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饒慶鈴力推文化保存 新風貌詮釋傳統原民歌謠 《看的聲音|聽的地圖Ⅱ》歌謠採集成果發表

[台灣新聞雲]記者 葉亞倫/報導

臺東縣政府積極進行原住民歌謠採集及專輯製作,重現部落長期累積在地音樂能量,今(28)日在TTstyle波浪屋舉辦歌謠採集分享會、專輯發表記者會及成果演唱會,邀請參與錄音的耆老站上舞台演唱傳統歌謠。縣長饒慶鈴表示,今年擴大與4個文健站及3個藝術團體組織攜手,採錄保存45首歌謠,期盼以新思維和面貌呈現部落好聲音及文化。相關展覽在波浪屋持續至11月12日,邀請民眾欣賞臺東豐富的部落音樂文化。

縣長饒慶鈴提到,歌謠是文化的核心元素,承載族群歷史、傳統知識和生活方式,然而現有吟唱歌謠者逐漸減少,為留下寶貴紀錄,縣府自109年起致力於原民傳統歌謠採集,至今年累積採集共110首傳統歌謠。去年起透過原住民族歌謠採集及專輯製作計畫,實地走入部落進行田野調查、採錄、影像紀錄,備份長輩文化智慧與記憶,更將部分歌謠重新編曲,賦予傳統歌謠新生命,讓更多人聆聽、了解歌謠蘊含的意義及文化底蘊,讓文化傳承有更多方式。

縣長饒慶鈴指出,縣府對原住民文化維護保存發揚工作相當重視,也致力保存傳統歌謠精髓,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簡稱TTICC)是全國第一個以原住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創園區,其中TTstudio錄音室從109年起培育錄音室人才,透過改編歌謠、辦理音樂採集及黑膠唱片採集創作等工作坊、開設母語電音培訓等,使臺東在地音樂文化有效保存及傳承。TTstudio錄音室具有高規格設備,提供在地音樂創作人等表演藝術工作者使用,希望吸引更多青年返鄉駐村工作,也讓民眾看見多元文化與藝術兼容的臺東。

縣府原民處說明,今年委託金曲獎得主吳昊恩統籌進行原住民族歌謠採集,由多位知名音樂人林明陽、李欣芸、Musa與在地音樂創作者協力製作《看的聲音|聽的地圖Ⅱ 聚》專輯,以「聚」一同吟唱的歌謠,代表生活積累的呈現及文化樣貌。自5月底起陸續採集利嘉、馬蘭、嘉蘭、宜灣等4個文健站,以及杵音文化藝術團、喇密特文化藝術發展協會及崁頂古謠班等3個團體,涵蓋縣內不同語系的阿美族(馬蘭阿美、海岸阿美、恆春阿美)、卑南族、排灣族等族群共45首傳統歌謠,從其中挑選10首,交由編曲家以流行音樂方式改編再創,並於TTstudio聲音部落錄音室製作完成。即日起至11月12日於臺東波浪屋TTstyle【4號店】將有傳統歌謠採集展覽,更多活動詳情請上Facebook粉絲團「南島台東-臺東縣原民處」https://www.facebook.com/aborigine089 及「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官網https://tticc.taitung.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