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表揚績優淨海志工 共同守護桃園海洋環境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營光/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7)日上午前往大園區,出席「111年績優淨海志工頒獎典禮」。張市長表示,桃園海岸線長達51公里,並擁有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等豐富自然生態及人文地景。為了將海岸線打造為遊憩及教育場所,並維護海洋生態資源,迄今市府共招募16隊海岸巡護志工,並與中壢、桃園區漁會及台灣中油公司結盟,成立3支海洋環保艦隊,清理海岸及海上垃圾;市府也招募成立7支環保潛水隊,清理海底廢棄物。張市長強調,無論是桃園海岸、海上或海底的垃圾清除工作,皆有賴淨海志工的辛勞付出,讓桃園的海洋變得更乾淨。

張市長談到,由於淨海志工的努力,桃園在111年全國各項考核獲得優異成績,包括竹圍艦隊長興3號及國賓168號榮獲海洋委員會全國最佳環保艦隊特優獎;桃園環保潛水隊榮獲全國潛海戰將團體組第1名,其中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黃志誠所長也獲選全國績優潛海戰將,充分展現桃園淨海志工的服務價值。

今日張市長也為新進的環保潛水隊授旗,歡迎新進同仁加入海廢垃圾清除工作,並頒發團體獎及個人獎等獎項。張市長特別感謝淨海志工的績優表現,為守護海洋建立最佳典範。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宋欣真表示,桃園連續4年在「海洋環境管理考核」榮獲全國特優,感謝所有志工及相關單位的努力,期盼未來在海洋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工作都能做得更好。環保局表示,海洋垃圾問題需要民間力量共同參與,截至目前為止,桃園海岸巡護志工共計582位,總服務時數達12萬6,000小時,平均每人每年出勤54小時;3支海洋環保艦隊共計106艘船舶,累積出勤次數達8,731次;7支環保潛水隊共計170位淨海潛將,目前累計出勤達357人次,感謝所有淨海志工的投入,也鼓勵民眾加入全民減塑及海洋環境保護行動。

海管處說明,海洋廢棄物約有7%為漁業廢棄物,為避免廢棄漁網流入海洋,市府建立廢漁網回收再利用機制以來,迄今已收購46.5公噸,其中22.3公噸售予業者再利用,回收率高達48%,成績勇冠全國;今(112)年6月底也規劃於竹圍及永安漁港進行收購,盼透過源頭管理及循環經濟,減輕海洋環境生態傷害。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黃世杰、市議員吳進昌、徐其萬、涂權吉、許清順、游吾和、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宋欣真、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長楊人傑、市府環保局長陳世偉、海管處長江育德、台灣中油公司桃園煉油廠長季存厚、中壢區漁會理事長葉國傑、觀音區保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經贈、新屋區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順佳、新屋區笨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金本、笨港里民協會理事長彭永涼、樹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袁進益及觀音區、新屋區、大園區里長代表等均一同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