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台中市新聞

市府與中部大學持續雙向交流 黃副市長:共同營造安心托育環境

[台灣新聞雲]記者 白峻峰/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今(31)日在弘光科技大學舉辦「第32次推動市政建設會議」,副市長黃國榮與中彰投苗雲等5縣市25所學校校長及代表們研討托育政策議題,拓展雙向交流。「共同商議!」黃副市長表示,托育政策是市長盧秀燕重要的施政之一,盼藉由持續互動與對話,讓市府政策結合大學研發能量,激發新的政策方向及思維,共同營造安心托育環境。

黃副市長說,他去年也有來參加弘光科大的校慶,弘光科大創校近60年,因辦學良好,吸引外縣的學子前來就學,另沙鹿地區人口不斷成長,盧市長上任來,此區已有增設學校的需求;此外,弘光科大的專業是醫護科系,隨著學校的擴張,在幼托科系方面也顯著成長,他也特別感謝學校長期以來協助市府的親子館、托嬰中心、社區大學等業務。

打造最幸福友善的育兒城市!黃副市長也說,少子女化已成國安危機,為紓解少子女化的問題,市府從加碼生育津貼1萬元變2萬元、推出「育兒租金補貼」減輕年輕爸媽的租屋負擔,並啟動「幼兒數倍倍增」、「公幼再加量」及「區區親子館」計畫,去年底前已佈建完成50處公托,全市公共化幼兒園擴增達214班,利用各閒置場館建置公托、公幼,市府為家長打造友善的育兒環境,做家長育兒最堅強的後盾。

今日座談會,由社會局長廖靜芝、教育局長蔣偉民與弘光科技大學推廣營運處教保中心主任廖瑞琳以「建構幼托安全,優化托育品質」為題進行專題報告。針對提升托育服務質量,社會局對於托嬰中心及居家托育人員執行多項輔導與管理機制,使全市嬰幼兒在安全、有品質的托育環境健康成長;教育局積極辦理公幼倍增,也重視教保服務品質的管控,讓整體提升教保服務品質,盼透過各個面向的支持與努力,打造年輕人「敢生、樂養」的優質托育環境。

今日會議,包含黃副市長及市府研考會主委劉彥澧、衛生局長曾梓展、社會局長廖靜芝、民政局長吳世瑋、教育局長蔣偉民、建設局、交通局、都發局、地政局、環保局、警察局、農業局、財政局、運動局、新聞局及研考會等15個局處代表、弘光科技大學校長黃月桂、25所大學代表共同與會,互動熱烈,盼藉由經驗分享,未來的市政規劃與校務推動可更緊密結合,也讓台中愈來愈幸福、宜居。(3/31*6)*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張市長出席「台灣PCB產業低碳轉型策略發布會」 鼓勵企業共同邁向低碳轉型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營光/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30)日前往中壢區,出席「TPCA會員大會暨PCB產業低碳轉型發布會」。張市長表示,台灣的PCB(印刷電路板)產業在1970年初期於桃園萌芽,發展至今,包括電腦、車用人工智慧零件等,PCB均被廣泛運用,可說是無所不在,對於桃園、台灣,甚至國際上的電子產業,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桃園的PCB產業,近年來將其所得到的國際市場營收,部分轉投資在節能減碳的設備,也自主提出低碳轉型策略,這不僅負起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也讓桃園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過程更為順利。

張市長分享,他在昨(29)日出席「桃園淨零減碳大會」,市府配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的倡議,發布桃園2050淨零排放的路徑圖,具體點出桃園的碳排放量有3成來自交通運具、家戶與商業活動,另外7成則來自產業。因此,桃園的淨零碳排能否成功,關鍵就在產業是否能邁向低碳轉型。張市長也說,淨零碳排是世界趨勢,但對許多企業來說,卻是非常困難且具有挑戰性。未來,市府將針對桃園的產業進行輔導措施,希望業者都能開始接納淨零的觀念;若許多重要的產業都能一同執行低碳轉型,則桃園產業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可說是指日可待。

張市長提及,隨著AR/VR、5G、IoT、新能源車等新興應用蓬勃發展,各類終端電子產品未來將朝向高效能、智慧化、互聯發展,因此PCB產業在可預見的未來榮景可期;市府也將在桃園闢建PCB產業專區,目前正在規劃並爭取各界意見中,盼能儘速定案並實施。未來,產業專區內除設置集中式污水處理等公用設施外,也將導入「碳中和」、「碳補捉」、「固碳循環」、「負碳再利用」等新科技,建置共用式的節能減碳設備,讓產業園區不僅符合科學標準,也作為「淨零碳排科學園區」的開端。

張市長也說,讓PCB產業在桃園實踐淨零排放並成長茁壯,讓國內外都刮目相看,是所有業者的願望,也是市府最大的責任。他也期待PCB產業能與市府合作無間,發展成為台灣的另一座「護國神山」。張市長感謝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讓PCB產業作為桃園產業低碳轉型的火車頭,自發性地推動節能減碳,盼其也能將這些低碳轉型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企業。今日包括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市府經發局長張誠、台灣電路板協會理事長李長明等均一同出席活動。

中央擬調降幼園師生比 盧市長赴院會感謝中央 更盼學前就學津貼補助標準一致

[台灣新聞雲]記者 白峻峰/台中報導

市長盧秀燕今(30)日北上列席行政院會,針對教育部日前提出112年度施政重點之一為「幼兒園3至5歲班師生比調降至1:12,預計於112學年度實施」一案提出建議,除了表示認同與支持,自112學年度起,3年內師生比由1:15逐年調降至1:12,感謝教育部與國教署耐心與各縣市對話,聽取地方建言,但也建議中央體恤地方政府財政問題,考慮公平性和一致性,希望學前就學津貼補助比率標準一致化。

盧市長表示,台中市政府非常支持幼托要降低師生比為1:12,感謝教育部長潘文忠及國教署長彭富源在轉型過程中,與各縣市耐心對話,特別對於六都人口較集中的都會區,考慮到一時轉型不及,如果強制降低師生比,可能會導致無法入園的孩子排隊名額更多;因此,對於教育部聆聽各縣市狀況,提出不同方案,她予以肯定。盧市長也提到,台中市政府推動0到2歲托育政策已有顯著成果,有關公共化幼兒園的「幼幼班」,從她上任之前僅6班,現在已增加到79班,成長10倍以上。

盧市長回顧副總統賴清德時任台南市長時,率先全國推動「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當時台南市政府用地方預算推動準公共化降低家長負擔,台中市、高雄市、台北市、桃園市看到成效良好紛紛跟進,提出學前就學津貼補助,但當時並未獲得中央補助。盧市長指出,當賴市長成為賴院長後,希望在全國推動全面學前就學津貼補助政策,但是礙於尚未推動的縣市經費不足,當時宣布還未實施的縣市,包括新北市及其他16縣市都由中央全額補助預算,因此導致已推動學前育兒補助的台中市、高雄市、台北市、桃園市需自籌107年度學前就學補助及津貼預算之半數。

盧市長說,台北市政府一年需自籌7億元預算配合學前就學津貼補助,台中市政府一年則斥資9億元至10億元配合,相信其它城市花費預算也差不多。她認為,既然學前教育補助政策是全國一致推行,呼籲中央在補助制度也應一致化,勿造成縣市補助額度差異,這個問題是就事論事,沒有城市之爭,希望讓所有城市公平發展。

教育局長蔣偉民說明,盧市長上任以來即推動「公幼倍增」計畫,108至111年增加214班公共化幼兒園,多了5,599名招生名額,112學年度教育部提出將幼兒園師生比由1:15調降至1:12,也就是原本1班可收托30名,變成收托24名,直接衝擊公幼收托量及家長選讀權。因此,台中市「支持」中央政策的同時,也「堅持」公共化教保服務需求高的區域招生總量不減,兼顧教師與家長權益,另也呼籲中央,降低幼兒園師生比是學前教育重大變革,應有完整配套方案,才能真正達到親、師、生三贏。

蔣局長指出,台中市人口數全國第二,是一個新興有活力的都市,很多年輕父母選擇在台中居住、工作,雖然少子女化影響學前就學人數,但是在都會區如北區、北屯、西屯、南屯等,或是外來人口聚集地區如大里、太平、烏日、龍井等,公幼需求很高,特別是非營利幼兒園,以往備取人數都高達兩位數或上百人。對此,蔣局長也宣布,配合教育部預計3年將幼兒園師生比降到1:12,教育局已盤點過去2年招生餘額較多,且未來3年學齡前人口數也逐年下降區域的幼兒園,優先在112學年度調降師生比,並在未來2年內針對招生額滿的幼兒園,在收托總量不減的前提下逐年調降師生比,預計114學年度前全面調降。(3/30*7)*教育局

全國兒童聯想創作畫巡迴特展 首度移師國資圖盛大展出

[台灣新聞雲]記者 白峻峰/台中報導

台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迎接40歲生日,首度攜手100歲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即日起至4月23日舉辦「第30屆全國兒童聯想創作畫比賽得獎作品巡迴特展」,邀請大家一起到充滿書香氣息的國資圖,欣賞孩子們饒富趣味及想像力的精彩創作;接續還有一系列精彩的館慶活動,一路熱鬧到6月,要讓喜愛藝文活動的朋友大飽眼福,歡迎一起來慶生!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表示,今年適逢葫蘆墩文化中心40周年館慶,特別前進國資圖舉辦全國兒童聯想創作畫巡迴特展,今(30)日開幕記者會邀請第30屆各年級第一名獲獎者蒞臨,其親友及師長到場力挺,開場由瓊瑢舞蹈團帶來悠遊創意花海的《花之圓舞曲》芭蕾舞表演,再由與會來賓一同打開結合書本意象的聯想創意之書,為巡迴特展、中心館慶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啟發孩子們的創造力!」文化局副局長施純福指出,全國兒童聯想創作畫比賽培育學童創意潛能,每年都吸引超過10萬人次參與,歷屆許多得獎者於各領域都有傑出發展與表現;每年得獎作品於台中市小學、醫療院所等地巡迴展覽,並曾至總統府展出,讓孩子們的優秀作品能夠廣為市民及全國朋友欣賞。

文化局提到,這次展出作品中,三年級的黃禾從未學畫,卻以敏銳觀察力及細膩筆觸,表現街景結構的透視景深空間效果,呈現超越年齡、難得的厚度量感;喜歡電腦繪圖及動畫的五年級張絡絨,巨獸形色完美,特別以適當留白突顯主題及畫面故事張力。

文化局說明,永豐餘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信誼基金會長期贊助50萬張畫紙及畫紙印刷逾20年,這次配合巡迴展,信誼基金會也選贈以「探究自然、超越想像」為主題的繪本書籍一起展出,讓觀展民眾同時感受閱讀、空間美學的心靈饗宴。此外,「豐采四十 有葫同饗-40周年館慶」表演、慶賀典禮、特展、文創市集等活動將陸續登場,邀請大家一起熱鬧歡度慶生會,活動訊息歡迎至葫蘆墩文化中心官網(https://www.huludun.taichung.gov.tw/)或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uludun.taichung/) 查詢。

今日活動,議員劉士州、國資圖館長馬湘萍、西區大同國小校長馬任賢、北屯區文心國小校長陳怡婷及大里國小、車壟埔國小,上楓國小代表均到場,議員羅廷瑋、鄭功進也派員共襄盛舉。

警友會第三辦事處蒞第三分局頒發破案獎金激勵士氣

[台灣新聞雲]記者黃靖賀/台中報導

臺中市大台中警察之友會第三辦事處利用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三分局舉行聯合勤教機會,由警友辦事處主任陳志勲率警友蒞第三分局頒發業務評比績優暨破案獎金、交通績效卓著人員獎勵金。
第三分局於112年3月29日14時30分舉行聯合勤教,警友辦事處主任陳志勲率警友前往分局頒發業務評比績優暨破案獎金、交通績效卓著人員獎勵金,對於警察同仁全心全力偵辦各類刑案及業務績優人員,表示慰勉之意。

偵查隊1至2月份破獲刑案;督察組獲警察局111年下半年「風紀情報工作」成績團體第1名、111年下半年「透明化內部管理及勤務執行」成績甲組第2名;交通組獲警察局111年下半年「交通執法聯合業務督考評核-處 理交通違規檢舉案件」成績第1名、111年下半年「有牌廢棄車輛查報張貼工作」成績甲組第2名;防治組獲警察局111年「社區治安行政區亮點」成績第2名;勤務中心獲警察局111年下半年「線上立破績優單位」成績第2名,殊值嘉勉。

陳主任對員警積極維護地方治安、交通,端正社會風氣不遺餘力,於會中表達肯定與嘉勉之意,希望藉由頒發獎金,達到適時鼓舞員警士氣之目的。第三分局全體員警為治安、交通安全等盡心盡力,提升民眾對治安的信心,值得肯定與讚賞。分局長吳銘淵表示,「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警察在工作上需要靠民眾的協助及支援,才能充分發揮維護社會治(交)安的力量。而警友會是警察最好的朋友,也是警察最有力之後盾,感謝警友會第三辦事處陳主任在百忙中抽空蒞臨第三分局鼓舞士氣,分局長期許全體警察同仁不要辜負廣大民眾的期望,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勤(業)務工作,以最熱忱的態度服務市民,提供市民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並彰顯警察正面形象與符合社會民眾之期待。

中警肅槍緝毒不停歇,純樸農村透天厝藏毒又藏槍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靖賀/台中報導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偵八隊查緝槍砲案件,於1處透天民宅,起獲槍枝、子彈及毒品,充分展現打撃不法與淨化治安的決心。臺中市目前持續推動肅槍、掃黑、緝毒、打詐及取締賭博等重點工作,展現打撃非法及維護治安之決心。


警方蒐獲情資,查知1名蘇姓男子(男、33歲)持有非法槍械及毒品,即鍥而不捨追查,發現蘇嫌居住於臺南市某透天民宅內,該民宅位於農村,當地民風淳樸,蘇嫌持有毒品且擁槍自重之行為,顯見對鄰近社區治安危害甚大。

經連日不斷的跟監及蒐報其犯罪事證,見時機成熟,持搜索票前往進行查緝。對於警方突如其來查緝行動,蘇嫌感到震驚錯愕,現場經搜索查扣改造手槍、彈匣、90式子彈及霰彈式子彈共100餘顆、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8包(重約200公克)、電子磅秤1臺及手機1臺等證物。

全案移送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偵辦,經檢察官偵結後,以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嫌起訴在案,分別可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及2年以下有期徒刑。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呼籲,查緝非法槍械及毒品為警方當前重點工作,警方將持續強化查緝作為,切勿以身試法。另民眾如發現不法情事,請撥打報案電話110檢舉,如提供犯罪線索因而破案者,警察局將從優核發民眾協助破案及檢舉獎金。

中市慶祝青年節 救國團表揚優秀青年

[台灣新聞雲]記者 黃靖賀/台中報導

救國團台中市團委會今(29)日舉辦「台中市慶祝112年青年節優秀青年表揚大會」,表揚社會優秀青年27位、大專優秀青年12位、中等學校優秀青年119位;其中美加健康醫美集團執行長簡珮瑜,獲評審一致推舉,將代表台中市接受全國表揚。

教育局主任秘書郭明洲表示,市長盧秀燕感謝救國團對青年的付出,多年來舉辦具有正向意義的活動,並肯定優秀青年的表現,勉勵青年自我期許,成為國家未來的中堅力量,秉持良善力量幫助更多人、服務更多族群。

教育局指出,此次獲表揚的優秀青年中,美加健康醫美集團執行長簡珮瑜不只在職業領域表現優異,更用心投入愛心公益活動長達10年,她創辦的企業每年捐款給弱勢團體,捐助喜樂保育院興建庇護工場,協助與支持身心障礙朋友擁有一技之長,並能順利進入職場工作,擁有自主自信的生活;110年更將自家房屋無償提供設為「樂林食(實)物銀行」關懷據點,並號召企業同仁一起當志工,幫助需要社會關懷的弱勢家庭,其優秀表現獲評審一致推舉,將代表台中市接受全國表揚。

救國團台中市團友會會長吳桂森強調,「我們為青年服務,青年為國家服務」,青年參與不同領域的活動,可以拓展視野、培力增能,救國團將持續與所有青年朋友共同努力。

今日表揚大會,市議員陳成添、市府教育局主任秘書郭明洲、救國團台中市團友會會長吳桂森、台中市救國團總幹事柯經一等皆出席。(3/29*7)*教育局

中市模範健康兒童表揚 盧秀燕獻10字祝福

[台灣新聞雲]記者 白峻峰/台中報導

慶祝兒童節活動,台中市政府教育局今(29)日在市立中港高中體育館,舉辦112年模範兒童暨健康兒童表揚活動,全市250所公私立國小六年級模範兒童及年級健康兒童代表,共1,255位品學兼優的學生獲獎,市長盧秀燕到場逐一與孩子們合照。盧市長致詞表示,與孩子合影時間寶貴,她僅以10字勉勵祝福孩子們,「恭喜大家、繼續努力加油!」

今日表揚活動現場佈置「恐龍探索」主視覺形象,盧市長與教育局長蔣偉民一同出席,逐一和參與此次表揚大會的模範兒童與健康兒童們合影,期許孩子們就像探險家的角色一般,進入叢林中探險,勇敢探索未知世界,激發無限創造力與想像力。

蔣局長表示,希望獲獎學生秉持「品德典範」持之以恆,不論在今日或以後,這份殊榮是榮耀也是責任,持續熱心公益、樂於助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尊敬師長、律己助人,並保持良好學習態度、人際關係及身心健康。

蔣局長也說,為讓台中市各國小歡慶兒童節,教育局除舉辦表揚活動外,還辦理「笑逐顏開‧最強童顏」Smiling-Online活動,提供各國小同1支單曲,鼓勵學校邀請師生在校園內取景入鏡,拍攝多元情境「笑容」特寫,可自行發揮創意融入影片;再由教育局根據上傳內容剪輯成影片,於電視牆等影音媒體介面公開播放,傳遞對學童的祝福,作為兒童節賀禮,感謝各校參與活動拍攝,展現活潑熱情、可愛萌樣笑容。精彩影片盡在臉書專: https://www.facebook.com/TCSmilingOnline 。(3/29*7)*教育局

中市清明祭祖便利又環保 盧秀燕:持續改善殯葬服務

[台灣新聞雲]記者 白峻峰/台中報導

清明節將至,為使市民安心、方便祭祖並兼顧環保,台中市政府民政局近年來大量建置納骨塔位,並推出線上祭拜系統,首創地圖互動式導覽,也持續推動環保葬,聯合中部各縣市辦理,像是今年首次加入雲林縣聯合舉辦海葬,環保葬服務件數將再創新高。台中市長盧秀燕今(28)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生老病死無法避免,儘管多數市民平時不會感受到市府在這方面的努力,但市府一定會做好相關服務。

盧市長表示,台中市過去公立塔位不足,許多市民只好找民間企業協助或到外縣市處理,因此她上任後盤點全市納骨塔位並大量建置,目前台中市已增加與正在施工中塔位總共10幾萬個,數量龐大,市府大量投資改善台中殯葬服務狀況,感謝民政局、生命禮儀管理處的努力,以及建設局代辦工程,讓有需求市民朋友獲得良好的規劃與建設。盧市長期待工程如期如質完成,也感謝同仁辛勞。市府指出,為打造台中市更好的殯葬環境,民政局規劃興建相關重大殯葬設施,並由建設局協助太平區第一花園公墓新建第三座納骨塔工程、北屯區第28公墓新建納骨塔工程,東勢區第一公墓新建納骨塔工程,工程目前持續推展中。

盧市長指出,除納骨塔位增建,市府也強化推行各式各樣的環保葬,鼓勵市民採更有意義且與大自然結合的殯葬方式,例如樹葬於107年至111年近5年間成長1倍,海葬也持續增加,中部各縣市聯合海葬今年並首次加入雲林縣,有效避免民眾跨縣市奔波;另市府也積極推動線上智慧化,如電子輓額致贈平台,不僅更環保也更有效率,線上掃墓也能辦得慎重具臨場感。

今日市政會議,由台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長劉振村進行「慎終追遠憶先人—清明祭祖貼心服務暨殯葬e化與各項業務推行成果」專案報告,劉處長表示,掃墓交通接駁專車提供至4月5日,市民也可利用台中市線上服務系統祭拜;全市公立殯儀館禮廳、靈堂至去年已全面設置電子輓額,目前共有禮廳25間、靈堂28間,共53處可播放電子輓額,使用率逐年增加,近4年已累計減少碳排119.3公噸。

劉處長說明,台中市首座海線樹葬園區去年底已完工,目前植栽養護中,目前台中市有大坑歸思園、神岡崇璞園、大雅楓愛園、清水樹葬區共4座樹葬園區。台中市自105年起辦理台中市民聯合海葬,逐年推廣增加場次,今年預計辦理5場次台中市民聯合海葬,時間為4月25日、5月25日、6月29日、8月10日、9月26日,另中部各縣市聯合海葬今年首次加入雲林縣,預計7月27日辦理。

劉處長指出,外埔生命紀念館去年啟用,可供2萬804個櫃位;而施工中的包含太平區第一花園公墓新建第三座納骨塔工程,預計可供3萬3,012個櫃位;北屯區第28公墓新建納骨塔工程,預計可供5萬7,510個櫃位;東勢區第一公墓新建納骨塔工程,預計可供3萬個櫃位。三座納骨塔新建工程,工程部分委由建設局協助辦理。市府將持續以綠色殯葬為目標,推行環保自然葬法、重大殯葬設施建設等各項環保創新作為,提供民眾更便利及優質的殯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