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關心潛園復建、晴空匯火警建商責任、111年開口契約監造不實等議題 市府詳盡說明

[台灣新聞雲]記者 張維倫/新竹市報導

有關新竹市議員李國璋今(14)日於市政總質詢中,關心竹市潛園(爽吟閣)復建可行性評估暨數位重現計畫案,新竹市文化局表示,目前執行進度為實體重建可行性評估,受限於重建的可能地點(靖廬公園)目前使用單位移民署新竹市專勤隊預計119年始得搬遷,故現階段先針對數位重現部分優先施作,預計今年10月將結合調研、口述與工作坊資料,以3D點雲掃描、建模產出階段性成果(互動性裝置),屆時將邀請林氏族人共同與會,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另外,明年初也預計產出潛園(爽吟閣)3D列印,達成數位化保存目的。

文化局長王翔郁表示,本案標的物因未具文化資產身分,無文資上位計畫(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殘存構件經詢問文資委員也未具有結構功能,難以遽然復建,未來也可考慮以建築現存構件展陳為主,展現其歷史與建築價值。

文化局表示,新竹潛園為新竹兩大名園(北郭園、潛園)之一,為新竹地方仕紳林占梅於清道光、咸豐年間肇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林家私人庭園,用以招待賓客。潛園內的「爽吟閣」因乙未割台之役,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進軍至新竹時曾進駐,再加上適逢新竹市區改正計畫之故,將潛園縱橫開闢兩條道路(西大路、中山路),園內林恒茂大厝及許多重要建物陸續遭到拆除,因此將爽吟閣由潛園移至客雅山麓的新竹神社旁。民國91年爽吟閣因颱風破壞,拆除的構件存放於新竹神社繪馬殿;101年僅存的潛園大門門樓也遭地主無預警拆除,相關遺構現存放於新竹神社內。

文化局提到,新竹是文化與科技之都,現今更以科技發展受到世界矚目。目前先針對潛園實體復建進行可行性評估,並依此做為潛園復建工程規劃基礎。又近年來科技日新月異,重建不應侷限於建築的硬體設施,數位重現的想法亦隨之而生,希望藉由數位化保存重現老建築昔日風華,也讓更多民眾可以透過數位科技的方式來了解潛園及林占梅在歷史、文學、園林建築對竹塹的價值所在。

此外,李議員今日也關切晴空匯火警案建商責任,市府強調,晴空匯大樓使用執照是由前市府於2015年核發,且市長高虹安並不認識晴空匯建商,呼籲有心人士應實事求是,而非以無憑無據個人想像帶風向。針對此次晴空匯大樓事件,市府持續關注有關本案起造人(豐邑公司)、設計人,承造人或監造人是否涉及相關缺失責任,待專業單位鑑識或查驗結果,再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應付責任。

都發處說明,對於晴空匯案件中涉及防火填塞及安全設施未落實問題,相關防火區劃破壞原因尚待調查,然而目前公安檢查未涵蓋防火區劃及管道間等特定區域,市府呼籲中央修法以將這些區域納入例行檢查範疇。市府進一步指出,即使符合法規,但若新設備或管線穿越防火區域未進行適當填塞,將使防火區劃失效,因此市府期盼中央加快腳步修法將防火區劃納入例行檢查。

李議員亦關心111年竹市風景區監工不實問題,李議員表示,此案監造廠商與西大路監造廠商同為雲開建築師事務所,兩案均有監造未落實的問題。城銷處表示,目前已依政風處「111年度新竹市風景區設施維護及景觀工程(開口契約)」之履約違失案行政調查報告內容逐條審查核對,其中包括履約成果文件照片誤植及缺漏等情形,300餘張履約照片中,超過1/4疑有「重複使用」,顯見監造缺失情況嚴重,城銷處依各項缺失情節按契約規定計算罰則,並於5月底簽奉核准,後續將依程序函知廠商,並給予一定期間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