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台北報導
臺北市文化局歷經三年擘畫,「傳統藝術系列」叢書最新力作,兩本以臺北市大稻埕音樂傳統藝術為主題的《民樂街上老軒社:共樂軒歷史記憶》及《大稻埕鼓亭吹:陳 金來家族的音樂事業》新書,將訂於10月26日下午2點於民樂街68號「臺北共樂軒」現址舉行新書暨有聲專輯發表會,活動並同時安排大稻埕共樂軒北管音樂與陳金來家族鼓亭吹陣音樂現場演出,與在地居民共享大稻埕傳統音樂時光。誠摯邀請媒體朋友蒞臨採訪,來聽故事、賞新書、看排場、共同回味老臺北茶食。

該計畫係以2010年同獲臺北市登錄無形文化資產的「北管音樂」 保存者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及「鼓亭」保存者陳金來藝師為對象撰述而成的套書,歷時約三年完成研究與出版。兩書巧妙融織一段百年臺北大稻埕常民音樂史的 景觀縱深,具體而微展現出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所乘載的豐沛生命動能。


自2021年5月Covid-19疫情升溫開始,臺北市文化局委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進行為期二年的調查研究及一年的出版籌備,將近 3年期間經歷新冠疫情期間重重限制、克服隔離障礙,在疫情漸緩之際,終於完成 二本書及有聲專輯CD同時出版。

《民樂街上老軒社:共樂軒歷史記憶》一書內容特色:共樂軒軒社歷經三次館址與 人事變遷,人物資訊、軒社文物等頗多散佚,幸有社內留存一批珍貴的照片圖像, 研究團隊以館存圖像為主體,輔以日治時期報導文獻解讀,並結合耆老、館人口述、各地交陪文物探訪的印證等,最後成書為《民樂街上老軒社:共樂軒歷史記憶》,引導讀者觀看共樂軒百年至今的歷史發展輪廓。

《大稻埕鼓亭吹:陳金來家族的音樂事業》是以陳金 來為中心的「鼓亭家業」家族史,透過嚴謹的學術爬梳,除完整訪談當代陳金來與家族成員,並上溯「大頭鼓亭」創始人陳財於日治時期乃至戰後的活動紀錄。全書呈現世代經營的音樂職人軌跡,旁及日治時期、戰後至今大稻埕的音樂變遷景觀, 所涉歷史縱深達百年以上,堪為具史詩性架構的著作。

兩書文化資產保存對象為傳統音樂的「北管」、「鼓亭吹」,故本套書納入兩保存者的錄音出版。《共樂軒的北管樂》由當今「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老青子弟共同演出的錄音,《大頭金來的鼓亭樂》由陳金來領 奏,其中最是難得是可聽到陳金來、吳瑞雲夫妻合作發展出的金來鼓亭新樂陣「天帆清音」的演唱曲目。本次錄音亦為自大頭鼓亭1967年後,睽違四十餘年再現的鼓 亭吹錄音,也是臺灣當代僅有的鼓亭吹音樂現場演出收音出版。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