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自升格以來,鄭文燦市長持續推動行人無礙友善環境,桃園人行道長度八年內從427公里成長至987公里,增加131%;面積從171.7萬平方公尺成長至299.8萬平方公尺,增加74.6%,已改善179條路段,長度達126.4公里,施作材質大量採用噴花地坪,有效縮短工期,對用路人影響降至最低。依據內政部營建署資料統計,目前桃園市人行道設置情形普及率(有人行道之道路長度占總道路長度比率,下稱普及率)已達48.61%,施工中路段完成後,預計今年底預計將可突破50%,並朝112年底達到60%為目標邁進。營建署「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下稱道路考評),除去(110)年因疫情延期辦理,109年度道路考評共六個評分項目中,「街廓考評」、「道路養護」、「道路平坦度」及「交通工程」等四項考評項目皆獲得全國第一。另外,更於110年參與由衛福部舉辦的「110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在全國350餘件競獎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無礙獎」。

以六都普及率增長幅度來看,桃園市增長率相較於其他直轄市位居第2,作為最晚升格的直轄市,人行道普及率從18.3%成長至48.61%,增長30.31%,僅次於高雄市的43.34%(18.35%成長至61.69%),後依序為台北市29.1%、台中市25.53%、台南市4.95%、新北市3.47%。對於人行環境的改善,目前已於今(111)年規劃再投入4.08億元,改善33條路段,包含桃園區舊司法園區周邊正光路、廈門街、守法路;中壢區洽溪路、領航南路一段、中豐路;蘆竹區中興路、大新路;龜山區自強西路、光峰路;以及八德區崁頂路、平鎮區育達路、龍潭區高原路等。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