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晉江-金門紅十字青少年民俗風光旅行記

[台灣新聞雲]記者 陳森照/金門報導

在經歷7月18日的安溪志閩基地活動之旅後,晉江—金門青少年夏令營的同學們在7月19日前往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七匹狼男裝基地體驗晉江地區的民俗風光,並在晚上體驗毓英中學特色課程。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跟隨著帶領者的腳步深入體驗,收穫經驗與快樂。上午的第一站地點來到了晉江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來旺良品堂,一到達老師們首先組織同學們在基地前進行合影,以充沛的精氣神來開啓今日的行程。

基地的年代牆展示的是閩南地區沿海一帶多樣的古民居,講解員介紹了紅磚厝和蚵殼厝的建造和由來,在年代牆面前,學員們深刻地感觸到了閩南先人的智慧。走過年代牆,緊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來旺良品堂的兩個吉祥物:來來和旺旺,在他們身後,用銅雕打造的「福」、「旺」兩大字嵌入地板,講解員指引我們走過這條喜路,走喜路寓意能夠將「福」和「旺」帶回家。走過喜路,我們正面迎來了來旺最典型的建築物——雙喜銅雕,講解員為我們重點的介紹了雙喜銅雕下金元寶上刻著的由晉江市圖書館鄭君平館長的題字:「恁來誠歡喜」,是正宗的閩南文字譯體,寓意著「你們到來我們很開心!」在講解的過程中,通過與同學們互動講解閩南語,讓同學們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內涵。之後走進了閩南古早味生產工廠,透過玻璃窗結合講解員的講解,我們觀看和瞭解了各種閩南古早味的製作過程。順著場館的路線,我們來到了閩南婚喜慶民宿文化館,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巨大的百喜牆,講解員為我們講解了百喜牆的來歷以及部分特色喜字的含義。接著來到了閩南五喜文化展區,在閩南婚喜慶文化中,出生、週歲、成人、嫁娶、做壽是閩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喜。從搖籃到花轎,從抓周草席到祝壽香案,講解員深入地為我們講解了五喜的各項內容,並且與同學們互動,讓同學們親身體驗。

基地也提供了僑鄉手工面線的製作體驗活動,在講解員的指導下同學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面線的製作,並進行了兩岸同學面線製作比賽,跟隊的台灣老師們也熱情地參與其中,最後由第2組的一名成員贏得了比賽最終勝利,其他同學們也獲得了基地提供的小禮品。通過體驗製作僑鄉手工面線,豐富了同學們的實踐經驗,提高和拓寬了動手能力。在簡單的自由活動後,我們隨即啓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上午的第二站地點我們來到了晉江梧林傳統村落。梧林傳統村落肇基於明初,發展於清初,興盛於清末民初,特色的建築匯集了半部南洋史,在現今重獲光彩。到達梧林之後,規定好時間讓同學們自行進行選擇,可以跟從講解員的路線,也可以選擇自由活動參觀。梧林傳統村落為我們提供了三條經典線路,跟從講解員的隊伍則是選擇了意南洋的線路,從朝東樓出發到放眼世界樓,通過介紹獨具特色的南洋古建築、講述華僑故事,共同領略南洋風情、體驗南洋文化。在參觀完梧林傳統村落後,我們統一回到學校吃午餐,並為下午的活動養精蓄力。

接著來到了坐落於晉江市金井鎮的七匹狼中國男裝博物館。企業發展展廳里的一件件古老物件和器具的展示,營員們體會到了當時周氏三兄弟創業的艱辛,同時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七匹狼企業「勇、新、毅、聚、惜、志、勵」的狼性精神。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瞭解完七匹狼博物館裡收藏著明、清、民國和近現代時期各類男士服飾以及時尚生活等近千件展品,在參觀這兩個展廳的過程中,營員們觀賞了構思巧妙的古代衣物,不僅對中國古代男裝的變遷與發展、等級禮制、民族特色等有了大致的瞭解。同時對中國服飾中蘊含著的文化意義社會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體驗古法香囊的製作,營員們在手工老師的帶領下,一步步跟著老師的指導縫製香囊。正值盛夏,蚊蟲給營員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煩擾。而裝有中草藥的香囊,能夠有效地防治蚊蟲叮咬。古法香囊的製作從營員們現實生活的真實需求出發,不僅提高營員們對於勞動創作的熱情,也讓營員們在勞動中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晚上,營員們則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體驗毓英中學的特色課程。「剪紙鋪平江,雁飛暈字雙。」小小的一張薄紙,卻能在一雙雙巧手下展示出世間萬物。在剪紙課上,老師精彩講解使營員們感受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的瑰美無雙的剪紙文化。通過後半節課的剪紙實踐,營員們也體悟到剪紙里承載著的「以象寓意」「寓意構象」的古老中華文化。在雙截棍體驗課上,營員們跟著教練揮灑汗水,強健體魄。在電影課上,《人生路不熟》這部喜劇片在逗笑營員的同時也教育了營員要堅守本心,「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主角萬一帆和周東海最後面對油耗子的反擊而做出的抉擇也帶給營員深刻的感悟:「遇到不公,想要反抗的時候,大多數人不會去推翻壓迫自己的圈子,而是會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但是當你離開那條既定的路,開車衝進田野時,你會發現人生可能就是一片曠野。

陶勇醫生在他的作品《目光》中寫到:「學習無處不在,它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習慣,而不是一個只是在課堂上完成、在考試中證明的、獨立於生活之外的功課。」通過研學活動的實地考察,我們深入地瞭解了課堂上難以具象化的經驗和知識,民俗文化、南洋文化、中國服裝文化交匯在今天的旅程中,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