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淨零政策與行動系列論壇-第二場 淨零排放科技的機會與挑戰

[台灣新聞雲]編輯整理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TAISE)及台灣淨零排放協會(Association of Taiwan Net Zero Emissions, ATNZE)攜手主辦「台灣淨零政策與行動系列論壇」第二場次於4月1日(星期五)以實體活動併線上同步直播方式隆重舉辦,本活動邀請我國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以及產學合作龍頭工業技術研究院劉文雄院長探討「淨零排放科技的機會與挑戰」,由TAISE董事長暨ATNZE理事長簡又新大使擔任主持人。實體活動在台灣永續會館舉辦、出席人員採邀請制,包括台灣中油李順欽董事長、中華紙漿黃鯤雄董事長、將捷集團林嵩烈董事長,以及台積電、中鋼、台電、中鼎等國內代表性企業之永續長與ESG管理層均與會互動。是次活動計有1,200餘位各界專業人士報名參加論壇線上直播(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約600餘人),會後座談時間交流相當熱絡,無論是現場或線上嘉賓提出包括國際趨勢、政策擬定、科技技術及顫又因應等多元面向問題,直至論壇結束後的討論互動仍欲罷不能,足見各界之重視程度。

全體總動員接軌國際邁向淨零轉型
簡又新大使於論壇開場致詞時指出,3月30日由國發會領銜、會同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與科技部共同發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具有三項重要意義。首先,公布路徑是臺灣淨零排放的轉淚點,也是臺灣邁向轉型的里程碑,我們致力節能減碳多年,此次結合各部會進行清楚宣示,明確訂出2030與2050年進程與淨零目標,將啟動各部門落實減碳與相關資源的重新配置。再者,這是一項全面性的工作,絕不是僅有單一或數個部會參與、而是全面的總動員,做到如蔡總統所說的「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意即產官學研與跨領域的所有行業都要一起動起來,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若成功達標則可永續發展、若一旦失敗則只能被時代浪潮所淘汰。最後也是極為中的一點是接軌國際,因應巴黎協定與COP26的主軸,臺灣邁向2050年淨零目標過程,舉凡如盤查與減碳標準、碳權與碳中和方法規範,以及情境模擬與路徑擘劃等均須與國際社會同步,這不僅是學習、也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

零碳發電方向: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
廖俊智院長以「零碳科技的機會與挑戰:一個『量』的問題」為題分享時指出臺灣淨零碳排需要的新科技。他提到我國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零碳電力將是發展重點,惟目前從風力、太陽能所生產的綠電仍供不應求。為降低發電排碳量,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提出中研院目前正積極研發的三項零碳發電方向:去碳燃氫、地熱,以及海洋能。而「去碳燃氫」 有機會創造綠電複利效應,該技術是開發高效的天然氣裂解技術(Pyrolysis),用綠電將天然氣(甲烷) 分解為氫氣和固態純碳,再以氫氣生產零碳電力。使用此技術有以下三項優勢:第一、為若以80%的裂解效率目標推估,1度(KWh)零碳電力未來可產出2.4至3.6度的零碳電力,把原本排碳的天然氣發電轉為零排放的發電方式。目前此零碳電力雖尚未被規範,但若排碳夠低,有機會被列入國際認證的綠電,創造綠電複利效應,讓綠電量倍數增長。第二、去碳燃氫的技術亦與燃氣電廠相容,導入去碳燃氫發電,有助減少碳排放。第三、此技術生成的固態碳──較目前碳捕捉利用儲存技術(CCUS)所捕獲之二氧化碳容易利用或儲存,可製成高級工業材料、建材、或用以填海造陸。此外亦可為備用能源,以供不時之需,解決天然氣儲量過少的問題。廖院長並表示為達成上述目標,中研院希望與各界共同研究開發,以提升裂解效率、降低成本、發展碳應用與碳儲存技術等。

此外,他進一步指出地熱及海洋能均可為我國本土自產永續能源。前者是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得天獨厚的能源,發電技術已十分成熟,又可為基載電力,惟需以現今技術探測繪製地下熱的分布;後者主要取自流經臺灣東方海域(太平洋)最強的海流—黑潮,其能量豐沛,雖有季節變動,但相較風電與光電而言仍相對穩定,深具發展潛力。中研院希望將上述技術加入目前以風力、太陽能為主的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透過與各界合作,共同解決我國綠能短缺問題。

零碳經濟 永續未來
工研院劉文雄院長則提出淨零五大努力面向與兩階段科技發展路徑。五大面向涵蓋能源供給面、使用需求面、低碳製造面、永續環境面與經貿法規面。從現在起到2030年的第一階段,要以現有技術積極佈建:從供給端推動再生能源,並建立電力承載順序;在需求端擴大成熟技術應用,提升能源效率,漸進式達成運輸電氣化、促成資材循環再生;製造端則透過智慧科技分析並優化製程排碳量,導入低碳製程;環境面則導入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的負碳技術,建立健康的碳循環;因應全球碳關稅上路,在法規面須發展與國際經貿談判的建議,除碳稅外,也要建立碳權。臺灣可以增加在製造業減碳、建築節能、農漁業資材循環等面向發展。

劉院長指出從2030年至2050年的第二階段,則應推動創新技術與國際合作:包括發展氫能經濟、健康碳循環、低碳材料與製程等。「淨零永續」是全人類的價值觀,「減碳守護地球」是挑戰也是機會,臺灣應把握以「創新低碳科技」協助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掌握綠色減碳商機,並與「國際合作」共創區域新生態鏈,建立零碳經濟的生命共同體。

TAISE與ATNZE共同主辦的「台灣淨零政策與行動系列論壇」,透過定期論壇,促進各界展開對話,互通邁向淨零的實踐作法,一同落實淨零轉型。 期能結合各領域及產業界共同探討解能源、經濟、社會等議題在於淨零轉型過程中的挑戰與契機;並就淨零碳排對全球總體經濟的影響、永續金融,國際及國內淨零碳排、歐盟CBAM及電力能源發表等專業觀點及看法。TAISE與ATNZE構建公私部門平台、也是對話的基礎,淨零轉型是一個跨世代、跨領域的大工程,需要國家總動員,讓社會各界都可以共同參與轉型路徑的討論,留下一個更好的未來給下一代,讓對話儘速展開,讓臺灣在實現淨零轉型的同時,做到不遺落任何一人與公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