閒漁業或海撈作業時,能將產生之廢棄物攜回妥善清理,不要任意拋棄,減少海洋廢棄物。從源頭找出潔淨海洋的對策與生活態度,使本縣整體海岸環境品質能達到全面提升的效果。

金門環保局公開徵選2名環保尖兵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環保局將公開甄選臨時工2名,凡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年滿18歲以上、65歲以下,品德端正、無素行不良紀錄,且具勞動力足以勝任指派工作者均可報名。歡迎符合資格的民眾,前往環保局索取報名簡章,或至環保局網站下載。

本次將甄選臨時工2名,每日薪資約為1,408元(176元/時),並享有勞、健保及勞退新制等保障,工作期間自錄取後迄112年12月31日止,主要工作內容為處理廚餘、加強街道清掃管理等工作,若具有大貨車駕駛執照或鏟裝機、鍋爐等相關技術士證並實際操作者,另有2000元專業加給,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

環保局表示,有意報考者如本身已有漁保、農保或勞保,請自行確認是否可雙重加保,以免影響自身權益。報名期間自4月27日起至5月12日止,報名地點為金門縣環保局服務台,電話:082-336823。請於上班時間親自或委託他人將報名表送至環保局服務台,以郵寄報名及逾期恕不予受理。環保局再次邀請對環保有熱忱之民眾一同加入,成為金門縣環保尖兵。

金門縣廚餘回收處理績效獲全國績效優等獎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榮獲全國廚餘回收處理績效評鑑優等獎殊榮,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112年4月10日假台中市舉行111年度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廚餘回收處理績效考核績優機關頒獎典禮,由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親自頒獎表揚。

金門自106年9月起實施垃圾進場檢查及破袋查核,期由源頭做好垃圾分類及垃圾減量,以降低垃圾產生量,減少垃圾處理壓力並避免垃圾堆置造成的環境衛生問題。在大家的努力與堅持下,實施前後垃圾減量4成以上,資源回收率提升,廚餘回收量增加1倍以上,經垃圾組成分析垃圾中含廚餘類比例111年降至3.25%,是全國各縣市最低者,足顯廚餘回收成效卓著,不僅受到環保署及其他縣市肯定,大幅減少需焚化處理的垃圾量,降低垃圾處理壓力,也提高焚化廠收受金門縣垃圾進場的意願,更節省上千萬元以上的垃圾處理費用,環保局感謝金門各界人士及民眾的支持與配合。

環保局再次呼籲民眾使用廚餘桶或容器盛裝廚餘,排出前應先行濾除湯湯水水,不要混入垃圾袋、竹筷、餐巾紙、湯勺、刀具、椰子殻、榴槤殻及甘蔗皮等堅硬異物,以提升廚餘處理效率,增進堆肥品質;此外,除了落實廚餘分類回收,從食品烹煮前端響應「綠色飲食」,包含吃多少煮多少、少鹽少油多蔬菜等健康觀念,才能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同時對個人健康有所助益,一起努力讓垃圾減量,使垃圾得以妥善處理,讓廚餘變成可再利用的有機肥,大家共同維護金門的環境品質。

新湖漁港金幸福港區資收站 回收換好禮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近年來海洋保育意識提升,為了減少海洋廢棄物產生以及加強宣導垃圾不落海之觀念,金門縣環保局於 112年4月12日起每月雙數周三上午8時至12時假金湖鎮新湖漁港,舉辦「金幸福港區資收站 回收換好禮」活動,活動期程至12月底為止,漁民或民眾可攜帶資收物至活動攤位兌換好禮,兌換品項數量有限,換完為止。

本次回收換好禮活動回收項目有廢玻璃容器、廢塑膠容器、廢鐵罐、廢鋁罐、寶特瓶、鋁箔包各30個為一單位及紙容器(皆需清洗無污漬) 60個為一單位等七大類,一單位可兌換宣導品一份(每人限換二份)。

回收前請依照回收步驟分類回收,玻璃瓶需排空內容物後清洗,並須保持完整避免破損造成傷害,廢塑膠容器、廢鐵罐、廢鋁罐、寶特瓶、鋁箔包及紙容器須排空內容物後清洗,並壓縮減積,俾減少後端人員工作負擔,也可以使回收物不易孳生蚊蟲及醱酵發臭,才不會讓可回收利用的資源,變成又髒又臭的垃圾。

金門縣環保局表示新湖漁港自109年四月開始辦理,109年至111年度共回收廢塑膠容器2,585公斤、廢玻璃容器1,633公斤、廢鐵容器545公斤、廢鋁容器410公斤、廢紙容器2,338公斤,共有1,718人參與金幸福港區資收站回收宣導兌換活動,環保局也呼籲民眾,除將身邊的資源回收物正確地分類、落實資源回收之外,也應從生活中源頭減量,儘量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降低廢棄物排出,亦可有效降低海洋廢棄物產生,共同守護我們的海洋環境。

金門推動機關學校團體辦理資源回收補助4/30前申請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為鼓勵金門縣轄內各機關、學校、團體、辦理資源回收工作,金門縣環保局訂頒「112年度推動機關、學校、團體辦理資源回收工作之補助原則」,本年度補助請於112年4月30日前提出申請,歡迎金門縣轄內之各級學校(國小、國中、高中職及大學)、政府機關或部隊、向政府機關立案之團體或組織(如社會公益團體、宗教團體、寺廟組織等)踴躍向環保局提送申請補助。

環保局指出,工作補助經費以新台幣3萬元以內為原則,每一個案補助以每年1次為限,6年不超過3次為原則。補助項目包括,業務費辦理相關宣導所需之文具、宣傳單、海報等。材料費:可以購置資源回收桶(箱、架)、廢乾電池回收筒、資源回收相關器具(如三輪車、手推車、自動秤…等)。以及辦理宣導活動之講師人事費用。其他的資源回收相關設施之設置、改善等補助項目。

申請購置資源回收桶(箱、架)者,應有預估金額並說明設置地點,每個資源回收桶(箱、架)補助經費最高不得超過1萬元整,並應納入單位財物管理。申請購置或改善不銹鋼資源回收桶者,可參考本局提供之標示進行貼膜作業。另交通場站(包含港務處)則須依環保署公告之規定,其標示應依資源回收桶設置種類標示資源垃圾類別字樣,可參考環保署設計之一般垃圾及資源回收桶識別標示圖案。有關詳細補助內容及申請表,自即日起可至環保局網站:https://kepb.kinmen.gov.tw/ 參閱下載。若對補助原則有疑問,可洽詢082-330556蕭小姐。

金門縣環保局表示,資源回收分類工作須持續加強宣導及推動,為解決各單位經費不足問題及提高回收設施環境友善性,歡迎轄內學校、機關及團體等單位,趕快依實際需求把握機會申請補助,以協助貴單位回收設施分類更加完善。落實資源回收,從你、我做起,也邀請大家一起來響應環保,讓金門越來越好。

蔡其雍召開廢棄車輛協調會 解決長期占用停車位問題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內廢棄車輛占用停車位的問題嚴重,金門縣議員蔡其雍於昨(15)日召開協調會,邀請環保局廢管科、觀光局交通行政科、行政處法制科、交通警察大隊、金門航空站等多方參與,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蔡其雍說,金門縣內停車位資源有限,而許多廢棄車輛卻占據了寶貴的停車位資源,造成一位難求的狀況,縣民的交通和停車產生極大的不便。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各方通力合作,採取有效措施,將廢棄車輛移除,使停車位得以活化。

協調會上,與會者們就廢棄車輛清理的具體方案進行了許多討論。蔡其雍也提出了多項解決方案,包括加強宣傳教育、制定相關法規等,獲得了與會者們的一致認同和支持。此次協調會同時也討論到各鄉鎮主要交通樞紐應實施停車收費,期望能透過收費機制使鄉親們在尖峰時刻的交通能夠更加便利。縣府各單位也允諾會再進行評估。

蔡其雍表示,此次協調會是一次很好的起點,各方共同研究、探討廢棄車輛清理的問題,進一步促進了行政機關與民意代表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未來將繼續密切關注此問題的進展,並尋求更多的方案,讓金門縣內的停車位資源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為民眾帶來更多的便利。

金門防救災緊急通訊表現獲內政部100分評價

[台灣新聞雲]特派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金門縣111年7月至12月內政部「防救災緊急通訊系統維運及考評規定」評比,在全國各中央單位暨各縣市政府中,獲評100分佳績。

內政部針對中央各橫向機關、直轄市、縣(市)政府及所屬橫向機關、鄉鎮市(區)公所等,配置防救災專用緊急通訊設備,透過自主檢核測試、辦理教育訓練、定期測試,使各機關熟悉相關衛星通訊設備之使用操作要領。藉由定期測試及故障報修之紀錄,且配合不定期之實地訪測,來檢測各機關之工作執行績效,並檢討相關策進作為、促進整合現有防救災緊急通訊資源,以達到降低災害風險、強化防救災緊急通訊應變能力之目的。

金門縣防救災緊急通訊設備配置單位計有消防局、衛生局、環保局、警察局暨各鄉鎮公所,除內政部消防署定期測試外,金門縣每月定期辦理所轄單位自主測試,以強化災害發生時,能有通暢之連繫管道,洽請中央或相關單位支援。防救災通訊設備首重平時之維護,強化操作熟悉度,本縣各單位依評核項目之期程積極辦理,落實評核目的之達成。

金門縣消防局局長呂英華表示,對於防救災工作積極督導,防救災專用緊急通訊設備的定期測試、自主檢測、教育訓練及故障報修等辦理事項之各項簿冊及紀錄是非常重要的,如此才能確保災害發生時通訊不中斷,此次在消防局、警察局、衛生局、環保局及各鄉鎮公所相關設備承辦人員、代理人員、主管人員配合及努力下,展現全縣團隊精神,方能榮獲如此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