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解決農業缺工困境 縣府積極向中央爭取開放農業外勞

台灣新聞雲/整理編輯

針對農業缺工問題嚴重,縣長張麗善21日在議會回應議員質詢時強調,經縣府多次反應,中央部會已有善意回應,將共同來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缺工所面臨的困境,讓農業能夠永續經營。

張縣長表示,縣府於今年2月26日再度函請行政院開放農業外籍移工,解決農業缺工困境,並彙集縣內各農漁會、合作社等單位向勞動部提供「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修正意見,作為開放農業外勞的修法參考。

張縣長指出,目前有關乳牛飼育業已確定開放外籍移工,惟乳牛飼育業僅佔本縣畜牧業極少數,難以解決本縣同性質養豬、養禽等長期性畜牧缺工問題,建請中央同意比照乳牛飼育業,將養豬、養禽等畜牧業納入開放類別。

中央政府雖已擬開放農業外籍移工,但其聘用人數,不得超過雇主所屬同一勞工保險證號人數之1/3,以西螺鎮農會為例,員工約為107人,所得聘用人數僅約35人左右,根本不足以解決西螺地區農業缺工的問題,希望中央聘僱條件能放寬,以地區務農人口為分母,由各農會根據各轄區產業特性提報計畫申請所需人力,而非以農會之員工數為基準。

有關本縣溫網室、果樹、花卉、蔬菜栽培業等長期性農業缺工問題,希望中央同意比照乳牛飼育業,開放方式以農民個人名義申請,以解決長期缺工問題。

張縣長強調,雲林縣農業產值居全台之冠,而縣內農保總投保人數為11萬9,030人,年滿65歲領取老農津貼人數為5萬7281人,佔總投保人數逾48%,從事農務工作之勞動人力年齡偏高,人力老化嚴重。

在農業缺工情形嚴重下,非法僱用外籍移工之案例日增,以106年及107年為例,106年本縣查獲非法工作外國人246人中,從事農業工作計194人,佔總查獲外國人數79%;107年查獲非法工作外國人237人中,從事農業工作計202人,佔總查獲外國人數85%。農民之所以甘冒被重罰甚涉及刑法風險非法僱用外國人,其原因在”請嘸工”。籲請中央相關單位儘速開放引進農業外籍移工,以解決本縣農業長期缺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